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材料)苏轼《东坡志林·论古·武王非圣人·昔孔子盖罪汤》、洪迈《容斋续笔·汤武之事·《东坡志林》云》阅读训练

 阅读美丽星空 2023-09-07 发布于山东

阅读不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

孔子盖罪汤、武,顾自以为殷之子孙而周人也,故不敢,然数致意焉,曰:“大哉,巍巍乎,尧、舜也!”其不足于汤、武也亦明矣。而孟轲始乱之,曰:“吾闻武王诛独夫纣,未闻弑君也。”文王之时,诸侯不求而自至,是以受命称王,行天子之事,周之王不王,不计纣之存亡也。使文王在,必不伐纣。而以兵取之,可乎?简文若,圣人之徒也,以为非曹操莫与定海内,故起而佐之。所以与操谋者,皆王者之事也,文若岂教操反者戳?以仁义救天下,天下既平,神器自至,将不得已而受之,不至不取也,此文王交道,文若之心也。及操谋九锡,则文若死之。杀其父封其子其子非人也则可使其子而果人也则必死之楚人将杀令尹子南子南之子弃疾为王驭士王泣而告之既杀子南,其徒曰:“行乎?”曰:“吾与杀吾父,行将焉入?”“然则臣王乎?”曰:“弃父事仇,吾弗忍也!”遂缢而死。武王亲以黄钺诛纣,使武庚受封而不叛,岂复人也哉?故武庚之必叛,不待智者而后知也。武王之封,盖亦有不得已焉耳。诛其君,夷其社稷,诸侯必有不悦者,故封武庚以慰之,此岂武之意哉?故曰:武王非圣人也。

(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论古·武王非圣人》)

文本二:

《东坡志林》云:“武王非圣人也,昔孔予盖罪汤、武。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孔子予之,其罪武王也基矣。至孟轲始乱之。使当时有良史,牧野之事,必以弑书。汤、武仁人也,必将为法受恶。”可谓至论。然予窃考孔子之序《书》,明言伊相汤伐桀,成汤放桀于南巢;武王伐商,武王胜商杀纣,各蔽以一语,所谓六艺折衷,无待于良史复书也。

(节选自洪迈《容斋续笔·汤武之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杀其父封其子其子非人也则可供其子而果人也则必死之楚人将杀令尹子南子南之子弃疾为王驭士/王泣而告之/

B.杀共父时其子其子非人也则可使其子而果人也则必死必楚人将杀令尹子南子南之子弃疾为王驭士/王泣而告之/

c.杀其父/封其子/其子非人也则可/使其子而果人也/则必死之/楚人将杀令尹子南/子南之子弃疾为王驭士/王泣而告之/

D.杀其父时其子其子非人也则可/使其子而果人也则必死/之楚人将杀令尹子南/子南之子弃疾为王驭士/王泣而告之/

11.下列对文中如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致意,指表达自己的用意,与现在所说的“点头致意”中的“致意”并不一样。

B.神器,指帝位,与《谏太宗十思疏》“人君当神器之重”中的“神器”含义相同。

C.死,指为此而死,与《陈涉世家》“等死,死国可乎”中第二个“死”用法相同。

D.行将,指即将、将要,其中的“行”与“感吾生之行休”中的“行”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引用孟子的话,说明孟子肯定武王因纣王失去民心而出兵讨伐的合理性,孟子的态度与孔子称许尧舜、恪守君臣秩序的态度不同。

B.苏轼认为优秀的史官写史书会根据历史如实记录,文王金被记录为凭借德行让诸侯归心而行天子职事,武王会被记录为以臣弑君而称王。

C.苏轼通过例举荀文若辅佐曹操一事,赞许了荀文若有和文王一样以仁义得天下的理想信念,批评了曹操如同武王一般谋反称王的行为。

D.苏轼认为弃疾自缢之举符合孝道,通过比较,进一步说明武王清楚武庚必定会为父报仇,封赏武庚不过是为日后平叛减轻道义上的负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然则臣王乎?”曰:“弃父事仇,吾弗忍也!”

(2)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面孔子予之,其罪武王也甚矣。

14.文本二中,洪迈为何肯定《东坡志林》中的那一段话?体现了洪迈怎样的历史人物评价观?请根据两则文本简要说明。(3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