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现实猛裂撞击的那一刻,我才认识了自己

 懿非宇 2023-09-06 发布于湖北

山本耀司说过这样一段话: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东西,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每个人都经历过,被现实猛烈撞击的那一刻:
一直努力工作,仍然遭遇了35岁的职场危机;
明明为一段感情付出了很多,结果却还是分手;
突如其来的意外,打乱了自己的生活节奏;
时常被生活的无力感所折磨;
情绪在一瞬间失控……
但是,也正是在这样碰撞的过程中,自己开始重新认识自己。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想要的是什么?不想要的又是什么?
凡事,不破则不立。
每一次的崩溃,都是一次自我的重建。



心理学认为,人际关系就像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你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
然而,一个人对自己的最初认识,往往来源于自己与父母的关系。
当自己还是一个孩童的时候,
与父母的关系是健康的、积极的、和谐的,那么自己就会从这面镜子中看见自己好的一面,自己也会因此变得乐观和自信;
与父母的关系是冲突的、否定的、忽视的,那么自己就会看见不好的一面,自己也会因此变得消极和自卑。
自体心理学家科胡特说,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更重要。”
如果父母的情绪是稳定的,内心是富足的,心理是健康的,那么就能给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成长空间。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也会受到正能量的影响,从而形成正向的心态。
自己和父母的关系,会不自觉地写进自己的人生剧本中。
悄悄地延续在自己的情感、婚姻和亲子关系中。
有时候,稍微觉察一下就会发现,
明明很讨厌父母,自己却在多年以后悄悄变成了父母的样子。
即使自己在年幼时,对父母的行为深恶痛绝。
长大后,自己也会不自觉地重复父母的行为模式。
原生家庭的烙印已经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中。
就好比,父母的相处模式就是相互指责,推卸责任,
这样的模式往往会延续到下一代。
在子女的情感关系中,也会出现相似的相处模式。
正如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书中所说:
有毒行为可循环数代,虽然每一代上演的家庭戏中,演员有所改变,戏码看似不同,但最终导致的结果都是痛苦和折磨。”
然而,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情况
一种是不觉知地继续延续上一代的模式,另一种则恰恰相反,竭力去改变自己,并避免复制上一代的模式。
改变,从来都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
但是,如果不改变,总会出现让自己不满意的人和事。
关系,即能深刻地照见自己,也反映着自己应该要学习的课题。
无论是自己的家人、朋友或是恋人,这些人拥有自己排斥的性格、思想和行为,往往都是自己不能接纳的部分,也是自己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如果自己都不能发自内心地肯定自己,那么就会把内心的这部分投射在别人身上,自然也就无法肯定别人。
尤其是在亲密关系里,常常会因为对方的一点瑕疵而否定对方的全部。


怎样让自己避免复制原生家庭的模式?
这个过程就是看见(觉察自己延续了父母的哪些行为模式),接纳(接受自己一直排斥的部分),改变(破除旧的束缚,塑造新的自我)。
接纳意味着自己全然接受一个人原本的样子,不带任何评判,并允许他以自己的状态存在。
从看见到接纳,再从接纳到改变,
自己会经历被现实一次又一次的猛烈撞击。
这些时刻也是让自己致力于成长为全新的自己,
决定激励自己,让自己在成长的路上,慢慢变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The end

我是懿非宇,一个归隐田园的自由写作者。

北漂十年的文案策划人。

专注自我成长,陪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别忘了点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