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飞轮效应——如何使小的进步,复合成大的结果

 訫已 2023-09-06 发布于陕西

全文2200字,阅读时间8分钟,基础篇1100字,阅读时间4分钟

飞轮效应(Flywheel Effect)

“飞轮效应”是一个比喻,用于描述公司如何逐渐建立动量,直到他们达到一个关键点,使他们的业务开始像飞轮一样快速旋转。

柯林斯解释说,成功并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的是持续的努力和一贯的执行。

这就像一个巨大的飞轮,开始可能会很困难,需要大量的力量和努力,但是一旦开始旋转,它就会保持动量,使得进一步的推动变得更加容易。

同样,在工作和事业中,成功需要耐心、持续的努力和一贯的执行,一旦建立起动量,成功就会像飞轮一样继续前进。

图片

飞轮效应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在《基业长青》(Good to Great)一书中提出

01

“飞轮效应”概念

飞轮效应指为了使静止的飞轮转动起来,一开始你必须使很大的力气,一圈一圈反复地推,每转一圈都很费力,但是每圈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飞轮会转动得越来越快。

达到某一临界点后,飞轮的重力和冲力会成为推动力的一部分。

这时,你无须再费更大的力气,飞轮依旧会快速转动,而且不停地转动。

人在进入某一新的领域时都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简单的理解就是干什么事刚开始都挺难的,以后跑起来就好了,用我们老祖宗的话来讲就是——

图片

02

“飞轮效应”分解

“飞轮效应”有4个阶段:

图片

第一阶段确认目标,这个阶段要确认自己做的事是对的,也就是确认发力方向。需要的是洞察

第二阶段打好根基,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花大力气却看不到明显效果。需要的是耐心

第三阶段持续发力,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成效不稳定,稍稍放松,有可能马上完蛋,努力也可能有等比例的回报,回报不一定,但一定的是需要坚持

第四阶段获得回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之前做的功它的效已经体现出来了,巨大的惯性会让它自己转动很久一段时间,偶尔松油门也没事,稍微再加把力,它会转得更快。所以这个阶段的特点是自有惯性、卸力不停、加力更快,所以这个阶段的容错率也更高,需要的仅仅是惯性保持,偶尔修正就好。

所以说“飞轮效应”来自于增强回路的逻辑,并表达出一种复利型思维。

图片

一个成功的创业经历可以是“飞轮效应”,开始方向对了,前期打基础并不容易产生效果,发展期形成规模,拥有核心竞争力,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运行稳定,扭亏为盈,持续获利。这时候偶尔有一些懈怠迷茫,也不至于全盘失败。

一个品牌的建立过程可以是“飞轮效应”,开始策略对了,前期投入费用高,收效不明显,中期持续发力让品牌深入人心,后期就可以通过品牌溢价获利,即便偶尔遇到一点公关危机,也不会那么容易崩塌。

个人学习提升也是“飞轮效应”,前期打基础看不出效果,中期坚持成绩时好时坏,但只要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期就会稳定在一个高水平的位置,平时只要稍微观察一下最新知识,前沿成果,就可以持续保持领域内的领先地位。

03

亚马逊与“飞轮效应”(供进阶者参考)

1995年,亚马逊成立,最初不过是一个自营的、主要卖书的电商而已,并于1997年在NASDAQ上市,当时市值不过4.38亿美元。

1998年,贝索斯强调的是“要对你的消费者保持恐惧”,他写道,“我一直在提醒我的员工要感到害怕,每天起床时都要感到害怕。不是怕竞争,而是怕我们的消费者——消费者们定义了我们的业务,他们是和我们有关系的、他们是我们有所亏欠的。我们认为,消费者对我们是忠诚的——直到其他什么人为这群消费者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关于亚马逊的飞轮效应,包括亚马逊的运营、基础设施和技术以及亚马逊云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简称AWS)的发展。这些都是亚马逊成功的关键因素。具体为:

亚马逊飞轮第一环:运营。

亚马逊通过引入第三方商家并将他们纳入自己的供应链体系,从而带来更多的商品选择和提升消费者体验。更好的体验吸引了更多的流量,进一步吸引了更多的商家入驻,形成了一个运营逻辑的正向循环。

图片

▲亚马逊飞轮

亚马逊飞轮第二环:基础设施&技术。

亚马逊通过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降低成本,并通过对基础设施和技术的投资提升效率。这使得亚马逊能够提供更低的价格和更好的配送服务,极大地增强了消费者体验。

图片

▲最著名的“亚马逊飞轮效应”

图片

▲亚马逊飞轮,图片来自吉姆·柯林斯的个人网站

亚马逊的“新飞轮”:AWS。

亚马逊通过开放其技术平台,使得非商品销售企业也能利用亚马逊的技术进行业务运营,这就是AWS。这个新的飞轮效应使得亚马逊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多的开发者工具,从而吸引更多的第三方设备和人员使用AWS。

图片

▲亚马逊的“新飞轮”

在这个过程中,亚马逊的电商和云服务两个飞轮虽然看似独立,但实际上是相互协同的。通过IoT设备,亚马逊可以获得更多的真实数据,帮助其开发更新的功能,并增强了IoT开发者工具,带来了更多的流量,使得两个飞轮可以协同旋转。

图片

▲亚马逊的“双飞轮”在各类亚马逊IoT设备的助力下形成“协同性”

总的来说,亚马逊的成功在于其能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领域(IT和零售)中同时取得成功,并通过“飞轮效应”的持续推动,实现了公司的快速发展和盈利增长。

图片

PS:美国东部时间8月3日,亚马逊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营收1343.83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云计算部门AWS净销售额达到221亿美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67.5亿美元。亚马逊还预计三季度营收介于1380-1430亿美元之间,同比增幅9%-13%。这一业绩大幅超出市场预期。

图片

总结

“飞轮效应”并不像其他思维模型那样能为我们解决什么具体问题,但是它能提醒我们如何理解一个问题,就是当你感到坚持做一件事情又难又没效果的时候,就可以想想这件事未来可不可以形成“飞轮效应”,这能让一个人在对待正确的事情上更有耐心,更能坚持。

相反,为什么许多听起来不错的项目最终都失败了?因为它可能缺乏以上的四种要素。这也就是飞轮效应的反面——“死亡循环”。

江梁咨询是河南省新生代具有竞争力的金融类培训赋能平台,我们致力于为金融一线团队提供定制化课程与发展问题诊断。

公司使命:让人生不再出现单选题

核心价值:成长、信心、能力变现

企业文化:价值、原则、共享

经营理念:服务、触达、新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