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意门隐修功夫〈四〉:四把捶中的虎扑下式(势)

 山峰云绕 2023-09-07 发布于贵州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61228082970116623/?log_from=737010b8034b6_1694055780743

按语:本文重点阐释了四把捶中,虎扑下势定势中的“斜插一杆旗”,以及在动势中的“鹰捉把”。文中的拳诀“头打点意占胸膛,好似猛虎去扑羊”,“四把鹰捉染黄沙”,"身如虎扑、双手如水中捺瓢,双脚如踩毒物也。鹰而观天不观天,熊而观地不观地。",对我们深入了解“虎扑下势”很有帮助。

另,孙保才老师还区分了不同的“虎扑下势”的练法,并分析了个中的不同及原理。

河南驻马店孙保才老师拳照:虎扑下势

正文:

大家好!

我们不论观看什么拳法和大师名家的演示都会发现,多数人是在身体直立时打出来的拳或掌,劲路走的不是与地面发生的斜线或双弧线的反作用力〈特别是在落点的瞬间〉,而是从双胯以上走直立式的,是那种从双肩传导出与地面形成九十度直角的反作用力〈到了高级功夫的重意修行阶段和拥有高功夫者除外〉的。

这里就会存在着违背人体力学的误区问题,势能上也受到很大影响。

心意门隐修功夫中大弓步的虎扑下势的结果是定势,呈现出来的斜插一杆旗〈俗称顶门棍〉的斜线,源自洛阳原传心意门的定身式拳法要求。它主要经历的是整个修行过程,是真正成就功夫的重点,而不仅仅是结果。

那么运用这种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接触点(或者是停顿点),都会成为精炼后达到自动化反应的技击主要组成部分。这一点,会突出隌藏在虎扑下式中的鹰捉把"头打点意占胸膛,好似猛虎去扑羊"的击打实质上。

整个前下弧线中的每一个点,都可以成为触之即发之处,是成为"四把鹰捉染黄沙"之说的主要成因。

传承在我们驻马店市一脉的虎扑下式除了重点是修炼扑着身子击人的欲动之状轻扑站之站的炼法外,它经由的是上弧线向前向上再向下的虎扑显形动作过程,而不是象铲地的向下向前下斜线运动,不是虎扑下式(势)的真正含义,也失去扑着身子整体移位击人的内涵。有误人误己之嫌,不客气的讲是违背拳理的。

我们也在研究推测,为什么社会上大部分人是走下斜线的炼法,可能是借用了行功溜鸡腿拳式中的铲地功,这样的下式动作对保持身形的稳定性是非常有利的,有定钉子般的感觉。但不适合用在这个虎扑下式中,否则就不是虎扑下式(势)的动作,不可含糊的。

势,这个字是势能的一种感觉,是无形的。轻扑站的如虎如猫之站就是炼扑着身子打人的欲扑之状这个势能的,没有成为虎扑下式的定式时,势能已经笼罩着对方〈有功夫的可以感觉到)。

驻马店市一脉很多的师辈们〈如果在世都是130岁左右撫的人〉都是遵循着口诀:

"身如虎扑、双手如水中捺瓢,双脚如踩毒物也。鹰而观天不观天,熊而观地不观地。"去修炼的,也是这样传授给我们的。所以在炼虎扑这个势上下功夫,没有这个意气运动作为主导的支撑,是很难体会到的。

我们之所以重视轻扑站之站(如虎如猫)是很有原因的,它就是社会上很多拳种的桩功之道(心意门内部讲的撑架子功〉,落实到怎么去站之上。要站出全身的通透感觉来,去炼具有行功性质的第一把拳"出手横拳无敌家"的拳式。

它至少有两个功法,促使"轻出重收"拳谚口诀的形成。详情见后续带着善走两条弧线的"横拳"把式是怎样炼的?与形意门半步崩拳有什么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