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控糖“金标准”糖化血红蛋白,必知的6大真相,和3大误区!

 空谷幽兰80 2023-09-06 发布于广东

REC



导读:

● 6大真相

·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何临床意义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什么局限性
· 多久检测一次糖化血糖蛋白
· 哪些因素影响糖化血红蛋白
· 如何设定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
● 3大误区
·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监测一个就够了
· 数值越接近正常越好
· 检测糖化血红蛋白需要空腹


图片

本文共计2260字,阅读约需  4-6分钟


图片

引言:

早期发现糖尿病并早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地干预,改善预后显得尤其重要。糖化血红蛋白作为检测糖尿病(延伸阅读:糖尿病的5大检测指标最全解读)的重要指标应用十分广泛,然而很多人对糖化血红蛋白的解读和应用仍存在不少误区。本文主要梳理了有关糖化血红蛋白6大真相和3大误区,让您更全面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

一、6大真相

图片

  1.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的氨基(赖氨酸、缬氨酸或精氨酸)与葡萄糖或其他糖类分子发生的非酶促反应形成的产物1

《中国血糖监测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版)》中提及的糖化血红蛋白特指糖化血红蛋白A1c,即血红蛋白β亚基氨基末端缬氨酸氨基与葡萄糖分子的醛基进行的非酶促的反应而生成的醛亚胺(又称席夫氏碱),并经分子重排形成稳定结构的酮胺。这种产物的形成与血葡萄糖浓度以及该浓度葡萄糖持续的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血糖浓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则糖化血红蛋白A1c含量就越高,在总的血红蛋白中的占比也越多1

  2.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何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也是调整降糖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1。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作为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胰高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注射液能够有效控糖,Dual VI研究结果显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可使糖化血红蛋白<7%的患者比例达89.9%2

  3.糖化血红蛋白检测有什么局限性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对调整治疗后的评估存在“延迟效应”,不能精确反映患者低血糖的风险,也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1

  4.多久检测一次糖化血糖蛋白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建议,在治疗之初至少每3个月检测1次,一旦达到治疗目标可每6个月检查1次3

  5.哪些因素影响糖化血红蛋白

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因素较多,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检测方法无关的因素,另一类是与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抗干扰性有关的因素(图1)1

图片

图1 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因素(点击查看大图)

  6. 如何设定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出,标准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6%。 对大多数非妊娠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理的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为<7%。同时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年龄、病程、健康状况、药物不良反应风险等因素实施分层管理,并对血糖控制的风险/获益比、成本/效益比等方面进行科学评估,以期达到最合理的平衡3

临床工作者在进行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有些患者说“糖化血红蛋白越接近正常值越好”、“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就不需要血糖检测了”、“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要空腹“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那么这些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