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磨一剑,喋血溅佛堂

 白驹说 2023-09-07 发布于浙江

01

1935年11月13日下午,天津南马路清修院居士林。

初冬时节,寒气袭人。一个小和尚站在佛堂门口,迎接着每一位前来礼佛的善男信女。今天是富明大德法师讲经的日子,所以哪怕下着雨也丝毫没有妨碍大家的热情。

一名身穿深色大衣的微胖女子来到佛堂。小和尚一看是个生面孔,于是拦下了她。女子道明来意,原来也是名女居士,小和尚便为她办了简单的入林手续,而女子则在名册上签下“董慧”二字。在小和尚的指引下,董慧进入佛堂,在靠后排坐下。

不一会儿,佛堂已门庭若市,不过富明大德法师并没有开讲的意思,貌似还在等待着什么。

此时,一名身穿黑色绸衫的老者姗姗来迟。法师连忙亲自相迎,在场的居士们也都纷纷起身致敬。不用说,这老者必定是位德高望重的人物。

老者昂首阔步走进佛堂,微笑着对法师说道:“大师,让你久等啦。”法师摆手回道:“无妨无妨,智圆请上座。”遂领着这位智圆师父到前排正中央的太师椅上坐下。

“这位就是乐善好施的智圆师父啊,果然是精神矍铄、气宇不凡,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董慧身旁的一位居士赞叹道。

董慧也不搭话,起身往前排走去。见第二排有个蒲团空着,便挤到里面,端坐在蒲团之上,恰巧就在智圆身后。

正当所有人都在聆听法师讲经之际,董慧悄悄地从大衣里抽出一把手枪,然后猛地起身,对着智圆的脑袋就是一枪,智圆身体往左侧一斜,随即抽动了几下。

“砰!砰!”

或许是怕他不死,董慧又朝着智圆的头和背连开两枪,智圆再没有半点动静,当场殒命。

一瞬间的死寂后,佛堂里顿时炸开了锅,居士们像无头苍蝇般乱窜逃命。董慧收起手枪,又从怀中拿出一叠传单,高高抛向空中,大声疾呼道:“大家不要怕,我叫施剑翘,今天打死孙传芳只为替父报仇,我会去警察局自首!”

躺在血泊中的智圆正是曾叱咤风云的五省联军总司令、直系军阀大佬孙传芳。

△施剑翘现场抛洒的传单

那这位名叫施剑翘的女子到底与孙传芳有何深仇大恨,要以血溅佛堂这般极端的方式结果孙的性命?

起因还要从十年前孙传芳的不讲武德说起......

02

1925年10月,直系军阀孙传芳率军北上,企图夺取山东等地。奉系军阀张宗昌不敢怠慢,急忙派出老成持重的施从滨南下迎敌,而施从滨正是施剑翘之父,时任安徽善后督办兼第二军军长。

△“吴王”孙传芳

11月,双方激战于安徽蚌埠,这一战,奉军援军受阻,施从滨兵败被俘。

在民国初期,军阀为争夺地盘频繁发生战争,今天你锤我,明天我揍你,乐此不疲。但斗归斗,军阀们逐渐也达成了一种默契。俗话说得好,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大伙一致认为任谁打赢了都别赶尽杀绝,最多把对手赶下台,回家当寓公抱孩子去。

按这个规矩,孙传芳后续也要将施从滨解了兵权再择时放了。然而,不知道是被施从滨惹毛了还是为了震慑敌军,这一次,孙大帅坏了规矩。他下令将六十岁高龄的施从滨当众斩首,尸身挂在蚌埠火车站曝尸三日。

孙传芳杀完人后并没觉得有什么不妥,拍拍屁股走人,至此埋下祸根。另一头,对于远在天津的施家人来说,顶梁柱施从滨的死可谓晴天霹雳,而死后曝尸的凌辱更让人难以接受。悲痛之余,一家人对孙传芳恨得咬牙切齿,尤其以施从滨之女施谷兰最甚。

这一年,二十岁的施谷兰还没有改名剑翘,当天夜里她彻夜未眠,苦于报仇无门,愤然写下诗句:“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情。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从小受儒家孝道熏陶的施谷兰发誓,一定要手刃仇敌,为父报仇。

△施剑翘(原名施谷兰)

但自己只是一个从小缠足的弱女子,而仇人却是手握几十万兵马的大军阀,她意识到,自己必须借助外力。于是,施谷兰首先想到了家族中最年长的男丁——自己的堂兄施中诚。

为此,施谷兰领着母亲前往山东求见张宗昌,其中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施家的颜面保举自己的堂兄。张宗昌看在施从滨战死的份上,痛快地答应了。

在张宗昌的提拔下,施中诚如同坐上火箭,短时间内就从一名小排长一路做到了烟台警备司令。然而,施谷兰万万没想到,这个施中诚一点也不忠诚。随着国民革命军北伐节节胜利,包括孙传芳、张作霖在内的北洋旧军阀们不得不团结一致,而施中诚为了自己的前途竟拒绝为自己的叔父报仇雪恨。施谷兰怒不可遏,毅然与这位堂兄断绝一切来往。

堂兄可以不认,但复仇还得继续。

192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施谷兰邂逅了军官施靖公。施靖公知道施谷兰为父报仇的心志,拍着胸膛许诺自己将替施家报这血海深仇。不谙世事的施谷兰被感动得稀里哗啦,唯有以身相许,二人遂皆为夫妻,先后育有二子。

施靖公倒是没有明着拒绝复仇,只用了一招:拖。一晃眼七年过去了,此时孙传芳早已失势,沦为天津租界的一名寓公。而官至旅长的丈夫始终无视自己的苦苦哀求,施谷兰明白,丈夫从一开始就只是在编织谎言。

至此,施谷兰认识到任何人都是靠不住的,这仇只能由自己来报。“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她将自己改名为施剑翘,再次踏上复仇之路。

终于,她意外打探到孙传芳的行踪,并顺利搞到了手枪。梦里演练了无数次,这一次又怎么可能失手,最终,施剑翘三枪手刃仇敌。

△报纸争相报道施剑翘枪杀孙传芳事件

03

施剑翘杀人案离奇的背景,立刻引发了全国的关注。在她被捕后,司法审判随即展开。

孙施两家都使出浑身解数,重金聘请了当时最顶尖的律师团队。孙家的诉求很简单,就是要杀人凶手施剑翘偿命。而施家则认为施剑翘杀人事出有因,并且事发后主动自首,应该轻判。

1935年12月16日,天津地方法院作出判决,认定自首情节,判施剑翘入狱十年,这已经是当时故意杀人罪的最低量刑。

但两家人对一审判决均不满意。来吧,官司接着打。二审中,孙家认为施剑翘并不存在自首情节,只是被捕后的自白。而施家人则主张施剑翘为父报仇,应该法外开恩,酌情减刑。

1936年初,河北省级法院作出二审判决,否定了自首情节,但认为施从滨确属孙传芳私自处死,施剑翘为父报仇情有可原。最终改判施剑翘入狱七年。

两家人还是没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再次上诉至最高院。

与此同时,一场比法庭上唇枪舌剑还要激烈百倍的舆论战正将此案推向高潮。

包括前总理靳云鹏、军政部长何应钦等在内的孙传芳旧识以及司法界精英选择站在孙家一边。

他们通过《国闻周报》等报纸发声,核心观点就是杀人偿命,法不容情。而且孙传芳已退隐多年,诚心礼佛,平日里也做了不少善事,就这样当中被爆头枪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理应法办。

然而,与站在施家这边的舆论相比,这样的声音简直微不足道。

《大公报》《申报》等当时的大部分主流报纸都将施剑翘标榜为孝义无双的女侠。《新民报》更是开专栏报道此事件,评价道:“诛杀国法不容之人,古今均不为罪。”全国媒体几乎一边倒,为施剑翘摇旗呐喊。

△主流报纸纷纷声援施剑翘

也怪孙传芳这旧军阀的名声太差,包括各地妇女会、学校、商会等全国各界社会团体都同情施剑翘,争相为她向政府请愿。以下摘录一篇,一起来感受下民众的呼声:

河南省开封县总工会等致国民政府代电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国民政府钧鉴:近阅报载施剑翘刺死孙传芳一案,国民莫不称快。查孙传芳确系军阀元凶,其祸国殃民之罪行曾经钧府通缉在案。现施剑翘竟能仗义冒险,将该孙传芳刺杀,从容自首,为国除奸,为父复仇,忠义凛然,似不得与普通杀人相提并论。理合电恳钧府准予特赦,以彰正义而警奸凶。河南省开封县总工会、县农会、县商会、县妇女会、河南省商联会、妇女会同叩。啸。

不光是基层,就连冯玉祥、张默君、陈璧君等五十余名中央委员也联名向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发函,请求特赦施剑翘。据传言,冯玉祥甚至将此事捅到了蒋介石那边,亲自要求自己这位好义弟签署特赦令。

最终,勇者斗恶龙的故事盖过了一切声音。

1936年10月14日,国民政府在舆论和民心的影响下,宣布特赦施剑翘。消息一出,举国欢腾。

△报纸对国府下令特赦施剑翘一事的报道

04

施剑翘是幸运的,在那个法治并不健全的年代,既报了仇,也保全了自己。

对获释后的她而言,复仇的种子在心里扎根了整整十年,如今她终于手刃仇人,完成了对父亲的誓言,也拯救了那个被仇恨吞噬的二十岁少女,施谷兰终于迎来了自己真正的二十一岁。

但复仇的痛快也只是一时而已。又过了十年,四十岁的施剑翘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四十年来一梦长,牺牲自我为谁忙?”随后遁入空门。

执念太深,终成魔障。

过分的执念对这一生的影响,恐怕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