分享

古代军队攻城,奸淫掳掠之后为何还要屠城?其中不止一种隐情

 思明居士 2023-09-06 发布于河北

王粲曾这样用诗句描述战乱纷争的凄惨景象: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战争总是残酷的、冰冷的,而古代战争当中的屠城,更是增加了战争的野蛮。古代战争,两军交战尚且不斩来使,为什么却又发生众多的屠城行为呢?

简单来说,屠城的原因无非有这么两种,要么是用以泄愤,亦或是抢夺金银财富,但是纵观历史,一旦处于乱世,屠城现象便时有发生,其原因也越发离奇。

古代军队攻城,奸淫掳掠之后为何还要屠城?其中不止一种隐情

项羽(剧照)

从先秦到楚汉,再从魏晋到隋唐,甚至到了离现今时代不太久远的明清,依旧有记载屠城现象的史料。

以正常的逻辑来看,大军攻破城池,最首要的应该是接管城防,稳定人心,让所占城池为大军下一步的征战提供给养。而屠城,除了破坏所占城池的军备潜力,使得占领城池的作用大幅度降低,还会促使本已放弃抵抗的城中百姓,再一次武装起来反抗,而面对屠城起来反抗,其力量不亚于之前的守城力量。

由此,屠城不仅会降低所占城池本应发挥的作用,还会激起反抗,迫使军队留下一部分维持治安,掣肘大军的下一步行动。

古代军队攻城,奸淫掳掠之后为何还要屠城?其中不止一种隐情

如此浅显的道理,难道古代那些纵兵屠城的将军会不明白吗?他们当然明白,一个身经百战的将军绝不会让自己的军队为了泄愤而屠城,那又会是什么原因呢?这其中,难道是有什么隐情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史籍中找到关于屠城的记载,根据当时的具体状况,来找出古代军队屠城的具体原因。

秦汉魏晋时期的屠城

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在祭祀中将战俘当做祭品杀害的现象,古人注重礼义,但是这种祭祀行为并不违反当时的仁义道德,而这,就给后来衍生出屠城埋下了伏笔。

时间来到春秋战国,部落已经发展成有规模的国家,而诸侯国之间发生的战争不仅变得愈加频繁,战争规模和专业程度也变的更大和更专业,杀戮敌军的数量逐渐成为军功记录的方式,屠城便开始出现。

据《史记·晋世家》记载:

“齐师败走......晋追,遂围临淄,尽烧屠其郭中”

公元前557年,晋国攻打齐国,齐国战败,晋军包围临淄并且大肆屠杀城中百姓,这是史料中出现的最早的屠城记载。

到了战国时期,周礼不再是约束诸侯国的紧箍咒,诸侯国之间的征伐多是为了消灭敌国战争潜力,但是这一时期的屠城,多数都是临时起意,而不是有计划的屠城。

古代军队攻城,奸淫掳掠之后为何还要屠城?其中不止一种隐情

西汉中期,汉武帝时期,屠城现象首发于帝国境外,汉武帝在转变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之后,从消极防御变为主动出击,而对于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来说,实在难以彻底征服,于是消灭其有生力量的策略再度出现,其中最有效率的便是屠城。

例如在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令李广利出征,行至轮台国,其拒不投降,于是“攻数日,屠之”,类似的事件还出现于汉武帝攻伐其他政权当中,例如在攻取南越国的时候,曾下令焚烧番禺城。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发生屠城的地方再次从帝国境外转移到境内,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都有数次屠城的记载,曹仁屠宛城,孙权屠沙羡。

秦汉三国时期的屠城,其高发期明显集中于政权更替时期,据相关学者统计,秦汉四百余年,发生的屠城总计42次,约50座城池被屠,而在两汉和平时期,发生的屠城不超过3起,当然了,这排除了在帝国境外发生的汉军屠城。

但是以上数据存在疑问,也有学者指出,仅在东汉开国时期,发生的屠城事件就高达300起以上,其给出的依据主要是当时的人口变化。

古代军队攻城,奸淫掳掠之后为何还要屠城?其中不止一种隐情

王莽死后,经历长达十几年的战乱,东汉王朝方得以建立,而根据《中国人史纲》记载,长安及其附属十六郡,人口减少超过77%,长安城在战乱之前,户籍统计68.2万人,等到东汉王朝建立之后,其人口统计数字为28.6万,仅此一城便减少58%。这些人除了阵亡士兵和饿死的百姓,其余大多死于屠杀。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在春秋战国之后的第二个大乱世,春秋战国尚且有段时间是恪守周礼,而南北朝便是彻底的乱世,北方胡人的入局,更是增加了战乱的野性与残酷。

这一时期的屠城次数,《晋书》记载6次,《南史》6次,《北史》10次,《梁书》8次,《宋书》6次,至于《魏书》与《北齐书》所记载,更是难以计数。

自从公元前557年晋国军队在齐国临淄屠城之后,一直到盛唐出现,在这中原大地上的杀戮便再也没有彻底消散。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屠城现象,和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了不同,首先是出现了有组织的虐杀行为,由于过于残忍这段就不作详细复述了。另外,屠城范围增大,其权限也从原本出自带兵的将军变为由皇帝决策。

明清时期的屠城

时间来到明清时期,屠城的现象依旧会出现在史籍当中。明朝时期的屠城事件,我们就以明末甘州作为案例。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这时候潼关大战结束,明朝官军大败,孙传庭也在这一次战斗中战死。

“传庭败死,贼遂入关,势以愈炽”

这时候的明朝,朝廷再无可靠的机动力量,而农民军实力大涨,孙传庭的死,意味着大明朝与农民军的决战时刻就要到来了。

古代军队攻城,奸淫掳掠之后为何还要屠城?其中不止一种隐情

此时的李自成,已经开始整顿大军,企图一举东征灭亡明朝,但是就在他整理大军的时候,发现想要东征必须要肃清西面甘陇地区的明朝残余力量,于是命令贺锦率军二十余万,席卷甘肃之地。

明军官兵已无抵抗之力,最后在甘肃大部丢失之后,林日瑞等官员,无奈之下收拢残兵,率军驻扎在甘州,做最后的抵抗。

贺锦大军到来,与城中明军相持二十余日,最终破城而入,城破之后,双方曾爆发激烈巷战,明朝官兵最终独木难支,被屠戮殆尽。

古代军队攻城,奸淫掳掠之后为何还要屠城?其中不止一种隐情

此役,对于贺锦是否屠城,尚有争议,但是根据《崇祯实录》等十三部史籍记载来看,城破之后死难者为四万七千人,而《民国新修张掖县志》记载:

“崇祯十六年十二月除日,秦寇贺锦陷甘城,杀四万人”

而根据《甘宁青略史》记载:

“屠甘州,杀居民十四万七千人”

无论是哪本史籍记载,无论是四万还是十四万,至少能够证明城破之后出现了大规模的死难者,屠城是基本上确定的。

古代军队攻城,奸淫掳掠之后为何还要屠城?其中不止一种隐情

而到了李自成与明朝尽皆灭亡,清军南下之际,在扫清明朝残余势力的同时,清军依旧制造了众多的屠城事件,由于具体数量太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这一时期属于明末清初,也就是朝代更替时期,一系列的战争现象说明,屠城在这个时期已经是非常常见的战争行为了。

古代军队屠城的隐情

在史料中,屠城带来的只是一串串数字,但是放到当时,确实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战乱时候变成累累白骨。

而对于屠城这一战争行为的原因探讨,结合以上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屠城记载概述,我们不难发现以下几种原因。

先秦时期,主要是春秋战国时期,发生屠城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消灭敌国的战争潜力,例如秦国在东出的过程中,仅名将白起一人就曾坑杀数十万敌军俘虏,更遑论战争攻城略地之中屠戮城池的现象。

这一时期的战争,从诸侯国之间争霸导致的战争变成统一天下的兼并战争,局部战争开始变成全面战争,所以,消灭敌国的战争潜力就是必须要进行的策略,而坑杀战俘与屠城,就是这一策略最有效的方式。

秦汉时期,战争中发生屠城事件的原因比较简单,也比较野蛮,这一时期的屠城,很多都是由于简单的泄愤以及报复心理,比如说劝降失败,久攻不下损耗巨大,所以城破之后难免大肆屠杀。

尤其是西汉时期,虽然已经不是上古时期,但是复仇之风仍旧十分浓烈。

古代军队攻城,奸淫掳掠之后为何还要屠城?其中不止一种隐情

例如项羽在进军关中之后屠咸阳,曹操打着复仇的旗号屠徐州,在与周边政权的敌对当中,由于游牧民族经常南下劫掠并屠杀汉民,汉朝是一个崇尚武力的朝代,并不是后世的宋朝所能相比,当时的朝廷之上,大臣基本上都一致主张以暴制暴,于是在汉军出击的时候,也难免发生屠城的现象。

再者,就是掠夺财富,所获得的财富,一般上交一半分给军士,这是一种统军手段,不仅能够有所得,还能激发军队士气,但是掠夺难免会有杀戮,于是便开始屠城。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屠城,与秦汉时期大体相同,但是多了一些野蛮与残忍,更加恐怖与不讲信义,与秦汉时期不同的是,南北朝出现了一种叫做“诈诱”的屠城方式,也就是在攻城的时候给出许诺骗守城者开城投降,而一旦入城便露出无耻之徒的面孔,开始大肆屠杀与掠夺,此种方式在南北朝屡见不鲜。

古代军队攻城,奸淫掳掠之后为何还要屠城?其中不止一种隐情

至于明清时期的屠城,又多了两种原因,虽然这两种原因在此前的朝代也曾出现,但是明清尤多。

第一种是人多粮少,大军要进行下一步行动就必须将所占城池掠夺一空,为了不被反抗者掣肘只能进行屠城。

第二种就是守城者的气节,明亡之际,虽然朝廷仍在内斗,但是江南一些州郡面对南下的清军仍旧宁死不降,这种近乎于零和博弈的战争只能由一方的彻底胜利来收场,于是清军在城破之后为了泄愤与掠夺,便大肆屠杀。

所以说,古代军队明知会引起新的反抗,但是在城破之后仍旧选择屠城,其原因不一,有些有一定的隐情,但是更多的是野蛮。

参考资料:

秦汉三国时期的屠城现象—郜俊斌

中国血腥的屠城记载—梅桑榆

魏晋南北朝时期屠城现象研究—郭俊然

明末“甘州屠城”事件考辨—董德宁

易代之殇: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屠城事件研究—朱亦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