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引领员工,让员工持续地追随?

 余导说商 2023-09-06 发布于广东

很多老板都在感叹,现在的员工越来越不好带了,在管理上搞得焦头烂额。

有不服从管理的,有不喜欢聚餐、团建的,有不喜欢团队配合的,甚至有跟上级抬杠的,真是无奇不有。

但是,你想过没有?到底是现在的人不好带,还是自己的领导方式不行了呢?

电影《华尔街之狼》的主角贝尔福特,怎样说服别人买一支笔呢?他没有说这支笔设计很棒、写字流畅、你肯定会喜欢,而是制造一个让对方需要用到笔的机会。

不是我告诉你这件事有多好,而是让你知道,你有去做这件事的必要。能够扣动员工心灵扳机,让他们自动自发的融入团队,与大家一起奋斗,就是做领导的艺术。

芸芸众生需要方向的指引。这个方向包括人生的方向,生死的方向,生活的方向,任何能引导方向的东西必须都要有高度,没有高度,就不能构成方向。

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之一,就是因为他们在芸芸众生之中建立了人生的方向,这就是他们非常寻常伟大的高度,构建了人类精神世界的灯塔。

任何有高度的东西都会导致人们仰望,高度越高,产生的仰望的力量就越大,仰望的人就越多,这就是高度的力量。

人们总是对有高度的东西产生狂热般的向往和追求,人们所追求的一切,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是对高度的一种顶礼膜拜!

仰望意味着高高在上的东西处于掌控和主动的地位,所以不甘心的人,总是用攀登高度来衬托自己的伟大。所以,只有高度才会引来大量的人群来关注,和攀登,吸引大量的人来归附。

所以,有高度有的东西总是导致资源的汇集,高低落差越大,导致的张力越大,资源汇聚的速度就越猛。

人的眼睛永远都是向上看的,很少有人关注比自己低的东西。没有高度就没有关注力,高度越高关注力就越强!

一个人要有大成,一个品牌要大成,必须在人的心中建立顶级的高度。被仰望者代表你承认了自身的位置的低下,这就是高度早就的震撼。

一个人仰望一件事情的时候,内心的卑微和高高在上的东西之间产生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产生强大的张力,这种张力反过来压迫你,震荡你,动摇你原来的认知和信念,给你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

高度上的东西总是充满魅力,这种魅力包含高度所带来的神秘感和高度产生的驾驭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那么,什么样的领导才是好领导呢?如何引领员工,让员工持续地追随?

第一:让员工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回报

很多领导者都面临这样的困扰:为什么团队成员对我的指令置若罔闻,对工作缺乏热情,认为公司的生存与他们无关?

有一句话说得好:员工没有积极性,是领导者的责任。

领导者有义务团结人心,把团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引导成一股绳。达成这一目标的方法,就是让员工感到危机感,认识到自身在团队中的价值,以及让他们的努力获得公正的回报。

虽然每个员工追求的目标各不相同,但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所有人都渴望被欣赏、被认同,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自我价值得以体现,内在的工作热情得以释放。

只有当员工的心灵扳机被扣动,让他们体会到奋斗能够带来自我需要的成就感,领导者才能在团队中凝聚人心。

然而,仅扣动心灵扳机是不够的。

还要通过内部竞争和外部压力,领导者应让员工产生适当的危机感,明白自己如果不努力就可能被淘汰。

这能最大程度提升员工的业绩,并让他们感受到,原来自己可以获得这样的成功,原来突破自我极限的成就感是如此强烈。

但领导者不能只制造压力,还要指导员工,告诉他们如何做到更好。

正如业务十六字辅导方针:我做你看,我说你听,你做我看,你说我听。没有辅导就淘汰的做法是非常不公平的,员工也不会心服口服。

除了成就感,一切努力都应得到真金白银的回报。毕竟,要打造狼性团队,就要给每只“狼”吃足够的肉。

如果你的奖励机制做不好,平时只给员工吃草,那么你的团队里剩下的只有老黄牛和小白兔,明星员工都会流失。

第二:把潜力员工培养成团队最热爱的人

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需要在团队中选人、用人和培养人。想证明自己是优秀的领导者,你要用你的团队好不好来说话。团队好不好的基础,就是选人。

《财富》杂志发现:从招聘新员工到工作顺利上手,仅替换成本就是该岗位年薪的150%。所以说,招错一个员工,至少要花15倍的代价。

创造过纳斯达克股价神话的奈飞公司,在企业文化手册中明确表示:我们只招渴望接受挑战的成年人,然后清晰而持续的与他们沟通他们面对的挑战是什么。

为什么一定要招聘“成年人”呢?成年人指的是心理成熟、情商高、有自控力和规划未来能力的人。

这样的员工明白自己要肩负起责任,而不是其他人增加负担;在面对选择时可以很好的取舍,可以从自己的错误中成长,而不是出了问题就怨天尤人。

奈飞前首席人才官帕蒂·麦考德的座右铭是“发现问题的人,并没有多少价值”。因为发现问题本身并不困难,一个团队真正热爱的是能解决问题的人。

但能解决问题的人并不是天生就有,尤其对于年轻员工来说,解决问题的思考能力和执行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领导者可以从抓关键、多放手、追过程、促思考等方面开始培养员工。放手让员工自己规划解决问题的方案,适当给予指点,用设置时间节点的方式来追踪问题的解决过程。当员工带着疑问来找你时,多讨论和反问对方想法,不要直接给答案或下命令。

好的领导者应该奖励能够提出问题并给出可行解决方案的员工,或将解决问题列入绩效考核。通过这样的激励机制,可以在团队内部培养积极解决问题的氛围。

只有领导者具备很好的结构化思维和积极的心态,才能将员工培养成为团队乃至整个公司解决问题的人。

第三:放下虚荣心,让员工参与团队决策

赫伯特.西蒙:“管理是一连串的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

领导者即使再优秀,也不可能永远正确。让团队成员参与到决策制定过程中,鼓励每个人提出意见、想法,甚至在建立管理制度时让员工参与决策,这样的领导者是具有远见和洞察力的。

通过了解员工的想法,看法,领导者可以确保自己掌握全面、真实的信息,从而做出更优的决策。

相反,领导者的大忌在于摆出高傲的态度,有意与员工保持距离,或在会议中口若悬河,压制员工的不同意见。

领导者的态度对于团队的开放性有重大影响,一旦创造出这种“只做好自己的事,其他不要多嘴”的氛围,员工就会逐渐不再关注企业已经或面临的问题,以沉默作为防御。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领导者应该放下权力欲,改变固化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学习接受员工的局部、片面意见反馈。

在与团队交流的过程中,领导者的底线是放下对抗心态,放下高傲的态度,倾听员工的反对意见,只谈心不说教。

最后,只有放下虚荣心的领导者,才敢于使用比自己更优秀的员工。

成为让员工甘愿追随的领导,需要敢于使用比自己更优秀的员工,愿意成就渴望成功的员工,激励那些踏实却业绩平平的员工,让整个团队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领导者不是独断专行的监工,也不是一团和气的老好人,而是要成为团队的精神教练,成为下属心目中公正无私的决策者。

小结:

看:你比员工有远见,你看到了,他没看到。

远见来自哪里,远见来自于思考和高度,来自于持续思考,当你持续思考一件事情,慢慢进入一种频率,越来越深,老板要花80%精神学远见,就像导游一样,导游走过一次了,他知道那个地方。

听:能清晰描述远见,使员工理解认同。

表达不清,就是没有思考清晰,没有想象深入,常常表达不清,就是没有想好就说。为什么你思考不清,就是你思考时间不够,什么能做,什么事能做成,在没有做事之前已经理清了所有脉落,所以做好规划非常重要,思考不清,决策不清,无法持续思考,所以常常被外界所诱惑。

对此远见的追求表现出一致性和全力以赴。从你早晨到晚上,整天都想着你想要做的事,达到痴迷的境界,持续地思考想象就进入痴迷状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