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阅读写作素材 || 个体与社会

 青核桃吧图书馆 2023-09-06 发布于北京

这是青核桃吧第179 篇原创作品 

今日主题

个体与社会

本期主题是个体与社会。将精选三篇时评文章,分别从个体小事件(空调温度)到社会大事件(洪灾),从职业身份认同(快递小哥)到社会共同体(面对洪灾的陌生人),讨论当下个体与社会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既要体现个体的追求,又要凸显社会的价值;既要追求自我的精神世界,又要为社会的共同发展而贡献智慧与力量。

篇目1 

《有人怕冷,有人怕热,办公室空调温度调几度》

戴林峰,人民日报评论,2023年7月26日

       夏日炎炎,空调屋内凉风习习,有人脑门冒汗依旧热得慌,有人瑟瑟发抖冻得打哆嗦,尤其座位临近空调的小伙伴,直面沁入毛孔的冷气,在一众身着短袖短裤的同事间披件毛毯、戴上帽子。有人说“数九寒冬的冷好扛,夏日空调的凉难捱”。甚至,中国裁判文书网也出现了“空调温度问题”引发的诉讼案例。原本凉风送爽的空调,为何让人火气如此之大?

       高一度就出汗,低一度怕着凉,公共场域中的空调温度着实众口难调,遥控器和控制面板见证着不同的需求。空调温度频繁波动,冬夏模式瞬间切换,在忽冷忽热中奏响了办公室里的“冰与火之歌”。虽然每个被空调直吹感冒的人都掌握了挡风技能,但前脚刚把出风口遮严实,后脚就有人向领导告状影响办公区美观。即便回家之后也未必能够如常所愿,奉行“心静自然凉”的老爸老妈随时可能冲进卧室,把空调调到“节约电费”且“不易吹出空调病”的温度。“飞天奖”入围电视剧《安家》中,女主角就因“空调温度不和”与情侣分手。人类的冷暖仿佛并不相通,空调温度竟变得不可调和,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空调虽诞生于近代,办公室温度高低的困扰却古已有之。唐玄宗李隆基怕热,令能工巧匠修建含凉殿,借助“水激扇车”的机械装置消夏避暑,没承想遭到谏官陈知节上疏反对,索性召他来这间“水力空调房”实地观摩体验。据《唐语林》记载:含凉殿“四隅积水成帘飞洒,座内含冻”“陈体生寒栗,腹中雷鸣,再三请起方许,上犹拭汗不已。陈才及门,遗泄狼籍”。唐玄宗估计也没料到,自己吹着冷气仍连连擦汗珠,大臣竟被一个激灵冷到腹泻闹肚子,真可谓是“汝之凉殿,彼之冷库”。

        空调温度高低之争,说到底是一种幸福的烦恼。古代王侯贵胄兴师动众建凉殿、修冰窖,如今普通人一键遥控享受夏日清凉,空调这件曾经的奢侈品走进千家万户。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90年末,我国城镇居民每千户仅装有3台空调。2021年,我国城乡居民平均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为161.7和89.0台,分别比2012年提高27.5%和250.8%,空调普及率位居世界前列。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今天的我们比以往更加依赖空调。世界气象组织数据显示,继上月经历了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6月份后,7月首周就创下了全球最热一周的新纪录。

       环球同此凉热,感受各不尽同。哪怕是同处热带,不同国家对于空调温度的态度也大相径庭。2018年,印度政府向空调制造商发出“建议”,将空调默认温度保持在24摄氏度;今年,泰国和越南政府则相继劝导民众,使用空调时分别保持在27及26摄氏度以上。新加坡却反其道行之,将空调最高上限温度设置为26摄氏度,地铁上穿羽绒服的市民屡见不鲜,前总理李光耀生前曾直言“空调的出现让热带的发展成为了可能,改变了文明的本质。没有空调的话,只能在清早以前或者黄昏以后工作”。国与国之间对待空调温度的态度尚且不同,更遑论个体之间的体感差异。毕竟,体脂率、体表面积、基础代谢率和激素水平等都构成影响体感温度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国空调的社会保有量为5.4亿台,空调温度之争看似是工作和生活中的小事情,但在巨大的用户基数之下,实则蕴含着涉及面极广的普遍关切。近年来,北京、杭州等地探索推出了分区控温的变温地铁列车,方便乘客根据差异化需求自主选择强冷、弱冷车厢,兰州地铁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无冷源空推通风系统,完全依靠水的热量交换来实现制冷。

        然而消弥分歧仅靠技术手段还远远不够,良性的社会关系,仍然少不了彼此之间的理解、迁就与适应。毕竟,我们的预期目标不是把空调调到多少度,而是尽可能让所有人感到舒适。相信,我们既然可以适应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转换的大环境,也必然能在办公室、车厢内的小气候里找到最佳平衡点。

关键词

空调  温度  个体  感受  社会关系  平衡

素材要点

01

对空调温度的个体感受是有差异的。

02

对冷暖感受的差异古今中外都有。目前公共设施的空调温度也在尝试各种措施力求平衡点。

03

消弥分歧仅靠技术手段还远远不够,良性的社会关系需要个体之间的理解、包容或迁就。

篇目2 

《小哥们,值得拥有这个戒日》

光明网评论员,2023年6月29日

       还记得前段时间在浙江杭州从12米高处跳江救人的外卖骑手彭清林吗?“有点害怕,但想着救人要紧”,危急关头,这位湖南小伙的纵身一跃,感动了无数人。虽然他说“自己跟英雄不搭界”,但在万千普通人的心中,他就是那个凡人英雄。这两天,这位“最美”小伙又多了一个身份——浙江“小哥节”形象大使。

       是的,小哥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在浙江,这个特别的节日于去年5月启动,今年已是第二次举办。在北京,昌平多个街道也于近日同步举办小哥节,为他们送去温暖与关爱。虽然这个节日都还只是地方性的,仍带给公众不小的触动。

      任何节日的变化,折射出的是社会的变迁。小哥节的设立,背后是这个群体的快速崛起,以及他们所置身的新经济业态快速壮大、所代表的新就业模式加速成熟的社会现实。据多项权威数据,我国目前灵活就业人数已超2亿人,其中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8400万人,“小哥”昵称下的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正是其主要构成群体。可以作为对照的一组数据是,2022年我国外卖订单量达171.2亿件;截至6月24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600亿件。

       这个群体的数量是如此庞大,且还未停止增长。这个群体的可见度是如此之高,他们奔走在大街小巷的身影,早已成为我们“日见而不察”的城市景观。他们是如此深如此广地嵌入我们的生活和城市的运转,以至于有学者用“重要基础设施”这样的概念来描述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这个新的职业群体的出现,不仅深刻改变了个体的生活方式,同样改变了人际关系、互动模式乃至社会结构。

      2020年初,“外卖小哥”有了官方认证,以“网约配送员”的名称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这次地方小哥节的设立,可以说是对小哥身份和这种社会现实的再一次确认,也是帮助小哥这个新职业群体融入现代城市的一种努力。毋庸讳言,在小哥这个新职业群体中,不小比例为城市外来人口,这份用工灵活、报酬可观、门槛较低的工作给他们带来生活的保障与发展的机会,也让他们不得不面对适应和融入城市的挑战。

       因此,“致敬”和“温暖”作为小哥节的关键词和主基调,理当如此。但除此之外,关注并回应他们的劳动权益与发展困境,同样应该成为主要议题。尤其要关注他们中的女性劳动者,代驾等讨论度偏低等细分职业群体,他们有别于外卖骑手的问题不该被“小哥”这个统称所遮蔽。相信随着他们的故事被更多讲述,他们的日常生活与意义世界被更多细察,他们的职业身份与个体发展被更多讨论,更多的区隔将被消解,更多的连结将被建立。

       值得一提的是,小哥的出现与崛起,本就与社会转型与人口流动、数字技术冲击以及劳动关系变革等多重社会背景紧密相关,在他们身上集中反映或者说承载了这些复杂的社会变化。关注他们,确是我们理解社会的一种渠道和视角。但我们也要自觉警惕对小哥们的过度凝视,“我们-他们”的无意识甚至偏见不应被强化。当“小哥”不再作为一种“言必及”的身份标识或标签,或许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        

关键词

快递小哥  节日  身份  职业群体  权益   女性

素材要点

01

网络配送员成为官方认证的新兴职业群体,地方

02

他们的日常生活与意义世界被更多细察,他们的职业身份与个体发展被更多讨论,更多的区隔将被消解,更多的连结将被建立。

03

这个新的职业群体的出现,不仅深刻改变了个体的生活方式,同样改变了人际关系、互动模式乃至社会结构。

篇目3 

《暴风雨中,没有人是孤岛》(节选)

黄羊滩,新京报评论员,2023年8月5日

难测最是风风雨雨。

对于很多北京人来说,2023年的盛夏,注定会被永久记住。

彼时,风急雨骤,天地之间白茫茫一片,山谷之中山洪发出阵阵轰鸣,列车被逼停,汽车被冲走,房屋泡在水中,街道变成河道……当看到冲锋舟上获救者劫后余生的神情时,很多人才意识到,之前在朋友圈调笑“杜苏芮”,有些轻飘了。

这一轮降水实在太大了。来自北京市气象局的数据显示,此次降雨量极值为744.8毫米,比照北京市600毫米左右的年平均降水量,三天下的雨比往常一年下的雨还多。这也是北京地区有仪器测量记录140年以来最大的降雨量。

面对滚滚山洪,人们表现出了强大的力量。暴风雨中,没有人是孤岛;艰难时刻,总有一束光照亮你。爱是行动、是牵挂、是守望相助,答案就在风雨中。

在这次灾情中,我们看到了房倒屋塌、断路断水的惨状,更看到各级组织坚如磐石撑起一片天的坚强,看到子弟兵闻汛而动践行人民利益至上的果敢,看到民间救援队涉险救人的勇毅,看到各行各业救人自救的自觉。

这些勇敢的举动,是“厚德”的最好体现,也与这座城市德泽育人、容载万物的城市品格高度契合。

暴雨当前,基层干部站了出来

“我们动员村干部、企业负责人,组织大家自救,把不能自理的老人安置到避险点,专人照看……”暴雨初歇,当救援人员徒步来到一度失联的门头沟区水峪嘴村时,一位满脸疲惫的老人正坐在铁轨上休息。此前,老人已带领村民用铁锹给伤员和老人铲出了一条救援路。

老人是水峪嘴村党支部书记胡凤才。此间地处京西古道,平日里,西风古道是绝美风景,此次却成了洪水肆虐的通道。年已六旬的胡凤才在此次救灾中想在前面、挺在前面,最大限度挽救灾害损失,凸显出基层组织的坚强堡垒作用。

暴雨当前,很多像胡凤才一样的基层干部站了出来,主动作为,成了救灾的主心骨,在危难时刻,稳住了人心,凝聚了民心,增强了信心。不要小瞧了这些村干部的振臂一呼,他们长期与老百姓生活在一起,大家信赖他们,愿意跟他们在一起,所以行动的协同力很高。

也不仅仅是各个村庄,我们看到,此次暴雨中,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战斗的集体,都在基层组织、党员干部的全力运行下,各自为战、协同作战,表现出勇于担当、勇于作为的精神面貌。

政府治理的基础和触点在基层,关键则在人。尤其在灾情暴发时,各种信息不明,传言满天飞,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就是实打实的旗帜。也唯有充分发挥各个层级的作用,才能尽快稳定人心,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并在最短时间恢复正常秩序。

被困列车,就像一个小社会

“我也是别人家的孩子,因为穿了这身衣服,我得对得起大家!”很多人都记住了这位可敬的女乘务员。

她叫赵阳,是K396次列车一名兼职值班员。网上流传的短视频里,她那带着哭腔的嘶喊,在那些猝然被困的旅客那里,在无数为之揪心的国人心中,不啻是一道天籁清音。有这样的工作人员在,让人心里踏实。

部队官兵、社区人员、志愿者、乘务员、村民,都来了,每个人都倾力相助,尽最大努力保障乘客的安全和生活需求。行动不便的老人,参加夏令营的孩子,进京求医的病人……每个人都在这场突发灾难中被照拂。

这些暴风雨中的车厢,就成为此次北京特大暴雨的一个典型场景。车厢就像一个小社会,大家一起努力,凝聚起克服困难的心气;车厢也是一个力量源,传递着奋斗、抗争的力量。

什么叫众志成城、不怕困难、坚韧不拔?透过小小的车窗,都可以看得见、触摸得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只不过,每临大事,很多人身上就会迸发出灿烂光华,点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挺身而出,他们都是普通人

“我也怕回不去。但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别人遇到我有困难,也会救我。”在网上被称为“铲车侠”的刘兵一口京腔十分流利。

7月31日上午8时,房山区青龙湖镇北车营村暴雨倾盆,一家三口被困洪流。刘兵开着铲车逆流而上,顶开淤泥和障碍物前进,用铲斗将两个大人和一个孩子送至安全地带。其间,洪水一度没过了铲车轮胎。他说:“害怕了也没招了,因为我是一条命换三条命!”

像刘兵这样的热心肠汉子,太多了。一个开着车灯为行人照亮马路的普通人;一个个不顾个人安危前来解救的邻居;一位位24小时日夜值守桥梁的工作人员……很多人都没有留下名字,他们都是平凡的英雄。也正是因为有了无数个普通人的主动援手,这次雨灾才能平稳度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无数逆流而上的民间救援者。暴雨有多猛烈,救援就有多艰险,而哪里最艰险,他们就奔向哪里。他们的古道热肠、行动力、专业精神,在此次强降雨抢险救灾中,得到充分展现。每一个被水围困的村民看到他们,都会长舒一口气。这是对生命的敬畏,对奉献的表彰。

一次次义无反顾的冲锋,一场场不顾安危的救援,向水逆行的英雄们为他人纾了困解了危,自己却作出巨大的牺牲,有人甚至献出了生命。

就在此次救灾中,北京房山蓝天救援队王宏春、刘建民两名队员被急流冲走,不幸牺牲。刘建民在队里的代号是“追梦人”。诚如斯,他和队友做到了以生命赴使命,以生命护生命。

从来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平凡人。勇敢是一种力量,善良同样也是。而且,善良能引发更持久、更强大的共情力、行动力。这就是守望相助的根基。

他们都是普通人,都是这座两千万人大城的普通一分子,每日都在为生计操劳,过着平凡的日子。他们也都是父母牵挂的儿女,是孩子依赖的爸妈,是大家可信赖的朋友。然而,一旦遇到大事,他们身上善的火种便闪耀起来。

这种从自我到利他、从小我到大家的连接,与个体的修养有关,也与一座城市所孕育滋养的精神品格有关。因为有爱而义无反顾,因为有爱而无私奉献。他们是一个社会的守望力量。

灾难每每让人心痛,也每每考验人性、磨砺意志、擦亮品性。每一次灾难过后,除了一地狼藉,也会升华宝贵的精神价值,激发人、鼓舞人,并汇聚成同情心、同理心,引领人们继续勇敢前进!  

关键词

灾难  个体  生命  英雄  互助      

素材要点

01

面对灾难,人们表现出了强大的力量,守望相助。

02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只不过,每临大事,很多人身上就会迸发出灿烂光华,点亮自己,也照亮他人。

03

从自我到利他、从小我到大家的连接,与个体的修养有关,也与一座城市所孕育滋养的精神品格有关。

个体与社会是亘古不变的永恒话题。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认同和自我价值:个体通过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可以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满足。例如,通过工作获得报酬和荣誉,通过创作获得认可和赞赏,通过社交获得友谊和尊重。快递小哥职业群体通过官方认证获得了社会认可和自我价值。

社会角色和责任: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承担不同的责任。例如,作为子女有赡养父母的责任,作为公民有纳税的责任,作为签约的劳动者有完成工作任务的责任。作为学生有学习的责任。而社会分工又是依赖个体的能力、智慧和勇气。

社会支持和互助:个体在社会中可以获得各种支持、包容和帮助,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遭遇灾难更是体现社会支持与互助的时刻;家庭成员、单位同事之间都是需要互相支持和互助的。社会良性运转需要个体的支持、理解。

社会规范和约束的关系:个体生活在社会中,必须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否则将会受到社会的谴责和惩罚。例如,违反交通规则会被罚款或承担法律责任,不尊重他人权利会被视为不道德或不文明行为。

互动关系:个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个人的行为和决策会影响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而社会的变化也会影响个人的生活和行为。例如,个人的消费行为可以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社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依存关系:个人和社会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没有社会也没有个人的存在。例如,个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社会的支持,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需要个人的参与和贡献。

因此,个体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个体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体必须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