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榆次县衙 品官箴文化

 听雨之韵 2023-09-07 发布于北京

游榆次县衙

品官箴文化

王满师

榆次有一个老城,老城里有一个始建于北宋的“县衙”。其耐看之处,不仅在其规模大,功能全,比一般县衙的规制高①,更吸引我的是浓郁的官箴文化。
官箴,是对为官者的规谏告诫之言。可查到的历史上早期官箴,是周武王时的《虞人之箴》。太史辛甲号召掌管山泽苑囿的虞人,“慷慨念王室,从容献官箴。”②劝诫武王节制田猎,用心解决国家的忧患。早期的官箴是官员对统治者的劝诫,之后,官箴逐渐形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历代最高统治者对各级官吏的规诫,从周成王的《大正箴》,唐太宗教育太子的《帝范》,武则天训诫臣僚的《臣规》,到清嘉庆“制官箴二十六章,宣示臣工”,共有十余位皇帝撰写官箴百余篇。此外,封建社会的有志官员们和思想家,总结为官之道,撰写了大量理论文章和格言警句、对联等,也成为官箴的重要内容。流传久远,最为著名的官箴还是铭刻于各级衙署的两则戒石铭。
榆次县衙大门正南面,有一组制作精美的石牌坊,正中是四柱三门主牌坊,两侧各有一个两柱一门配坊。主牌坊匾额铭刻着出自《诗经·小雅》的“民具尔瞻”,意为万众瞩目。告诫官员们其言行在民众的注视之下,要谨言慎行,尽职尽责,做清官做好官。两侧四门的匾额,分别铭刻“崇礼”“正风”“敦仁”“尚俭”。这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封建衙门官箴文化的组成部分。
进了县衙,在仪门和大堂——“牧爱堂”之间,有一座两柱一门的石制戒石坊,甬道两侧各一块戒石铭,是古代衙门都必备的,用以铭刻警示官员廉洁勤政的名言警句和官箴,立于大堂之前,官员们进出可见,久之默化于心,惕然于行。

榆次县衙戒石坊的两侧柱子上刻了一副对联,上联是“大其牖,天光入”;下联是“公其心,万善出”,出自明朝方孝孺的《杂铭·牖》,意思是,窗户大开,阳光就照射进来;心怀公平,能做出万千善事。戒石坊南北匾额上书写“公生明”和“廉生威”,这是36字官箴的重要内容。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甬道东侧的戒石铭4句16字官箴,是北宋文字家黄庭坚的书法字迹,其形成和流传耐人寻味。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皇帝孟昶继位后,面对皇亲国戚横行霸道和所谓的有功之臣贪婪腐败,亲撰24句96字的《颁令箴》,作为官箴颁行天下,以整饬吏治。后蜀为宋所灭后,宋太宗为加强吏治,摘孟昶书写的官箴其中4句16字颁于州县,敕令勒石于衙署大堂之前,称作《御制戒石铭》。黄庭坚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还是有名的清官好官。他任泰和县长,亲书16字《戒石铭》用以自警,他在诗中说,“为吏要清心”“俯仰无所怍”,整吏治,抗盐税、察民情,被百姓称为“黄青天”,深受百姓爱戴。南宋高宗把黄庭坚手书的官箴,颁各府州县,要求刻石立于大堂前。明太祖朱元璋更是明令将戒石铭立于甬道中,并建亭保护,称“戒石亭”。清朝时因戒石亭影响出入,故改为牌坊,称“戒石坊”。
我想,宋太宗把孟昶撰写的官箴颁布,并敕令制为戒石铭,除了这十六字箴言有振聋发聩的效果,我以为更是将前明后暗,先廉又腐导致政权灭亡的孟昶这一反面教材昭告各级官员,更能警告劝诫官员们的行为。

孟昶继位之初,整顿官场风气,惩治贪官污吏,积极兴修水利,与民休养生息,经济繁荣,百姓富庶,文化建设和社会治理均有建树。但是,当他的政权巩固了,国家经济有了积累,他便走上了骄奢淫逸的昏君之路。特别是统治后期,他不理朝政,生活奢靡,连溺器也用七宝装饰;纵情享乐,沉溺跑马打球;迷恋女色,下令全国选美,引发了民间“惊婚”⑤。上行必有下效,地方官员肆无忌惮,搜刮民财,役使民夫,大动土木,穷奢极欲。以至政权病入膏肓,宋兵打来,君臣苟安,兵无斗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花蕊夫人语),只能做亡国者。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是榆次县衙甬道西侧戒石铭上的36字官箴,其形成和传播有着曲折而感人的故事。

有学者考证,“公生明、廉生威”学说的创始人是明初学者、理学家曹端,曾任山西(运城)蒲州和(临汾)霍州学正。他的学生上任前讨教为官之道,曰:“其公廉乎!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36字官箴的传承者顾景祥和颜希深,对此官箴都有题跋。从中可知,明代英宗朝任山东巡抚的年富,在曹端学说的基础上,总结完善后世广泛流传的36字箴言,并“刊行以儆于有位者”。四十余年后的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时任山东泰安知州的顾景祥(号贞安主人),认为此箴“言简而意甚周”,再次刊刻立碑于泰安署衙,“亦以自儆者”。二百年后的清朝乾隆一十九年(1754年),泰安知府颜希深,偶于科房破壁中发现顾景祥留下的官箴石碑,心有所会,认为此箴“言约意深,为居官之要领。”,后依原文重新刻碑并提跋,立于署内西厢房,以当座右铭。

颜希深还把这36字箴言作为家训,教育后辈以“公”“廉”立世。颜希深官至兵部侍郎、云南巡抚,其子颜检,其孙颜伯焘,其侄孙颜以燠均官至总督,但每到一处任职,都携带箴言拓片,并刻石自省。一门三世四节钺,五部十省八花翎”的辉煌,与其家风密切相关。西安碑林博物馆的36字官箴碑,就是颜伯焘任陕西延绥道请人摹刻所立之碑。
这三十六字官箴,是具有优秀品行的学者和官员,发自内心总结的,也是他们用实际行动书写出来的,所以这些官员一生都是“公”和“谦”的楷模,受世人钦佩。由于他们的影响,几百年来,这三十六字官箴,几乎成为公认的最重要的官员守则,有着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公生明,廉生威”六字格言,更成为至今廉政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

观两千多年的吏治历史,贯穿着官箴文化的发展。官箴对官吏的规诫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为官者良莠不齐,良恶有别,官箴如同门锁车锁只防君子难防小人一样,防君子的一念之差,防好官的一时糊涂,但那些品性恶劣的官员,面对衙署大堂前的戒石铭,无动于衷。像孟昶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家天下,国家贫穷,他要求官员清廉,目的还是为家天下积累财富,达到目的就会挥霍无度。贪官们无不是把自己权力所及范围当作自己的自留地,“公”和“廉”只是他们的遮丑布而已。所以戒石铭前仍有贪墨与昏暗。
规诫教育必须与法律严惩相辅,官场良好风尚才能相成。
202394

注释
①榆次县衙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建筑群按照左文右武,前堂后寝,中轴线式的排列分布。共有26个院落,400多间房屋。按照其功能和作用分为行政管理、文化生活、神庙祭祀三个系统。历史的记载显示县衙规置多是四径三堂,而榆次县衙却有六径五堂,实际上是州府署衙的规制。
②出自唐王维:《送韦大夫东京留守》。
③节钺。符节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④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
⑤惊婚。孟昶下令全国挑选13—20岁的美女入宫,全国骚动,许多人家草草地出嫁闺女,人称“惊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