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道德经》真迹,现藏于法国,专家:只要能买回,多少钱都值

 三余字画 2023-09-06 发布于山东

公元前538年,孔子问南宫敬叔:“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敬叔欣然答应。就这样,师徒二人千里迢迢去向“老聃”求教,而这位“老聃”就是道家学派的祖师老子。

孔子向老子请教了很多问题,最终的结果是孔子感叹“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能让这位“圣人”由衷敬佩,可见老子境界之高,而这一次见面,也被誉为“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相逢”。

老子的思想,集中于他的《道德经》里,“寥寥五千言,言尽天下事”,不论是修身、治国还是用兵、养生之道,都能在《道德经》中找到答案。古代文人将它视为“案头书”,书法史上以它为题材的书写和集字作品比比皆是。

现存最早的《道德经》书法墨迹本,完成于武则天时期,距今接近1400年。武则天在位期间,大力支持全国石窟的开凿,并请数以万计的抄经生手抄历代典籍、名著和经书,《道德经》也在其中,1900年,甘肃敦煌藏经洞就出土了一部全卷《道德经》真迹。

据推测,这件书法是刘弘珪所写,由于深藏洞中,它竟然一字未损,字字清晰,这堪称书法史的一部奇迹。也正如老子所说“福兮,祸之所伏”,它出土时,正值晚清,西方侵略者和文物贩子肯定不会放弃这次机会。法国人伯希和以极低的价格,将数千件藏经洞“遗书”带走,其中就包括这件《道德经》。

这件《道德经》内容完整、小楷精秀,字大仅有1厘米,而且全篇5100多字,不重复的字超过4200个,是一件上佳的小楷字帖,哪怕与钟绍京《灵飞经》相比也不落下风。此作呈现一种精雅淡然的韵味,以“二王”、欧阳询、褚遂良笔法为主。

敦煌远离中原,小楷风格比较稳定,笔法也极为纯正。此帖字迹规整隽秀,以尖锋入纸,行笔中侧并用;结字一般左低右高,横画向右上方倾斜,收笔时回锋向左上自然调整为中锋,竖笔多横笔入锋。撇捺舒展,左右开张,使整个字稳健平衡。

这卷《道德经》是刘弘珪凝结心血之作,也寄托了他的信仰。在当时,抄经生作品水平的高低,关乎着他们的前途、命运。这些人精研古人笔法,书写一丝不苟,几乎无败笔,“抄经体”因此以“端庄严谨”闻名于世,并影响到了后来的赵孟頫、文徵明等人。

这部《道德经》每个字犹如颗颗明珠笔法神韵达到唐代小楷的顶峰,是难得一见的上乘之作,难怪专家会感慨“这么好的文物,只要能买回来,多少钱都值”!

而今,我们将这卷《道德经》原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与真迹别无二致,笔画、章法自然灵动、纤毫毕现,配以纯手工装裱,若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