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行的主要改变,就是为了提升你的自我察觉能力

 a_123 2023-09-07 发布于河北

#头条文章养成计划#

几乎所有的修行过程,都绕不开一个关键环节,那就是强调消除杂念的重要性。

修行的主要改变,就是为了提升你的自我察觉能力

杂念,是一个在修行中比较容易让人混淆概念的单词。

为什么这样说?

杂念,无论从经义中解读,还是在生活中切实感受,都无一例外的证明了它就是所有烦恼的根源。也就是说,让我们产生烦恼的永远都不是那件事或者那个人,而是我们对那件事或者那个人的看法。

这个看法就属于杂念的范畴。

但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并且能够使自己成为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完全得益于一种其它生命不曾拥有的能力——思想!

思想,是一个现代词汇,与思考是同义词,它在古代的语言体系中通常以“”表示。

意欲了解杂念,首先要弄清楚,这个单词的关键点在哪里:是杂,还是念!

不难理解,杂念,就是指“杂乱的思想”、杂乱的思考。

之所以对这个单词进行如此细致的解读,是因为我们将要对“思想”——一个让我们人类拥有强大力量的能力进行质疑。

初次尝试了解这个概念,会让我们产生它是一个新鲜事物的印象。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它是一个贯穿整个生活过程的事物,只是由于它的产生过程太过熟悉和频繁,以致于我们自己根本意识不到它的存在,所以,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

这句名言好像是说:你,就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停止思考,你就不存在了!

我要展开的论述,似乎要反驳这个观点。

这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举动。

就好比你对一个人说:你坐好,让我来批判你,指出你的不足。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都是很难让对方感到开心的事,即便你的出发点真的是为了他好。

修行的主要改变,就是为了提升你的自我察觉能力

而在这个简单的比方中,其实就已经包含了两种“念”:一是对自己思想的执念;二是试图改变思想的执念。

因此,我需要做一个小小的解释,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探讨和分享修行的感悟,并没有指导教育的意思。


修行的主要改变,就是为了提升你的自我察觉能力

杂乱的思想

把杂念用“杂乱的思想”来代替,是为了提示那些准备改变自己的人少走弯路,避免掉进不明就里的坑中。

因为杂念包括思想,而思想又可以称之为“思考”。所以,试图消除杂念会让人产生一种误解:难道要把所有的思想清除才算消除杂念吗?真正做到无欲无求岂不成了傻子?这样的修行意义何在?

要知道,所有的杂念都属于思想,但并不是所有的思想都是杂念。

这两者之间的变化是极其微妙的,是不易为我们察觉的。

思想何时会变成杂念,从形态特征上难以察觉,但是从所处的角度来看却是可以区分的。

修行的主要改变,就是为了提升你的自我察觉能力

1、什么时候思想是正面的?

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考就是正面的。

什么是具体问题?

正在发生且急需此刻解决的问题。

比如:解一道方程式、做早餐、收拾房间、陪孩子玩、手头上的工作、无事发呆等等……

这些正在发生的事,就是此时此刻的意思,也是我们常说的“当下”。在当下发生的事,都是可以触摸、直视、感受和解决的问题。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是没有如果、假如、可能、万一之类假设的,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仅此而已。

这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状态,而不是躺平的心态。是一种把能力、经验、技巧、逻辑发挥到极致的境界。《道德经》将这种境界称之为“无为而治”。为无为,而无不为。

运用这种能力处理问题,就是在运用“当下的力量”。

修行的主要改变,就是为了提升你的自我察觉能力

2、什么时候思考会成为杂念?

思想成为杂念,第一步就是脱离当下,脱离当下的思想,在形态上必会表现为“”。

丧失当下的思想,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四散奔逃……

也就是说,杂念,一定是和此时此刻没有必然联系的思想。但是它会与如果、可能、假如、万一等假设有着必然的联系。

通俗来讲,就是不切实际!

修行的主要改变,就是为了提升你的自我察觉能力

由于这些假设是基于想象,但是它有可能产生于此时某些你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产生于此刻的现状无法支撑你对未来的担忧,所以,你就会将这种焦虑归咎于当下——要么是因为它,要么是它不够好!

这是一个本末颠倒的思维缺陷——总会为自己的不快乐找出罪魁祸首,却不能发现丧失当下的事实!

就事实而言,在我们脱离当下的那一刻,思想已然变为杂念。

因为当下是唯一能够将思想变成力量的锁链,一旦挣脱,它就会成为烦恼的温床。它会不停地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徘徊,在各种假设的怂恿下不断的制造懊悔、焦虑、恐惧、烦恼等等负面情绪。

丧失当下的人,就像大地之子安泰,只要他的双脚不离开大地,即使他被赫拉克利斯不断的打倒,也会在站起来之后变得比之前更加强大。但是一旦他的双腿离开地面,安泰瞬间就会失去力量!

我们也是这样,因为脱离当下,沦为情绪的奴隶,从而失去我们本该拥有的力量……

因此,思想变成杂念并没有第二步!

修行的主要改变,就是为了提升你的自我察觉能力

怎样才能不离当下?

试图不脱离当下,这种意识本身就极易成为一种执念。

这是修行的人最易迷惑的地方。

刻意的让自己注意当下,会把想象的翅膀困住。此话好像与前面的论述自相矛盾。

这是因为还有一种脱离当下的思想是人类现阶段赖以发展的特殊技能,那就是对美好的想象,我们称之为——希望

修行的主要改变,就是为了提升你的自我察觉能力

这种想象与如果、可能、假如、万一等假设没有关联,是一种对未来的向往,而不是恐惧。

它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当下不够好,在我们还未理解“你的当下是什么样的,你的未来就是什么样的”这句真理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对美好的向往会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

因此,不要刻意让自己保持在当下,你只要能察觉到自己是否脱离当下就好。

当你能察觉到自己不在当下的时候,你就已经处于当下了。

修行的主要改变,就是为了提升你的自我察觉能力

怎样才能察觉到自己是否脱离当下?

从你的情绪中察觉。

因为思想必须通过脱离当下才会转化为杂念,而杂念又是所有负面情绪的温床,所以,通过观察自己的情绪就会察觉到自己是否脱离了当下。

什么是负面情绪?

所有让你不爽的情绪,无论是愤怒、焦虑、恐惧,还是压抑、悲愤、烦躁……

当你能察觉到自己的这些情绪时,就不会被它们所左右,就不会成为情绪的奴隶。

修行的主要改变,就是为了提升你的自我察觉能力

在你察觉不到它们的时候,或者被它说服的时候,它会在某一瞬间成为你,并带着你完全脱离当下。

如果在情绪升起时,你能敏锐的观察到它,那么此时的状态是:你,在这里;情绪,在那里。

这样,你的双脚就不会离开大地,自然也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来化解这些问题!

修行的主要改变,就是为了提升你的自我察觉能力

不怕一念起

思想转化为杂念并不可怕。

毕竟,从人类文明开始至今,我们仍然没有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好方法。

虽然各种宗教哲学早已指出了方法所在,但是在与思维惯性和人性之间的斗争中,它们始终处于下风。即使活得越来越痛苦也很难在短期得到改善。

因此,即使修行的关键在于消除杂念,也无需将这个目的当成一个不能妥协的执念。

能够做到察觉杂念的变化,就修行而言,已经是许多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当你的境界能够达到金庸小说中所说的“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恶由他恶,明月照大江”时,你就已经是人中龙凤了!

修行的主要改变,就是为了提升你的自我察觉能力

就怕觉来迟

杂念也好,负面情绪也罢,凡事都有存在的理由。

怕就怕在自己根本察觉不到。

就像贪官,哪个生来就贪?就像恶人,哪个生来就恶?

因为他们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渐渐迷失了方向,把对美好的向往演变成名利享乐,从而丢掉了自己,把灵魂献给了欲望。

再如清官,岂会没有情欲?再如善人,怎能无一贪念?

但是他们在人生旅程中,不断地警醒自己,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以高度的警觉提示自己不断修正,从而做到格物以致良知。

修行的主要改变,就是为了提升你的自我察觉能力

有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善,并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大的魔力,也不是因为你有多大的瘾头,而是在你沉浸其中时,根本察觉不到自己的沦陷。在那一刻,你已经变成了瘾头,成为瘾头的一部分,唯独失去了自己。

就像吸烟、暴食,如果在你进行这些行为之时,能够敏锐的发现自己的主动权在消失,那么停下来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但是,往往都会在这个行为结束时,才会后知后觉,随之而来的就是自责与悔恨。

觉醒这个人尽皆知的修行境界,并没有多么高深,当你能够把这种察觉自己情绪、察觉自己的思想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意识时,就可以说,你已经觉醒了!

修行的主要改变,就是为了提升你的自我察觉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