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本海默》非典型诺兰风格,知道这5个细节,你才能看懂电影

 郑飞3bbr5o1bk2 2023-09-06 发布于北京

这些年诺兰出手,必属精品,已经成为圈内共识。

2014年的《星际穿越》,2017年的《敦刻尔克》,2020年的《信条》,以及2023的《奥本海默》。

《奥本海默》的豆瓣评分是8.9分,一如既往的高水准,与以往不同,这次它主打的不是烧脑,而是设置了一定的观影门槛。

如果你不了解奥本海默是谁,不明白一点这位原子弹之父的生平,不知道一点点关于原子弹的历史,不清楚两位主角之间的pk,也许你不能明白,这是一场围绕科学家展开的政治斗争。

诺兰用他最擅长的叙事方式,把奥本海默的一生,用打散的方式穿插着讲述。从1954年奥本海默接受一场非公开,无旁听者,但却不公正的安全听证会开始,依次回忆他波澜壮阔的前半生。

电影整体上是以一问一答的方式展开,彩色画面以奥本海默自己的视角,讲述他的故事;而黑白画面则是以路易斯·施特劳斯视角,展开的相对称的故事。

奥本海默在1954年参加关于他政治立场的听证会,施特劳斯则在1959年,参加一场“关于他能否担任美国商务部长”的听证会。

奥本海默的无罪和施特劳斯的竞选失败遥相呼应,最后牵扯了一系列关于两人的纠葛,以及奥本海默生平所有的成功,争议和心结。

今天就让我们来谈谈5个细节,看完你也许会更加明白,电影讲了什么。

按照诺兰的话讲,不用强行看懂,不用临时百度,就按照你的感觉走,看看你对奥本海默的生平是什么样的感受。

(1)一颗毒苹果,投给他最敬爱的导师

电影一开始,就是一颗绿色的苹果,它其实被奥本海默注射了氰化钠,准备投喂给他最敬爱的导师,好在他良心发现,及时以“苹果被蛀了”为由,撤回了它。

这一点他在问询中有提起过,他不是恨导师,甚至敬佩,毕竟导师布莱克特,是194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一名特别值得尊敬的学者。

然后他为什么要投毒,从导师对他一字一句的否定可以看出。

当别人问及奥本海默具体的表现时,他总是意味深长地回答,流露出just so so(普普通通)的味道。

至于为什么如此评价,我相信不是偏见,恰好因为,奥本海默的实验确实做得不咋滴,后面组建团队时,他总是依赖实验队伍的研究成果就可以看出。

而布莱克特恰恰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所以他经常强迫奥本海默做实验。

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外人眼中的佼佼者,却被自己尊敬的导师,在短板上反复蹂躏,始终无法得到肯定,这无疑是一种精神上的巨大折磨。

所以他会有这样偏激的行为,完全可以理解,但很明显,他收手了,只不过还是内心惴惴不安。

事实上,那一次是奥本海默人生的重大转折,他无法赢得导师的认可,却被哥廷根大学的物理学研究所主任——马克思·博恩一眼相中,力邀他前往哥廷根大学。

也许实验物理他不在行,但理论物理却让他大展宏图,这一次离开,也为他后来的成果奠定了基础。

人在感到痛苦和困顿的时候,适当地换换环境,也许就能拨云见日了。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2)他与爱因斯坦,终究是两个时代的物理学家

在奥本海默之前,爱因斯坦早已声名在外,但最终,前者参与了原子弹计划,而后者被拒绝通过安全检查。

电影中,施特劳斯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件事,就是他不知道当年,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在小河边到底说了什么,导致爱因斯坦的愤然离去,他认为那次对话谈到了自己。

然而,真相揭晓时,一切都显得那样可笑。

他们两个不算朋友,顶多算是两个不同时代的物理学家。

奥本海默尊敬他,甚至在茫然的时候,会主动约见他,并寻求指导意见,但同时也因他的固执己见,称他'完全是个疯子'。

两人都对原子弹计划起到不同的作用,曼哈顿计划的启动,恰恰是因为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才坚定了美国投入大量资金研究原子弹。

而奥本海默则得到了军方的支持和推荐,获准通过安全检查,他建立了一个小镇,组织了一支强有力的科学家队伍,最终完成了原子弹计划。

但是,他俩都不可避免地卷入了政治风波中,“特工们监听他的电话,拆开他的信件,翻遍他的垃圾桶,希望揭穿他是颠覆分子或间谍的身份。”

这样的怀疑,一度使得他们的研究工作陷入停滞。

当美国向日本广岛投出两枚原子弹,造成十几万人的直接或间接死亡的结果出来后,奥本海默表面上接受着民众的欢呼和爱戴,实际上,他的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煎熬。

影片中,他在喧闹的人群中,脑子里闪过的是,原子弹发射成功后那绚烂而美丽的蘑菇云;

在辩方律师步步紧逼的质问中,他嘴上说的也是,我认为自己不该让这个实验成功的原子弹运用于现实战争,他对它成为杀伤性武器表示遗憾。

都是心怀愧疚,爱因斯坦选择完全远离政治,让自己置身事外;

而奥本海默则积极地通过参与美国的政策来救赎自己,试图利用一生的名声尽可能地影响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政府,让他们尽量减少武器的研究和运用,“当你意识到自己毕生的心血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全人类可能遭受的毁灭时,你一定会深受打击。”

当然,奥本海默的这一举动,遭到了律师和妻子的双重质疑和不理解。

明明他只要拒绝出庭,他就无须经历这次审判,甚至不用把身边的朋友、同事和亲人牵扯其中,但他依然坚持。

因为他想通过这个方式“赎罪”,同时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名声,将自己的抗争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自己。

(3)奥本海默混乱的情史:挚爱与妻子

在影片中前后出现了两个女人,一个是琼,一个是凯蒂。

因为审判,他的情史也被拿出来讨论和研究。

他先遇到了琼,根据记载,琼是奥本海默一生的挚爱,她对他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他说“是你叫我过来的”,每次只要琼一喊,他就会过来,像个毫无原则的人。

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时,奥本海默已经和凯蒂结婚了,但他仍然被她召唤而来,并在又一次被她拒绝时,选择“以后再也不要见面了”。

虽然影片没有讲得很明白,但奥本海默的行为就是出轨了,只不过他对妻子坦白并取得了谅解。

这也解释了,当他得知琼的死讯时,万念俱灰,独自蜷缩在角落里,妻子一边气愤地骂他,却仍然会拥抱且安慰他。

琼被发现死在浴缸里,在她的消化系统里,发现了一些水化氯醛,如果和酒精混合在一起,就会使人头晕和跌倒。

但因为她患有抑郁症,且长期服药,并在看心理医生,自杀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奥本海默的痛心疾首,一方面是失去挚爱的痛苦,另一方面是怀疑她的死与自己多少有点关系,也许正是他最后一次绝决的拒绝,将她推向了深渊。

(4)洛斯阿拉莫斯对奥本海默的意义重大

洛斯阿拉莫斯,在这里,奥本海默亲手设计并搭建了一座小镇,从最开始的几十人,到最后的几万人,无数科学家和工作人员在这里安顿下来,封闭式研究,繁衍后代。

影片中特意对每个月的出生率做了说明,随着小镇里的家庭越来越多,每个月的数字都在攀升,这也是奥本海默得意的地方,在他最喜欢的地方,集齐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起自己理想的小镇。

洛斯阿拉莫斯,是他中学患病时期,他的高中老师带他出去散心的地方。

这里原本被称为“美丽的世外桃源”,是一片荒凉之地,后来成为奥本海默的精神角落,他买下了这片土地。

结果,他想到了开头,没猜到结尾,理想的世外桃源,最终因为核试验,被彻底毁掉了,这其实也向外界宣告了,杀伤性武器如果不受控地广泛运用,世界的结局就是如此。

(5)施特劳斯为什么会失败?

影片对两场听证会的处理,用彩色和黑白区分,同时进行,记忆交错,但有些信息和表述略有出入。

一开始看得云里雾里,以为两场是同时进行的,奥本海默和施特劳斯都在接受询问,针对洛斯阿拉莫斯的那段经历,两人各执一词,其实就能看出彼此的差距。

施特劳斯因为多年前被奥本海默当众批判和反驳,觉得没有面子,再加上两人的政见不和,于是他主导了1954年的那场听证会。

这是一次报复,他意图毁了奥本海默的名声,结果科学家们坚定地站在奥本海默那一方,并在施特劳斯最后阶段的举证中,给予他致命一击。

施特劳斯的失败,在于他是个政客,同时是一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的眼里只有上位,对身边的人都没有100%的信任。

他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他得罪了自己的智囊团,他的不信任和自以为是,让他在最后时刻,马失前蹄。

结语

《奥本海默》的细节还有好多,需要充分理清原型人物的真实故事,才会明白。

诺兰为了方便理解,艺术化加工了一些历史上,无人可知的细节。

他的镜头语言很棒,但是叙事方式依旧是让人没法一下子理解,算是对普通观众不太友好吧。

至于好不好看,见仁见智吧,我还是支持诺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