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统论--如何高效地解决问题

 东方文捷 2023-09-06 发布于天津

这是《给年轻人的跨学科工具箱》,第二篇笔记,如果觉得不错,可以去B站购买原课程。

上一篇为熵——对人生的启发,在这课,我们学习了怎么去构建自己的耗散系统,并通过控制系统的输入,做到由因及果的改变,新同学可以点击回看。

本文共分为以下三部分:

1、什么是系统论

观察事物,不只看单一组成,而是看一个整体系统,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由此衍生的五大模型和解决对应问题的两大工具

五大模型:良性循环、恶性循环、贤者时刻、回归平庸、滞后效应

解决恶性循环和贯彻执行的两大工具:杠杆解和蓄水池

3、好系统的三大特征

适应力,自组织,层次性


一、什么是系统论

所谓系统论,即观察事物,不只看单一组成,而是看一个整体系统,考虑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学习系统论,可以回答以下问题

  • 为什么越努力反而越糟糕

  • 为什么付出没有回报

  • 为什么我总是无法坚持计划

  • 为什么很爱自己的人会离开自己

(以下部分略偏理论,若不喜,可直接跳到第二部分,看相关应用;但为了更好理解全篇脉络,建议看完)

想更好理解系统论,我们先看看,什么是系统?

很多东西放到一块,彼此没有联系,就不是系统。若很多实体通过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有运作规律的整体,就形成了系统

在运筹学中,系统分为4类:

1.生物系统:比如张三,番茄,鸽子

2.社会系统:公司,城市,国家

3.机械系统:汽车,飞机,手机

4.生态系统:森林,海洋,地球

系统的三大组件:

1.(正、负)要素

2.(正、负)关系

3.(块,慢)作用

正要素:正能量,资产,正信息

负要素:负能量,负债,负信息

(正信息,让这个世界减少不确定性;负信息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混乱的信息,即欺骗,谣言等)

正关系:即增强关系

负关系:减弱关系

以上要素,两两组合,形成五种系统现象(模型),也就是本节课程的分析框架

1.良性循环:正要素+正关系

2.恶性循环:负要素+正关系

3.贤者时刻:负要素+负关系。比如过度娱乐的负罪感

4.回归平庸:正要素+负关系;改变现状,和过去的成就都是正要素。改变现状就意味着要抛弃过去。

5.滞后效应:快作用,即及时反馈,如让人上瘾的游戏,但生活中的很多努力都是慢作用

二、五大模型和解决对应问题的两大工具

很多时候,看似解决不了的问题,其实是处在一个更大的系统中,才难以解决,如果不改变整个系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最终总是会被系统拉回来,比如我们常说的恶性循环。

1、如何找到生活中的恶性循环呢?-- 因果分析法

所谓因果分析,即不断问为什么?

比如,做事低效。

为什么做事低效呢?因为精力不足。

为什么精力不足?可能是容易犯困或者新陈代谢不足

为什么?......没有时间。

到此,我们就找到了做事低效的恶性循环。

如何解决恶性循环?--杠杆解(leverage)

系统论中的杠杆解,即我们常说的命门,胜负手,关键变量。

生活中很多复杂的现象,背后往往只有几个简单的变量在主持。

鸟群的飞行,是不是完全找不到规律?

先看下,图形科学里程碑意义的boil模型,鸟群模型

但科学家克雷格.雷诺兹,只用3个变量就模拟出了鸟群轨迹,即

鸟群要对齐队形;相互不能太分散;若太近会撞在一起,就要分开。

如何有效利用杠杆解?

回到精力不足的例子,其杠杆解,就是因为没有时间,导致缺乏运动和睡眠。但是运动坚持不下去,即便困成狗,手机不离手,就是睡不着,怎么办?

通过建立仪式,减少大脑消耗,避免精力分散和意识消耗,以此来有效利用杠杆解

所谓仪式,即一套固定的自动执行的动作组合,不需要思考即可完成,比如刷牙。

针对睡眠不足,建立睡前仪式:睡前15-30分钟关掉所有光源,不看书手机,也不听音乐。因为褪黑素在黑暗环境才会分泌,其浓度决定是否有睡意。

针对缺乏运动,建立晨运仪式:早上起床锻炼,为了容易坚持,可以设立每天运动5分钟的目标,长久以往,运动时长会不自觉增加。为了不因枯燥放弃,准备多套方案,如keep,跑步,ntc等运动,乃至,什么运动穿什么衣服和鞋子都备好方案。

因此,要尽快建立仪式感,使生活步入良性循环。

比如两种生活模式,非酋模式和欧皇模式(非酋是指手气超差,欧皇即运气超好)

若陷入第一种,光靠打鸡血没有用,因为这不是一个行为,而是一套循环,解决单一因素无法跳出来。

通过归因,可以发现是失眠导致自己无心力做计划,从而无法行动,以至于做什么都不顺。

通过杠杆解,去运动,去改善睡眠之后,做事就会有计划,会发现越来越顺利,久而久之,人就会进入良性飞轮

2、如何构建良性循环?

从小循环到大循环,从容易的循环到有难度的循环

比如,想要每天都运动,不如告诉自己,每天运动5分钟,通过兑现承诺,建立信任,再逐步加大承诺

比如在工作中,刚进入新团队,想要建立别人的信任感,也不要承诺太多,但答应的事情,就要搞定,一步步,从小处做起。

3、贤者时刻和回归平庸,在金融学上叫做均值回归

人际关系中的不可能三角,以下3个不可能同时得到

如果变强,薪资要在明年体现,回报就不公平。鹤立鸡群也会让人疏远。

4、什么是滞后效应?

滞后效应的典型:价值投资派

人生也一样,虽然努力整体是会向上,但过程也会有许多起伏,当某一谷底超过承受极限时,也许就会放弃

储蓄池(resilience)

人生的拼搏过程就像一个储蓄池,只有当流入>流出时,储蓄池才会保持充盈状态。

有了储蓄池,会让波动曲线拉高一截,跌入谷底时,会有一个缓冲地带,就会淡定。感情中也是一样,如果积攒的失望,争吵与不开心的速度,超过关爱与惊喜,就会增加不信任感,导致感情破裂。

所以,一个人能够长期坚持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是凭什么扛过漫长的滞后效应?靠的不是决心,毅力,鸡血,而是长时间在精神,情感,金钱上,未雨绸缪的储蓄池。

在系统论机制里面,一个有储蓄池机制的系统,是一个有强大适应力的系统


三、好系统的三大特征

1. 适应力(resilience)

计算机术语叫做鲁棒性(robustness),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能力。许多IT公司会摸你攻击自己系统,来提升鲁棒性,所以我们可以主动不断让自己受小伤,留时间让伤口恢复,循环往复

2. 自组织(self organization)

一个系统不依靠外部指令运转,而是按照某种内在规则,自动自发地形成有序结构的一种现象。

比如熵这节课讲到的人体,就是一个自适应系统,所以当我们抱怨,抑郁时,不是去否定这个结构。而是去纠正输入系统的东西

3. 层次性(hierarchy)

一个系统,通常由多个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又有子系统,以此类推

人体分成很多子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而每个系统又可以拆分为器官,组织,细胞等

如何在生活中搭建层次性系统?

用计算机的术语来讲,叫做封装。将大事情拆分成很多小事情,然后进行封装。封装的模块越多,可以用到的行为模式也就越多

比如上文提到的运动仪式,可以拆分为跑步系统,打拳系统,软件运动系统;针对这些系统都建立了不需要动脑子的固定动作,包括跑步时候穿什么鞋,衣服,这就保证了,无论什么情况都有应对方案


如果这篇系统论对您有帮助,不妨来个点赞,关注,收藏哦。下一节,我们将通过学习工程学,来掌握怎么执行的知识。

发布于 2021-07-13 22:05

读《系统论》笔记(1)——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关右

关右

存乎一心

174 人赞同了该文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整体性原理

从事物的存在来看,事物的整体性是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整体性是系统成立的基础,是规律得以存在和演进的前提。

系统由要素组成,但不总是要素的简单集合(系统与集合的区别是,系统不仅包括要素的存在,还包括要素间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分为两大类:线性关系和非线性关系。线性关系中,整体可以认为是元素的简单叠加,例如一个苹果和一堆苹果,后者是前者的简单集合。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线性关系只存在于假设或简化的分析中,绝对的线性是不存在的,相反,世界是处于普遍的非线性中的。非线性系统中,整体不仅是元素存在的叠加,还会因为元素间关系的改变,对外体现出不同的作用。比如,正面效果为“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负面效果为“三个和尚没水吃”。两个系统的区别就在于,前者系统中要素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激励的积极方面,后者系统中要素的关系体现为抑制的消极方面。

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又是相对存在的。比如银河系作为整体,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而太阳系作为整体,地球又是太阳系的一部分。整体与部分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将什么是定义为整体,什么定义为部分,完全取决于我们的研究对象。

与整体和部分相伴存在的,还有下列几组概念:

部分——整体

分析——综合

原子论——整体论

2层次性(和类型性)原理

系统的层次性原理指的是,由于组成系统的诸要素的种种差异包括组合方式上的差异,从而使系统组织在地位和作用,结构和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形成了具有质的差异的系统等级,层次概念就反映这种有质的差异的不同的系统等级或系统中的等级差异。

和整体性一样,层次性也是相对的概念。但是两者描述的侧重点不同,整体性的侧重是强调作为系统存在前提的完整性,而层次性强调的是系统内部要素组织方面体现出的差异性。层与层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不仅是相邻上下层之间收到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且是多个层次之间繁盛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层次性的划分具有多样性,例如按质量,按时间,按空间,按运动状态。具体如何划分,取决于研究的重点。

不同层次具有不同功能,与层次的结合强度有关,与层次的结构有关。一般而言,低层次的要素之间具有较大的结合强度,而高层次系统的要素之间的结合强度则要小一些。要素间结合强度较大的系统,具有更大的确定性,更为确定不移。反之,要素之间结合强度较小的系统,则具有较大的领过行,更为灵活机动。确定性与机动性之间存在天然的矛盾。

系统层次性体现了系统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系统层次性是纵向的等级性。按照横向揭示系统的分法是类型性。一定的类型可以纵跨多个层次,一层里面也可能包含多个类型。层次性和类型性是研究系统结构和组织性的两个维度。

3系统开放性原理

系统的开放性原理指的是,系统具有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系统向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熵减焓增)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

与外界没有物质交换,仅有能量交换的系统叫做封闭系统。与外界即无物质交换,也无能量交换的系统叫做孤立系统。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孤立的系统熵增为正,即只会自发向均匀无序、组织解体方向演化,即均匀无序的热平衡混沌态。(由此可见,秩序本身是低熵值的表现,并且是不可自持的)。热力学第二定律同时表明,凡是组织系统都是开放系统。孤立系统只存在理论抽象中。系统熵变可以用下列公式说明:

dS-系统总熵变

deS-系统与环境交换熵变,可正可负

diS-系统内部熵变,始终大于零

当deS大于零时,系统总熵变大于零,即走向无序的混沌状态。当deS为负,且足够小时,系统总熵变小于零,系统的有序程度提高。即开放系统不断把熵排入环境,或者说引入负熵,由此薛定谔得出“生命以负熵为生”的论断。在此,克劳修斯退化论和达尔文进化论的冲突得以协调起来:在物理世界处于江河日下的熵增背景下,地球自然界处于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熵减过程中(环境熵增,但自然界系统向环境排入熵)。

系统的开放与远离平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孤立系统必定走向无序的热平衡,系统处于这样的平衡态时就不可能重新自发地自组织,即是系统处于近平衡状态,系统与外界的交换也会减少,因而也就是开放程度的逐步降低,最终使得系统内部的熵变大于从环境中引入的负熵,从而导致系统内部自发的趋于无序自组织。要使系统远离平衡,必须充分开放。

系统向环境开放,使得内因和外因联系起来。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为使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就需要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交换。通过交换,内因可以利用外因提供的可能性,把自己转化为现实性。同时,外因也可以利用内因,两者之间彼此推动。

系统的开放是对环境而言,因此也就具有相对性。系统可以对外开放,也可以对内开放(正如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

系统的开放有一个度的问题,完全的孤立的系统走向平衡的混沌,而完全开放的系统则丧失其完整性,同样无法自持。对于一个自组织系统,系统的开放度,系统的适度开放主要是靠系统自身的自我调节机制来保证的。这样的调节机制的存在,使得系统有条件地,有选择地,有过滤地向外界开放。

开放不仅仅是空间概念,也是一个时间概念,包括向未来开放。

4系统目的性原理

系统的目的性原理值得是,组织系统在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发展变化不受或少受条件变化或途径经历的影响,坚持表现出某种趋向预先确定的状态的特性。

系统的目的性与系统的开放性相联系,由于系统是开放的,通过系统与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使得系统受到环境的影响,从而该系统得以影响环境,并在一定的意义上识别环境即针对环境的实际情况做出反应、做出调整、做出选择、是自己的潜在的法阵能力得以表现出来。这样一来,系统对于环境的输入必须做出反应,并且又要把自己的对于环境的反应输出给环境、从而影响环境。

从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类型,我们可以把系统分为单因果系统与目的系统。单因果系统假设系统与环境的作用是线性的相互作用,而且正是系统内部的线性的相互作用成为了系统与外部的线性相互作用的根据。与此相反,目的系统则是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的系统,这种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变现为系统的负载的反馈机制的建立,结果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造成环境向系统 进行不同的输入时,系统能够通过自己的反馈调节机制去应付不同的环境影响,表现出自主性,自稳定,自协调,从而产生出相同的或基本相同的输出,使系统仍然保持不不安的发展方向。

从系统的发展变化来看,系统的目的性一方面表现为系统发展的阶段性,另一方面又表现为系统发展的规律性。规律性是指目的性的最终指向必符合系统发展的基本原理(如熵增,平衡),但不能笔直的走向这个目标,阶段性是指系统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连续性。

系统的发展既有确定性方面,也有不确定性方面,前者表现为系统发展的和目的性的运动,而后者的反正就表现为系统的不合模型的运动。如果只看见系统发展的确定性方面,就会落入机械论之中,导致片面的机械决定论,把一个质的,多样的世界仅仅当做一个量的,集合的世界。反过来,如果认为系统的发展完全是不确定,则又会落入绝对偶然论,最终导致听天由命之中。

5系统突变性原理

系统突变性原理指的是,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是一种突变过程,它是系统质变的一种基本形式。

系统通过突变发生状态变化时,表现出:

1 多模态。

2 不可达性。

3 突跳。

4 滞后。

突变也叫相变。相变分为平衡相变和费平衡相变。平衡相变的结果是平衡的热平衡态。非平衡相变形成的结构只能在开放系统条件下依靠物质和能量的耗散来维持。

系统之中的突变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要素层面的突变,包括要素结构和运动状态的改变。一是系统层次上的突变。值得是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组织状态变成另一种组织状态。

对于系统要素的突变,从系统整体上看就可以被看做系统之中的涨落,可以看做个别要素对于系统稳定的总体平均水平的偏离。这样的偏离得到系统中其他要素的响应时,使子系统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便加大了系统的非平衡性。当它得到整个系统的响应时,涨落被放大,整体系统一起行动起来,使得系统发生质变,进入新的状态。相应的,系统层次上的突变指的是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组织状态变成另一种组织状态,这实际上是系统整体上的质变。突变论中的突变,指的是系统层次上的突变。

突变与渐变

结构不稳定性是以一种结构稳定的方式出现的。突变体现为系统非连续或高阶导数不连续的系统变化方式,而渐变是一种连续的变化方式。系统演进过程中包括突变与渐变。

突变与分叉

分叉理论强调的是临界点的多重新和选择性,突变理论强调的是临界点上变化的不连续性或突跳性。分叉意味着获取新质的不确定性,并且这种不确定性并非认识不足造成的,而是客观系统自组织过程中的客观不确定行为。突变分叉过程,也是系统的信息倍增和意义产生的过程,系统从一种稳定定态转变到另一种稳定定态,这样就使得系统认识了两个稳定定态,从而使得关于系统环境的知识通过突变得以澄清,即系统的信息得以倍增。(联系民国时期思想界的百花齐放)

突变使得系统发生了对称破缺,从而有了多种发展方向。

6系统稳定性原理

系统稳定性原理指的是,在外界作用下开放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保持和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系统的稳定性,首先是一种开放中的稳定性。只有开放系统才有机会从系统引入负熵,从而保持自身稳定。可见,系统的稳定离不开与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此,稳定性也是动态的稳定性。静止的孤立系统只会走向混沌的热平衡态。

系统的稳定性与整体性和目的性相互联系。从控制论来看,此三者都与系统的负反馈有关。

系统的稳定性绝非绝对意义上的稳定,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系统之中总是存在涨落的,就已经表明系统的稳定性总是不完全的。当系统中局部的不稳定得到放大,超出了系统在原先条件下保持自身稳定的条件,系统整体上失稳,从而进入新的稳定态。系统中的不稳定因素,既可以是破坏性的消极因素,也可以是使系统演化的积极因素。一味地为稳定而稳定,事业无法发展;而不顾稳定,一味强调发展,最后也只会制约发展,破坏发展。

7系统自组织原理

系统的自组织原理指的是,开放系统在系统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复杂非线性相互作用下,内部要素的某些偏离系统稳定状态的涨落可能得以放大,从而在系统中产生更大范围的更强烈的长程相关,自发组织起来,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有序到高级有序。

自组织表示的是以系统内部的矛盾为根据、以系统的环境为条件的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与环境的交叉作用的结果。只有开放系统才能有自组织(孤立系统只能走向混沌的平衡态)。系统的自组织常常与系统的自发运动想联系,自组织包含自发运动的意思,同时还强调了这种自发运动过程是一种进化和优化过程。从一种组织状态自发地变成另一组织状态,是系统的自组织。

所谓系统的他组织,也称为系统的被组织,表示的是系统的运动和形成组织结构是在外来特定的干预下进行的,主要是受外界指令的结果,在极端情况下,就完全是按外界指令进行运动,进行组织的。自组织与他组织的概念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自组织,也没有绝对的他组织。

自组织的形成是由开放系统内部的随机涨落被放大导致。通过涨落,首先是个别子系统超越常规,认识到其它的新的状态,认识山外青山楼外楼,而后当新的发现得到其它子系统的响应并在整个系统内得以放大时,系统就被诱导进入新的或更有序的状态。其次,随机涨落驱动了子系统在取得物质、能量和信息方面的非平衡过程,使得系统中出现了差距,而且加大这种差距,特别是在临界区域附近的涨落由于非线性相互作用得以放大时,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过程,使得满变量与快变量区分开来,慢变量行程序参量,并成为系统自组织的支配力量。系统自组织的形成是子系统中随机涨落与非线性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

8系统的相似性原理

系统的相似性原理指的是,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体现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存在方式和演化过程具有共同性,这是一种有差异的共性,是系统统一性的一种表现。

系统具有相似性,最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系统的相似性,不仅仅是指系统存在方式的相似性,也指系统演化方式的相似性。系统自组织理论指出,自组织系统地演化顺序是:平衡混沌——非平衡有序——非平衡混沌。在系统自组织理论的经典例子贝洛索夫-扎鲍廷斯基反应中,当处在平衡态时,系统为均匀无序态,随着不断远离平衡态,将依次出现正弦波振荡(耗散结构),复杂周期态,进入混沌,然后是周期和混沌的混合式振荡,以后又出现张弛振荡,显示了从混沌到有序,再到混沌,再到有序。

自组织理论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体现为排斥和吸引、竞争和协同。当子系统的协同处于主导因素时,系统处于稳态,但同时,稳态系统中存在随机涨落,是为不稳定因素,当涨落得到子系统的响应时被放大,竞争的因素便凸现出来。于是系统失去了稳定性进入否定系统状态的相变阶段。经过相变,协同的因素重新确立,便对于失稳再次否定,进入稳定态,产生出有序结构。

系统的相似性是相对的,是在相似和差异的对立统一之中的相似性。相似不是等同,有相似程度大小的分别。系统的相似性,不仅限于系统实体意义,也可以指关系意义的相似性。

编辑于 2017-10-12 18:39

读《系统论》笔记(2)——系统论的基本规律

关右

关右

存乎一心

53 人赞同了该文章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1结构功能相关律

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其时空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结构反应系统的内部关系,使系统的一种内在的规定性。

功能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多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是系统内部相对稳定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时空形式的外在表现形式。

结构反应系统的内部关系,是系统的内在性,功能反映系统结构的外在性。作为表现于系统的功能,必须是与环境相联系的。因此,只有开放系统才有功能可言。且系统的功能与环境相关,环境不同,同一系统可以变现出不同的功能。

结构埋藏于内,功能表现于外,他们是系统两种有区别的规定性。不同的环境同一系统可以表现不同功能。不同结构的系统也可以具有相同的功能(异构同功)。系统的结构相对稳定,而功能随环境变化,结构决定功能,而功能反作用于结构。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矛盾不断推动系统发展。

结构,功能,随机涨落相互作用。一定的结构必然具有一定的功能,并制约着随机涨落的范围,而随机涨落总是可以引起局部功能改变的,当涨落突破了系统内部调节机制的作用范围,涨落得到整体系统的响应即得到放大时,就会因此整体结构的改变,所形成的新的结构又规定了新的涨落的范围,建立起新的对于结构稳定性的调节机制。

2信息反馈律

信息反馈在系统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通过信息反馈机制的调控作用,使得系统的稳定性得以加强(负反馈),或系统被推向远离稳定性(正反馈)。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三大支柱,信息本质是负熵(消除不确定性)。

反馈是把系统的部分输出作用于系统的输入端,从而对系统的再输入产生影响,并进一步影响系统的输出。这里传输的是信息流。

负反馈使系统保持稳定和趋向目标。正反馈使系统偏离目标,甚至导致系统解体。负反馈与正反馈体现为:

1系统的稳定与发展的统一。

2合目的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3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4原因和结果的统一。

3竞争协同律

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即存在整体同一性有存在个体差异性,整体同一性表现为协同因素,个体差异性表现出竞争因素,通过竞争和协同的相互对立、相互转化,推动系统的演化发展。

竞争是保持个体性的状态和趋势的因素,也就是使得系统丧失整体性,系统失稳的因素。协同是保持集体性的状态和趋势的因素,也就是使得系统保持和具有整体性、整体稳定的因素。

4涨落有序律

系统的发展演化通过涨落达到有序,通过个别差异得到集体响应放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必然性,从而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涨落是对系统的稳定的平均状态的偏离,是一种不平衡性。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就意味着系统不可能处于绝对的平衡态。因此,涨落是普遍的,无处不在的。

涨落对于系统可以起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破坏系统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系统经过失稳获得新的稳定性。系统失稳时,系统中出现慢变量和快变量。在临界区域附近,涨落加上非线性相互作用形成的关联放大效应,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过程,于是,慢变量形成了主导系统发展方向的序分量。

有序是指系统内部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有规则的联系。通过涨落的有序,就是指非平衡非线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涨落被放大,实现从无序到有序的转变,从低级有序向高级有序进化。

5优化演化律

系统处于不断的演化之中,优化在演化之中得到实现,从而沿线了系统的发展进化。

演化与存在是一对相对应的范畴。演化标志着事物和系统的运动、发展和变化。而存在反映事物和系统的静止、恒常和不变。

优化是系统演化的进步方面,是在一定条件下对于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改进,从而实现耗散最小而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过程。

编辑于 2017-09-04 22:4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