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病例:【震锋晨读】State of the Art支架内再狭窄的处理(上)

 yxg2516 2023-09-06 发布于山东

共享病例 深度学习

声明:本讨论来源于介入并发症群及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专家姓名 Drking道金医学)。文内观点针对特定病例,不具备广泛临床指导意义,请勿简单模仿,以免对患者带来负面影响。对于盲目模仿文中方法带来的不良后果,Drking道金医学不负任何责任。

本期主持 | 介入并发症群

                     浙江湖州中心医院-程震锋

EuroIntervention近日发布了《支架内再狭窄处理》的最新技术综述,跟随晨读一起来学习一下其主要内容。

支架内再狭窄(ISR)

ISR定义为植入的支架内或支架近、远端边缘5mm内的血管段管腔直径减少≥50%。使用腔内影像学检查(IVI),ISR 定义为管腔面积狭窄≥75%。

“临床再狭窄”是指与缺血症状或体征相关的ISR。并非所有ISR都会导致缺血症状或体征(称为“无症状再狭窄”),因此临床再狭窄率低于ISR的总体发病率。

ISR在现代冠脉介入实践中的重要性

ISR可以被认为是现代PCI的“阿喀琉斯之踵”。美国最近的数据表明,ISR PCI占所有PCI手术的10%左右,欧洲约为5%。ISR病变治疗后有较多的复发性临床事件,包括再次靶病变血运重建(TLR),也常常可以发生ACS,有一定的患病率和致死率。因此,介入心脏病专家有必要制定预防和优化ISR处理的策略。

ISR血管造影分型

Mehran等人根据冠脉造影提出了最常用的金属裸支架-支架内再狭窄(BMS-ISR)分型,基于以下三个造影下特征:ISR长度(≤10mm:局灶,>10mm:弥漫性)、ISR位置(在支架内或边缘外)和闭塞(是或否)。

主要分成四型:Ⅰ型:局灶型;Ⅱ型:弥漫型、支架内;Ⅲ型:弥漫型、支架内和边缘;Ⅳ型:闭塞型。 

但这一分型基于BMS,而非现在广泛植入的药物洗脱支架(DES)。该分型也仅基于血管造影,不能提供有关ISR潜在病理生理机制的信息。

ISR的机制

ISR是一个统称,可以有多种潜在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ISR处理流程图的关键步骤是确定其发生机制。

与ISR相关的潜在机械或技术因素包括支架尺寸过小、支架膨胀不全、血管钙化、支架断裂和地理缺失;ISR的生物学机制包括新生内膜增生和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新生内膜增生定义为平滑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在内膜中的沉积,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是内膜内有富含脂质的泡沫巨噬细胞聚集,有或没有坏死核心形成,和/或新生的钙化。

ISR也可归因于植入支架的冠脉内三种因素的不同程度影响:支架外因素(比如阻止支架充分膨胀,如血管钙化或多层支架)、支架相关因素(比如支架尺寸过小、支架断裂)和支架内因素(比如支架内组织过度增生),而且这些因素可以同时存在(图1)。

图1、ISR-PCI时需要考虑的3种因素:支架外因素、支架相关因素和支架内因素。

BMS-ISR与DES-ISR的ISR机制

译读略去了大部分BMS-ISR内容,因为国内几乎没有BMS植入(两者区别可以见表1)。

表1、BMS-ISR与DES-ISR影像学和组织学特征。

传统上讲,DES-ISR的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更常见,而BMS-ISR内膜增生更明显。然而在PCI后第一年(早期DES-ISR),OCT发现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在DES-ISR中也不多见。DES-ISR与BMS-ISR的区别在于后者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早而已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SR与自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发生机制类似,但可能比自身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更快 。

一项基于血管内超声(IVUS)的研究报告提示,在DES-ISR中,59%的病变有明显的组织增生,18%有显著的支架膨胀不全,16%有多种机制共存。在该研究中,支架内最小管腔面积(MLA)<5mm²作为支架膨胀不全的临界值,MLA部位内膜组织增生百分比>50%定义为显著的内膜增生。结果研究中有40%的第二代DES-ISR病变的支架面积<5mm²,66%有>50%的内膜组织增生,表明这两种病理在第二代DES-ISR中都不少见。但该研究的一个重要缺陷是IVUS无法评估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

临床表现

BMS-ISR在支架植入后的前6个月内达到峰值,而DES-ISR在支架植入后的几年内会持续增加。ISR最初被认为是一个缓慢进展的、相对良性的病理过程,有时只是在造影复查时偶尔被发现。其实ISR也可以表现为ACS,有一些ISR患者在临床上可表现出高敏肌钙蛋白水平升高,符合心肌梗死(MI)的诊断标准。在DES-ISR患者的腔内影像学检查中存在急性斑块破裂和支架血栓形成(ST)的病理特征。

ISR影像学检查

支架增强显示技术

增强的透视显影技术(比如StentBoost ),也称“支架增强显示”技术,可用来检测支架膨胀不全。与IVUS测量的支架膨胀相关性比QCA更好。支架增强显示也能轻松地识别支架是否有断裂。

腔内影像学检查(IVI)

IVI可以克服冠脉造影的一些局限性,提供对ISR进行定义和分类的大量信息,专家共识和指南给予了Ⅱa类(B级证据)的推荐 。最常用的IVI是OCT和IVUS,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OCT

OCT的波长为1.3μm,轴向分辨率为12-15μm,空间分辨率是IVUS的10倍。允许对ISR的新生内膜组织进行详细地表征,识别出新生动脉粥样硬化。但不适合非常狭窄和开口部位的ISR病变;与IVUS相比,组织穿透性降低,不能识别外弹力层(EEL),不易确定血管尺寸;对有多层金属支架的患者也具有挑战性。

根据OCT表现,ISR也可分为四个类型:

同质性:均匀的高信号,低背向散射,为典型的平滑肌细胞含量高的区域。

异质性:混合信号,代表富含蛋白多糖的新生内膜或早期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

衰减型:浅表高信号、高背向散射,脂质核心斑块可能。

分层型:最常表现为浅表高信号和深部低信号,通常在支架结构周围区域。

OCT上的均质性组织通常被认为是早发性BMS-ISR的典型特征,其他三种模式(衰减、分层和异质)可能代表了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谱的一部分。

图2、OCT图像显示ISR患者的不同组织模式。(A-B)相对均质的严重新生内膜增生,其中一些局限的近支架梁下方的暗区很容易辨认。(C-F)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图像。图C和D,有一层明亮的浅表内膜和一个大的脂质斑块(边界不清的暗区)掩盖了下面的支架梁,应考虑内膜层有巨噬细胞浸润的可能。图E和F,伴有冠状动脉内血栓的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图E,带有背影的局部明亮图像部分(6-7点钟方向)考虑巨噬细胞聚集(*为导丝伪影)。

IVUS

与OCT相比,IVUS有更深的组织穿透性,并且不需要无血区域。鉴于IVUS的波长约为50μm,轴向分辨率为150μm,因此无法进行详细的组织表征。但IVUS仍然可以发现与ISR相关的几个原因,包括新生内膜增生、成熟的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支架膨胀不全、支架尺寸过小和血管钙化。此外,EEL通常在参考段和支架梁之外都能被很好地识别,从而可以准确判断血管尺寸。

冠脉生理学

在再次血运重建之前,应证明ISR病变与症状或缺血相关,但目前关于血流储备分数(FFR)或瞬时无波比(iFR)评估ISR的数据有限。有为期一年的随访数据表明,对FFR值≥0.75 的中度狭窄(40-70%)ISR病变进行保守治疗是安全的, 然而还没有随机对照研究的数据来支持FFR指导的ISR治疗策略。

待续……

原文

https://eurointervention./article/management-of-in-stent-restenosis

引自震锋晨读(浙江湖州中心医院-程震锋)

说明:文章中所使用的文字和图片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撤回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