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向军:教学中的“两想”

 三驾马车1966 2023-09-07 发布于河南

教学中的“两想”

刘向军

教学中,无论是哪个学科一定会遇到优秀生,也一定会遇到“学困生”。对这两类学生应该怎么办?让优秀生等着“学困生”么?当然不行!放弃“学困生”么?当然不行!因为这都不是因材施教,这都不是在对每一个学生负责。

此时,教师可常做“两想”:如果我是孩子,我希望老师怎么办?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

如果带着这样的情感教学,相信无论是对于优秀生还是对于“学困生”,都可以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概括起来,最核心的办法如下。

1.有效分层教学。教师要拿着《分层教学提问表》上课,一表在手,心中有数。难题分配给优秀生,容易题分配给“学困生”,各得其所。

2.关注“两头生”。要让尖子生能吃饱,有事干,那就让他多说一些,多做一些,要求高一些,帮助“学困生”。让后进生不放弃,有收获,那就让他少说一些,少做一些,要求低一些,同样有成就感。

3.让学生积极思考质疑。无问题,不教学;无质疑,不交流;无思考,不讲解。让学生敢于、乐于、善于向教师“开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沉浸到探究的乐趣中。

4.关注学生的思维症结。优秀生要提高,“学困生”要脱困,同样面对着知识积累的问题,同样需要点拨其思路,同样需要指导其方法。这样,优秀生更能豁然开朗,自攀高峰;“学困生”也能逐渐开窍,步入正轨,尝到甜头。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学困生”,对他们感觉难度大的学科如物理、数学上或对他们个人的“跛腿科”如语文、英语上,都需要这样引导。

5.始终立足学情。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情怎么样,就采取怎么样的教学法。有一个中招成绩优秀的高一新生很难受,她说新学年开学才几天就已经听不懂物理课了。试想,那些中考成绩偏低的学生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因此,开学第一个月,课堂教学起点低一些,节奏慢一些,教材掌握熟一些,立足堂清,从抓最后一名学生做起,让学生在正确的学习方法走上学习的正轨实在必要,这也就能够科学地掌控进度,也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抬起头来。

回到“两想”上来:如果我是孩子,希望老师怎么办?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

办法总比困难多!

2023.9.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