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粟特人,你在哪里(上)

 新用户5761CeW4 2023-09-06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粟 特

Sogdiana

图片

提及活跃在古代丝绸之路上的民族

粟特人的身影似乎无处不在

他们让人又爱又恨“利之所在,无远不至” 

是深埋在其骨子里的魂

据说他们是“为了要多赚一点点

而心甘情愿跑到世界尽头”的民族

但也正是因为这逐利的本性

让他们敢于不畏艰险,闯荡于江湖

借助于他们跋涉的脚步

东西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

才加速地相互链接,相互借鉴并得以传播。

做为一个民族,他们又是可悲的。

在浩瀚的历史轨迹中,他们四海为家,

居留在哪里就会臣服于该地区的文化与信仰,

融于其中直至被同化而消失。

但是他们所留下的痕迹和所起的作用

是不会被历史遗忘的。

图片

中亚古国群

粟特位于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流域,以撒马尔罕为中心。这一地区又被称为“索格底亚那”(Sogdiana)。我国的汉代文献对索格底亚那的称呼是“康居”

图片

后汉书·西域传



栗弋国属康居,出名马牛羊、蒲萄众果,其土水美,故蒲萄酒特有名焉。这里的康居属国栗弋即是粟特

魏书·西域传(北齐)





现代学者认为这是首次出现粟特一名:“粟特国,在葱岭之西,古之奄蔡,一名温那沙。”并载“粟特国各遣使朝献”,大致意思是粟特人善于经商,并多次遣使朝拜。

北史·西域列传(唐)





康国者,康居之后也,迁徙无常,不恒故地,自汉以来,相承不绝。其王本姓温,月氏人也,旧居祁连山北昭武城,因被匈奴所破,西逾葱岭,遂有国。枝庶各分王,故康国左右诸国并以昭武为姓,示不忘本也。

祁连山'昭武城'即今甘肃张掖临泽县。南北朝、隋、唐时期,这些月氏后裔建立了九个主要的沙漠绿洲国家,这些绿洲国家从未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而是依附于周边强大势力,先后臣属于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朝、康居国、大月氏部、贵霜帝国、嚈哒国等。到7世纪中期开始归附唐朝,从太极元年(712年)开始又被崛起的大食逐渐蚕食,后在阿拉伯帝国东扩时期大部分灭亡。此后这个地区的人大部分逐渐突厥化、伊斯兰化,成为今日中亚乌兹别克人,小部分则散入塔吉克人之中。

昭武九姓

图片

昭武九姓史料《魏书》.《北史》.《隋书》

新旧《唐书》中的《西域传》中都有提及

泛指粟特地区人或其后裔

也叫“九姓胡”,或简称“胡”

这些国的百姓来华后

往往就用各自国家的名字为其姓

《新唐书》以以下九个国家为昭武九姓:




康国(Samarqand)

又称为“撒马尔罕国”,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一带,其后裔可能就是哈萨克族、乌兹别克族、诺盖族。唐高宗永徽时(650-655年)以其地为康居都督府,属安西都护府管辖




安国(Bukhārā)

以布哈拉为中心,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波斯帝国帕提亚王朝(即安息王朝)后裔,唐显庆时为安息州




石国(Tashkent)

以塔什干为中心,今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显庆三年(658年)唐以瞰羯城(塔什干)为大宛都督府




史国(Kashāna)

羯霜那国,又译为佉沙(Kish),今新疆喀什,唐朝为佉沙州




曹国(Kapūtānā)

劫布呾那国,康国的附庸,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伊什特汗、凯布德




米国(Māymurgh)

弭秣贺国,位于撒马尔罕以南七公里,今片治肯特。其后裔可能就是塔吉克族和乌兹别克族




何国(Kuşāņika)

屈霜你迦国,在今撒马尔罕西面,唐永徽时以其地为贵霜州




火寻国(Khwārizmik)

花剌子模国,今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阿姆河两岸地区,公元1231年被蒙古帝国灭亡




戊地国

也叫伐地国,位于安国之西,又名西安国,故地在今乌兹别克布哈拉的西方



我们所熟知的十六国时期后赵皇帝石勒、北齐画工曹仲达,北齐至隋初的乐官琵琶世家曹妙达,唐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史思明、护送玄奘取经护卫石盘陀、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皇帝石敬瑭、北宋画家米芾、等等都是粟特人或其后裔。能歌善舞的粟特人更是为唐朝音乐、舞蹈、绘画注入了新鲜元素。唐宫廷音乐中十部乐中,西域音乐龟兹、疏勒、安国、康国、高昌就占了五部。更不要说西域乐器的行家了,如琵琶演奏家、作曲家裴神符、白明达,琵琶演奏家裴兴奴,觱篥演奏家尉迟青,笙演奏家尉迟璋,舞蹈家安叱奴、安警新、石宝山,作曲家米嘉荣、米和等等



粟特信札

图片

虽说从中国传统史籍

人们早就知道昭武九姓胡人的存在

但全面认识粟特商人入华经商的情形

以及他们如何融入中国社会

敦煌文书提供了最为丰富的资料

1907年斯坦因在敦煌西北的一座长城烽燧下

发现8封用粟特文所写的信件

现存在大英图书馆,其中5封相对完整

学界称为“粟特文古信札”

 这组书信写于西晋末年(312年前后)

是迄今所知年代最久远的粟特文商业文件

通过这些古信札,粟特商人早期

在中国的商业活动场景就慢慢显现出来



1号和3号信札

一位名叫米薇的女性写给她的母亲莎蒂斯的,信中描述了她如何被丈夫那奈德抛弃在敦煌。她在信中说明,自己试图找人带她去她母亲家,但是人们都找各种借口拒绝了她,所以她和女儿莎恩只得依靠当地一个拜火教寺的祀官的施舍





2号信札

一位以凉州姑臧(武威)为大本营的粟特商队首领写给家乡撒马尔罕(Samarkand)出资赞助商队的资本人的信函,其中报告这位商队首领派往邺城(安阳)、洛阳、金城(兰州)、酒泉、敦煌等地的各路商人经商的情形,以及他们在各地遇到的战乱等问题,表明这些粟特商人以西方的贵金属、香料、药材等货物换取中国的丝绸,同时也经营一些其他商品。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粟特商队以某个丝路重镇为基地,分遣小组商队前往其他城市经营的情形




粟特人的经商路线大至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北道或南道进入河西走廊,然后经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向东南经原州(固原),入长安(西安)和洛阳;或向东北由灵州(灵武西南)、并州(太原)、云州(大同东)至幽州(北京)、营(朝阳);或者从洛阳经卫州(汲县)、相州(安阳)、魏州(大名北)、邢州(邢台)、定州(定县)、至幽州(北京)、营州(朝阳)。在这些道路上的各个主要城镇,几乎都留下了粟特人的足迹。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