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诗人写首好诗,不料“杠精”句句抬杠,却杠出另一首千古名作

 长风文史 2023-10-23 发布于广东

每天诗词故事  记得关注长风


大家想一想,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朋友?

你们在聊天过程中,不管你提出什么观点,他们总能找理由来反驳你。

有时候为反对而钻牛角尖,会杠的我无从反驳,只能一口老血憋在心口。

这种为了反对而反对,喜欢处处抬杠的人就是我们所说的“杠精”。

虽然“杠精”这个词相对比较新,但这种抬杠的行为在历史上处处有迹可循。

不信咱们仔细读读古人的诗作,你会发现杠精一点不少。

胜败乃兵家常事。杜牧对楚霸王项羽说“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王安石在《叠题乌江亭》中就偏要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遥遥万里,大漠风沙,王之涣见孤城伫立,感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而李白诗中偏要反驳“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这边厢想从军报国之人刚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那边厢想科举入仕之人便言“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诸如此类的诗词,不胜枚举。

想来实属正常,诗歌本就是个人内心的表达,千人千面,世人七情六欲尽数不同,看法不同也不足为奇了。

这类“抬杠”诗词中最为著名的,我认为当属发生在晚唐高蟾和韦庄两位诗人当中之间的故事。

风雨飘摇的晚唐,内有党争不断,外有藩镇不绝,科举制度只为权贵服务,名存实亡,很多寒门子弟毫无出头之日。

“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说的就是读书人高蟾科举之路。

故而他诗歌形成了独特的“落榜”诗风,多是描写“下第”后的感怀悲愤、落榜之后的痛苦悲伤。

一年再一次秋闱落榜的他,来到了金陵城登高远眺,眼前秋瑟瑟,凋敝晚景,让他心中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金陵晚望》。

《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晚秋之际,金陵城笼罩在日落之中,游云也在苍翠的山顶飘动。

浮云归暮山,一日将毕。

落日泛秋声,一年将完。

景语皆情语,眼前一派萧瑟,自然会联想到自身的忧愁。

十年场屋,未得一第。风雨飘摇,壮志难酬。年华老去,前途难料。

这如何不伤心,不忧愤。

未经他人苦,怎懂其中愁。

纵然世上丹青名家无数,到那高超的画意,也无法描绘出我内心的悲伤。

用网络上的话来说:再牛逼的肖邦,也弹不出老子的悲伤。

当然这里高蟾不止为自己身世而苦恼,也为危机四伏的唐王朝而苦恼。

身世和国事的双重折磨之下,伤心可见一斑。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末二句高蟾利用高度的夸张,隐喻了难以言说的伤心,让人一读难忘。

随着高蟾这首诗渐渐的流传,另一位诗人韦庄也来到了六朝古都金陵,想起了这首诗。

韦庄却和高蟾有着不同意见,故而对照着《金陵晚望》,写下了一首《金陵图》。

《金陵图》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诗中句句反驳高蟾,俨然成为了一个杠精,却杠出了一首千古名作。

高蟾说“伤心画不成”,韦庄就做出反驳。

伤心是可以画的。如果画不出?只是那些画家不能免俗,一心迎合当权者的心态,故意不去画罢了。

不止是画家,大多数人都是世俗的。

君不见多少文人为了迎合权贵,出卖自己的良心,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宁愿作文章诗词粉饰太平,也不愿意去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

而韦庄为了支持“伤心可画”的观点,后面开始举例子。

你看这六幅《金陵图》所画的内容,老木枯枝,寒云笼罩,一片凄清荒凉,死气沉沉,没有丝毫太平气象,皆是帝国末日之景,看后怎不令人伤心?

韦庄表面上是对高蟾提出反驳,实际在思想上却与高蟾有着高度相似,两人都是抒发对晚唐的忧虑,所有也是要表达的伤心之情一脉相承异曲同工。

高蟾和韦庄都是晚唐那些诗人们的代表,他们有着满腹才华却无计可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国家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

这种无奈和无助的痛苦,只能在诗中借怀古而哀叹。

在诗坛上,像这种“针锋相对”的诗很少,两首都能成为千古名作,那就更少了。

那么问题来了,诸位觉得伤心可画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