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写了50年的《圣教序》,比原本更加生动,米芾再学10年也比不上

 三余字画 2023-09-06 发布于山东

在书坛中后世的大部分书家都从王羲之发迹,就像欧阳询、虞世南、米芾等都是“二王”的忠实弟子,但是元代的赵孟頫最初不这么想。

他的书法一开始以宋高宗赵构为主,曾学习其字三十多年,后来发现用笔变的软滑俗气,在好友鲜于枢的建议下,他开始师法晋唐。

并爱上了王羲之的书作,开始夜以继日的练习,成为历史上除米芾之外,最得王羲之神韵之人,尤其对唐人集成的《集王圣教序》颇为欣赏。

这幅作品是唐太宗命怀仁和尚从王羲之的3000部法帖中,挑选了1000多个王羲之行书精华,乃历代学书者的书法“宝库”。

集合了“二王”笔法的全部奥秘,在赵孟頫幼年时,他就接触过这幅作品,但是一直不能体悟其中的精髓,后来便临摹了50多年。

终于在元皇庆二年(1313年),即60岁写出了最为生动神妙的一版,卷中文字细腻精准,行笔流美从容,丝毫没有飞浮生涩之感。

字里行间充满散淡温润之风,与王羲之一样起笔都以尖峰入纸,点画轻盈润丽,起承转合干脆内敛,笔势遒劲圆融,外表看似柔软,实则内在笔力强劲。

可谓达到行书的顶尖水平,而且唐代的《集王圣教序》在制成之后,就被刻在石碑之上,纸本原稿早已失传,因此现在传世的多为拓本。

拓本的笔迹较难寻找,王羲之行笔的飘逸遒劲之气也几乎消失殆尽,无法在最大程度上让学书者体会到古人书法之妙。

对于功力尚浅的学者来说难以从“刀痕中见笔痕”,时常练习就会让自我书写变的拘谨平直,失去了书法的多变灵动之美。

而赵孟頫临摹的这件《圣教序》,不仅有着王羲之的笔意,还能还原王羲之的气韵,比原本更加生动,很多人认为米芾是临摹王羲之最像的人。

确实米芾笔法十分多变,能将王羲之的字形与用笔还原,可是他却难以将晋人的风流萧散之韵刻画而出,但赵孟頫此作在笔法上圆融灵秀、婉转多姿。

让字体呈现欹侧姿态,内在气韵上也颇为疏灵,可谓将拓本给“写活”,笔笔都似王羲之“重生”,这种“形神兼备”之技。

米芾再学上10年也难以超越,在元代至今的700多年时光中,也没有再出现过如此精绝的《临集王圣教序》,是所有学书者必不可少的临摹范本。

时常临摹可以丰富我们的笔法技艺,提升自我书法水平,而且卷中浩瀚的千余字,包含了大部分的常用字,足够我们学上数年。

还能最大程度上让我们感受到“二王的笔法之妙,充分进入书法的深层殿堂,若能将此作学会,之后临摹其他书家就会轻松自如,进入大成之境。

真迹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赵孟頫的《临集王圣教序》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

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以及笔法转变都清晰可见,原作毫无二致,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