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系”名画赏析⑲唐寅《秋风纨扇图》

 微信用户u79i8u 2023-09-06 发布于河南

甬派君有话说

7月1日在宁波美术馆开幕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连日来受到市民的追捧。记者从“大系”展中选择一批作品,采访专家学者、收集各种史料,为您品读名画和名画背后的故事。

明 唐寅 《秋风纨扇图》 77.1cm×39.3cm 纸本 水墨 上海博物馆藏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广为流传,但世人以为的“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其实一生坎坷。唐伯虎大名唐寅,家中排行老大。他玩世不恭又才气横溢,与祝允明、文徵明和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他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或“明四家”。

唐寅的人物画具有高超的写实功力,形象准确而神韵独具,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秋风纨扇图》,是其仕女画代表作之一。

正在宁波美术馆举行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展出了《秋风纨扇图》的高清出版打样稿,陈列在1号厅“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之“明丽煊耀”板块。

唐寅(1470—1523),号六如居士,南直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文学家,有《画谱》《六如居士集》等,藏书甚富。

相比出身书香门第的文徵明、祝允明,唐寅只能算是在市井中长大。唐寅的父亲考过科举却不中,在苏州经营着一家酒肆。他非常注重唐寅的教育,等唐寅到了认字读书的年纪,便不惜花重金请名师来教导唐寅。

明 唐寅 《李端端图》(局部) 122.8cm×57.3cm 纸本 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

唐寅天资聪颖,志向高远,16岁考取秀才,可谓少年意气风发。然而,24岁那年变故突至,唐寅的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他后来在《与文徵明书》中说:“不幸多故,哀乱相寻;父母妻子,蹑踵而没;丧车屡驾,黄口嗷嗷。”

唐寅家境逐渐衰落,他荒唐了一段时间后,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准备科考。29岁,唐寅在南京参加乡试,得中第一名“解元”,民间故事中也因此常称他“唐解元”。

弘治十二年(1499),30岁的唐寅赴京会试,却因徐经(即后来名满天下的地理学家徐霞客的高祖)科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由此,唐寅的人生跌入深渊,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这一年,余姚人王守仁(号阳明)则取得会试第二名、殿试二甲第六名的成绩,开启光明俊伟的一生。他们两人还与宁王朱宸濠有交集:正德九年(1514)唐寅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有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而王守仁最终平定宁王叛乱。唐寅晚年生活困顿,54岁因病去世。

明 唐寅 《四美图》(《王蜀宫妓图》) 绢本 设色 124.7cm×63.8cm 故宫博物院藏

回过来说唐寅的仕女画,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工笔重彩的仕女画,敷色妍丽,气象高华,出自南宋院体画,优秀之作如《四美图》(又名《王蜀宫妓图》,故宫博物院藏,其高清出版打样稿也陈列在展厅中)。一种是白描淡彩的仕女画,脱胎自南宋院体,笔墨流动爽利,线条抑扬起伏,由工丽变为简逸,《秋风纨扇图》是代表作品之一,画面富有韵律感。

《秋风纨扇图》绘一女子手执纨扇,在坡前沉思徘徊。仕女体态端庄,风姿婉约,秀发挽成高髻,披帛和衣裙随风飘拂,神情幽怨惆怅又无奈。背景仅用细竹数枝、湖石一角来点缀,显得疏落空旷,令人联想到画外的僻静境界,平添几分萧瑟气象。

明 唐寅 《秋风纨扇图》(局部) 77.1cm×39.3cm 纸本 水墨 上海博物馆藏

画作是画家部分精神世界的投影,唐寅创作这类题材,或写实或虚构,多有深意存焉。结合唐寅而立之年因涉官司被革去功名的遭遇和图中项元汴的题跋,想来唐寅是借秋风中的执扇仕女,寄托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凄凉和无奈,内涵寓意超出了寻常仕女画。

据说这幅画的灵感来自被汉成帝冷落的女子班婕妤,唐寅以此自嘲,自己就像这把在秋风中搁置的扇子而显得多余。正如唐寅在画作上的题诗:“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有专家认为,本图立意巧妙且绘画技法高超,笔墨凝练明快;仕女面相、发型、手势白描工细;衣纹转折顿挫,颇具质感;下摆如随徐徐行姿而摇曳生风,富有动态。此外,湖石、坡脚则以墨色浓淡之妙来反映物象肌理层次和光影变化,堪称唐寅晚年佳作。

编辑:雷军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