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拯:尘封的官场秘闻、严明的审案法则、崇高的廉洁传世

 枫林剧场 2023-09-07 发布于河南

包拯:尘封的官场秘闻、严明的审案法则、崇高的廉洁传世

北宋时期的传奇清官,他的一生充满了正义、勇气和对贪污腐败的坚决抵抗。他的事迹不仅在历史记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且成为了流传至今的故事和戏剧。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时代,了解他的伟大事迹,体味他的精神力量。

北宋时期,朝政日渐腐败,特别是在京城开封府。权贵贪腐贿赂的风气盛行,皇亲国戚更是目无国法。然而,当时的知府包拯却扭转了这个局面,给朝政带来了新的曙光。

包拯出生在庐州合肥,早年担任天长县令。有一次,县中发生一宗恶性案件,一个农民的牛被人害死,头被割下。这个农民绝望地来到县衙门告状,希望包拯能为他伸张正义。包拯经过深思熟虑后,给农民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建议:“你先别声张,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再说。”

这个建议本不符合法律规定,因为牛是不允许私自宰杀的。然而,农民并不怕触犯法律,因为割掉了头的牛也活不了多久,同时,县官让他这么做,他也不用担心会受到指责。

结果,农民回家真的宰杀了牛。第二天,天长县衙门接到了来自告密者的举报,说这个农民私自宰杀了牛。

包拯了解情况后,愤怒地问道:“好胆子,你竟敢杀了自己的牛,然后还来告发私宰牛的人?”

那个农民听到包拯的话,吓呆了,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这一事件让包拯的名声一时间大噪。随着他在不同地方担任官职,他取消了一些苛捐杂税,清理了一些冤案。后来,他被调到京城做谏官,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正值宋仁宗想整顿开封秩序之际,包拯被任命为开封府知府。

开封府是权贵们聚集的地方,以前不管谁担任这个职位,都难以避免与权贵们沆瀣一气,接受贿赂。然而,包拯上任后,彻底整肃了这种腐化的风气。

根据当时的规定,百姓要到府衙门告状,需要先写好状纸,然后通过衙门吏传递给知府。有一些律师和恶棍趁机敲诈勒索。但包拯打破了这一制度,他允许百姓到府衙门前直接敲门,府衙门就会打开,让百姓可以直接上堂控告。这样一来,府衙门的吏员即使想要做手脚,也不敢了。

有一年,开封市的惠民河因为被一些宦官和权贵侵占而堵塞。包拯展开调查,发现这些人在河道上修建了花园、亭台等建筑物。包拯下令要求这些园主拆除河道上的建筑物。其中有一个权贵不肯拆除,并拿出一张地契来,声称这块地是属于他的产业。包拯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发现这份地契是那个权贵伪造的。包拯毫不犹豫地命令拆除花园,并写了一封奏章向宋仁宗举报。那个权贵看到事情闹大,意识到自己没有好果子吃,只好顺从地拆除了花园。

这些权贵们听到包拯的执法严明,都吓得不敢再贪污。有一位权贵想要拉关系,准备送礼给包拯,但他被人劝阻了,因为包拯的廉洁奉公的声誉早已广为人知。在之前他在端州任职时,他负责征收端砚,除了供奉朝廷需要的数量外,没有多余的砚台被私留。这使得那些想要通过进贡来搜刮百姓的官员感到失望。直到包拯离开端州,从来没有一块砚台私藏。

那个权贵听了这个故事,意识到没有机会拉关系,只好作罢。随后,开封府的人无不知道包拯是一位廉洁公正的清官。人们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关节不到,有阎罗、包拯。”

包拯不仅对待官员和权贵有严格的标准,对待亲戚朋友也一样。有些亲戚曾想利用他的职位来谋利,但他坚决不偏袒。久而久之,亲戚朋友们了解到他的原则,也不敢再为私事来找他。

宋仁宗对包拯非常器重,提升他为枢密副使。尽管升官后,包拯依然保持朴素的家风,与普通百姓无异。五年后,他因病去世,留下遗嘱规定:后代子孙若贪污腐败,将被剥夺回家的权利;去世后,也不允许安葬在家族的坟地上。

由于他的廉洁奉公,包拯不仅得到了当时的赞扬,而且在他去世后,被视为清官的典范,被尊称为"包公"。民间流传着关于包拯的许多故事,一些故事还被编成了戏曲和说唱,虽然其中有一些虚构的元素,但更多地反映出人们对廉官的敬佩之情。

包拯的故事告诉我们,有人始终在默默为正义而奋斗,他们带给社会清风正气,铲除黑暗的腐败势力。现如今,我们也需要包拯这样的人,勇敢地站出来,反对腐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包拯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让我们一起发扬包公精神,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廉洁和公正的社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