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华觑真之'肩吾作狂'

 丁香树下 2023-09-07 发布于山西

医不如养生

养生不如寡欲

文字整理:中道同修

总统筹:墨默

图片
 前 言 
最近天气很不正常,地震、暴雨、水灾,水灾之后还可能有瘟疫和旱灾,三伏至六邪出,风、寒、暑、湿、燥、热都出来了,所以这个时节别往外跑,最好是在家待着。
地震,现代西方科学解释为地壳板块移动,中国老祖先对地震有更高维的认知,跟西方完全不一样。西方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地震的本质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出自《国语》
当阳气从地底下向外冒出,被上面的阴气遏制住了,等到阳气积攒到一定的量,冲破阴气的压制就会地震。本质上是阳气受到了遏制,好比邪气太盛正义不得伸张,就会发生地震。如果民怨太多,怨气会化成利刃或空气里的蛊毒,感召出刀兵或者感召出病毒,毒害众生,这都是负面的能量。
圣贤出世和圣贤隐没,也会感觉到大地震动,不过震级不强,不过二三级的微微地震,不会伤及地上的众生。混世魔王出世的瞬间会死很多的人,没有见过孔子出世,张仲景出世,佛陀出世,会害很多人的。圣人入到了众生境界里面会增加正气,他一走就撤掉了很大一部分能量,所以天地会通过地震来调整,使之重新达到平衡状态。比如佛陀下世,他的到来相当于给充满负能量的世界增加了很大的正能量,于是天地会震动一下,你会感觉到震动,但不会被震动所伤。不会造成伤亡的大地震。
风灾、水灾、火灾、地震都不是偶然的,你感觉这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其实我们只是在这个“境界”里。当风调雨顺的时候境界很稳定,六气也正,风寒暑湿燥火的运化都很正;相反,当世道的气不正的时候,境界会出现很多的恶相,境界本身也会不稳定。比如在电影《盗梦空间》中,当一个人要醒的时候,那时的梦境就会很不稳定,开始出现地震、洪水暴乱之类的画面,说明主梦人要醒了,梦境里面的世界就会崩塌。对于现实来说,这个梦境不是你一个人编织的,它是众生在一起构建的,我们彼此都在彼此的梦里。
庄子在《齐物论》里面论述了,不管是你,还是孔子,甚至庄子本人都是在梦里,并且最后用庄周梦蝶的故事来说明。庄子在佛陀还未出世的时候,能悟透“境界”的虚伪如幻,是非常厉害的。如果没有佛陀来开示的话,哪个众生知道我们是在梦幻泡影的世界里?都把梦幻泡影的世界当成真实的。
现在学圣贤的知识,觉醒的人越多,正面的能量逐渐占上风,暗的能量就会逐渐退位,正邪交争的时候,在我们这个世界就会引发地震。我们这个世界目前就在发生正邪交争,所以目前的四大灾变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有一方胜出,境界才会稳定。现在的社会就是阴气太重了,阴气重也问题不大,只要不打压阳气也可以相安无事。如果一味打压阳气,导致阳气没有出口,阳气拼命往外出的时候,它会爆发造成地震,这个道理很好理解,比如夫妻吵架,一方的情绪一直积压,却找不到出口,压抑的太久必然有一天会爆发,一动雷霆之怒只会两败俱伤。所以那些蓄积的力量要给它渠道慢慢的泻掉或化掉,不化掉就会引发地震,外境是由我们的念,滋生和投射出来。总之,神一乱气就乱,气乱,则外面的形全部都乱掉。现在就是这么一个状态。你想不受报就不要有共业,如果有共业,一定会受这个报。
图片
村长只做“大生意”,我们正好处在末世当中,狠狠捞一笔,过了这个村可没那个店儿了。一年挣个几百亿的那种,在我看来都是蝇头小利。村长做的“大生意”,挣的是三千大千世界里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财富,用之不尽的智慧,不是这一世就花完了。有些人不知道如何培植福报,《首楞严经》上佛陀说即使你不给别人讲《首楞严经》,只要能助印这本经书,让更多的人看和读,或者是我学会这本经以后给他人讲解,哪怕还没开始行动,只是发了这个心, 简简单单的起一个念,就有很大的功德,如果你能行愿,那功德就更大了。
(佛陀则说:世人此生不修一切的功德。十方诸佛所做的功德,此人悉具。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
对我们自己而言,求功德无功德相,因为万法皆空,再大的功德对我们来说也是空的。但世人有功德相、认名利,那我们去求名利和功德也不为过,这样可以更好地回馈大众。佛教育菩萨,他说菩萨为了众生应该去敛财。为什么呢?如果没有财富,则不能处世自在。你想去放生救助人,没有钱就做不到。想去讲法,人家一看你穷得叮当响,就不会相信你。学菩萨道,一定要有大威势,要么智慧超群,要么相好超群,要么财富超群,要么能力超群,这样才能吸引别人跟你一起学。但是做这一切,发心不能是为自己。敛财也是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学方便法亦如是。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比如村长喜欢吃面条,每天能有碗素面条吃就满足的不得了,我这件衣服几十块钱,穿了四五年,吃饱穿暖足矣,没有任何奢求。
《逍遥游》讲到今天,才真正的渐入佳境,前面全部是铺垫。先前讲到从鲲转变成鹏,是一种错误的修行方式,飞不出去,就到达不了无极之境、无何有之乡。只是在有为法里打转,就像阴、阳鱼在阴阳圈里面转,说好听一点儿叫阴阳转化,说不好听的就是驴拉磨。就如六道众生,要么升三善道,要么下三恶道,在六道里面循环往复,都不得逍遥,不能出离。圣人由浅入深,告诉我们一直在有为法上做功夫是'恶乎待哉'!不能达到最终的逍遥境界。
《南华经》的精华在《逍遥游》。后面的文章全是对《逍遥游》的解说与补充。《逍遥游》的文眼在姑射山。也就是说姑射山访道是整部《南华经》的文眼。这一篇看不懂,整部《南华经》就白看了,只是懂点世间俗理,对实际修行和心性上的解脱没有帮助。我们读《南华经》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得 “南华”,最终归到庄子说的“无何有之乡”。人心一旦安住在“无何有之乡”面,如是绵绵用功,身内身外所有的“缚”都会自然脱落,游于真正的逍遥境。
《姑射山》这一篇,告诉你如何找到自己的“神”在哪,不知道“神”在哪,就不知道如何归“神”。就是佛家讲的“明心见性”,道家讲的见“道”,开玄关一窍。这篇是南华重点的重点。村长就带着大家,一起去姑射之山,找到那四神人。
上一篇我们讲到越俎代庖,意思是:大道虽然生育万物而不主宰,不控制万物的生死,也轮不到你去掌管这些万物,我们对万物的生杀予夺就叫“越俎代庖”,这是不对的,你一旦做这些有用功,就是“恶乎待哉”。真正的圣人,心是与大道相合的,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大道怎么运转,他就怎么作为。
图片

正 文

《逍遥游》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肩吾问于连叔曰:
“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
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字面的意思是肩吾跟连叔说:有个叫接舆的家伙,说话简直了,神经病一样,大到不着边际了,听之叫人不敢相信。

这里面提到了三个人,肩吾、连叔、接舆。先解释里面的人名,什么是“肩吾”?就算历史上真有孔子和庄子这两个人,但是《南华经》里的庄子、孔子都是虚拟的。里面的对话是用圣人之口讲故事,肩吾也是虚拟的,用这个名字是为了启发我们。

肩吾”“吾”是“我”。是五行之我,五蕴之我。“肩吾”就是肩膀上背着个“我”,代表世间的背道而驰、做有为功用的 “鲲鹏”,那些“迷了佛”。五迷三道的众生、在世间做有为功用之人,他们有我执,执着自己能干,执着自己能为,执着自己能管理天下。

“连叔”古代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排行依次是伯仲叔季或者孟仲叔季,叔是排名老三。比如曹操,字孟德,就是曹家老大;夏朝皇帝仲康,就是老二。连叔的叔代表三,连叔就是能把天地人三者连在一起的人,在人间就是帝王之道,内圣外王。连叔和肩吾不是指一个人,而是代表一类人。

接舆”舆字上半部分左右两边是两只手,中间是个“车”,意思是车子在往前走的时候,有人用两只手护着,不让车子走歪。车就是大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人一直守护着,不让车走偏,不走到死胡同里去。这些守护者就是守道、得道之人。比如太守、太保、太傅,他们护持着不让君王、太子走偏。

佛家禅宗传衣钵,传的不是衣服,而是传法脉,法脉是一个接一个传下去的,比如达摩传二祖慧可大师,五祖传六祖。能接住衣钵、能接住法脉、能传承大道的人都是接舆。接舆们负责把道传下去,道才能护持世间之人。车不走偏就是君王不走偏,整个朝代不至于昏庸无道。用佛门的说法是护持正法的菩萨们,一帮人抬着车、护着车不让它陷到淤泥里,护持着车的左右平衡不让车走歪。比如村长想担当起责任,把上古的道传承下去,那么村长就是接舆。

“肩吾”是世间未开化的庶民;“连叔”是天子诸侯;“接舆”是指守太之人,大道的传承人,无论出家在家。这三类人把世间的所有人都包括了。村长和庄主心通,一看到这一段,当下就懂了,就知道他想表达什么了。庶民是不足以言道的,下士闻道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为道。

比如你跟菜市场卖菜的大娘说:大娘,我给你讲道,让你安住于无妄之乡,安住于无所有之乡,那是究竟解脱。大娘会说:让开,有多远走多远,别挡着光,别挡我卖菜。所以道不是给老百姓讲的,老百姓不能直接入道,老百姓需要君王三公的教化,需要统治阶级的王道,需要君王、三公、九侯给他们讲礼仪,教他们怎么做。老百姓像小学生一样,刚开始要教他们修小学之法、修孝道,学忠信仁义,学孝悌,直接给老百姓讲道是很难行得通的。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就是老百姓听真人说话,就是下士闻道。比如一位平常的老百姓去听老子讲道,能听得懂吗?估计边听边打瞌睡了。假如让一个老百姓来听村长讲这一套,那就匪夷所思了,人家会觉得你是不是有神经病呀?天天讲“空”啊“幻”啊,“有为”“无为”,讲这些有啥用啊?还不如出去挣点钱喝顿酒睡一觉来的舒服实惠。这就是时机不对,“道”就不是给平常老百姓讲的,他会认为这是“假大空”,一点用都没有的东西。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老百姓之中也有上等跟上器之人。就是这么一个下士闻道哈哈大笑的理,大家姑且听之。

图片

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反。

“当”就是适当、恰当、合适。意思是说接舆说的话简直就是 “假大空”,不能落到实处,没有一个是能落地的,听了对我一点儿用也没有。还不如说说“洋葱怎么保鲜”、“卖菜怎么吆喝”实用。就像村长天天讲的内容一样,对于挣钱做生意一点用处都没有,不接地气,不能当饭吃,不能给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往而不返”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没有收回来的东西。老百姓种庄稼、种茄子、种辣椒是为了想收获,没有收获就不会去种。像“肩吾”这样的人,付出都需要有实实在在的回报,不能接受“往而不返”,“施”而不还。

比如我借给你的钱,你得还我。普通老百姓所寻求的东西都得实用,都得即时得到满足。哪怕去追一个女孩儿,对她好,都是为了能追求到她,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世间人做事都是有目的的。只往不返,没收益没成效哪能行?世间但凡脑子没毛病的正常人都是这个心理,在有为法上做功用,哪怕是修行也得图个东西,打坐图得个气,得个神通,练功图身体气脉好一些,图身体抗氧化功能好一些,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有目的的。

以上这就是肩吾,肩膀上背着个“我(吾)”,而且还背道而驰。

就算是修无为法也得修的比别人高,也得修的比别人更无为;修空,也得修的比别人更空;你那个空不如我这个空,我这个空比你那个空还更空;养儿女也是为了防老。什么时候心能空荡一些,做“往而不返”的事,只是 “往”,只是往外面“施”,一点儿都不在乎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菩萨、圣人全部都是在做“往而不返”的事。孔子图你回报吗?佛陀图你回报吗?庄子图你回报吗?都无所图,因为他们的心已经安住在无为法上了。正是圣人因为无所图,才住无何有。明白人不会学大鹏负天图南,要说肩吾是大鹏也挺合适的。

“往而不返”恰恰是平常不觉悟的众生和圣人的本质区别。圣人看透了相,他不从自我出发,只是来做这个事,而且就算做也不认为我能做,而是大道让我担当起这个责任,顺天承运,天道让我怎么做,我就去做,我只是天道的提线木偶,知天命且是心甘情愿地做。没有“我”就没有“我所”,谁来受这一切?没有我所掌控的一切,没有我所见所闻,心当体即空不落尘埃,如果真能到了这个程度,基本上离逍遥游就不远了。

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无极也,大的找不着边儿。真正得道之人讲的是如河汉般的无极法。道人不会讲太极里的事,因为太极里的事全都是“有为”的功用。他会讲“无极”法,无极就是无为之法,无有功用之法。

佛陀讲法,讲完法你心不迷闷,亦不惊怖,“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出自《金刚经》正信希有分第六)只有听闻才能信解,我们闻大乘法,刚开始学的要么听不懂迷闷打哈欠,要么听懂了心惊恐怖。你若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我们的境界像《盗梦空间》一样,都在一个梦境里,而且是在一个很不稳定的梦境,一切全都是我们心念所生的幻影, “我”没有,“家”也空,妻子孩子这些全都是一场梦。当下心哇凉哇凉的,愁叹、惊怖,不敢相信。

若让你听有为法,能看得见,摸得着,能得利的东西,就会欣喜、欢喜、想学。给你说修福能升天,修禅定能升梵天等等,你有个目的和目标。一学无为法,什么都没有,十法界空空如也,皆自心现流。如梦幻泡影什么都抓不着,连最后那一根“救命稻草”都得放下,你就心生惊怖。

阿难听佛陀讲七处征心的时候,佛陀问心在何处?阿难说心在身外,佛说不对,阿难说心在身内,佛陀依然说不对,阿难又答在两边,佛陀还是说不对,阿难继续答在眼根里,仍然不对,在随所合处,还是不对。后来阿难说:佛啊,我实在是心生惊怖,让你这么一说,我找不到我的心了,我现在太害怕。

如果跟肩吾这样的小乘人去讲无为法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他迷闷狂乱听不懂,心性不开。二是听懂了,不敢相信,心生惊怖,不能直下承担。

如果是有大根器之人,只听一句话就能当下彻悟、直下承担,像这样的人是天生“接舆”,是道门或佛门法器,专门来承担大道的。他听懂了,会欣喜若狂,觉得太过瘾了,法喜充满。

就像孙悟空听须菩提讲法一样,其他的弟子都大眼瞪小眼,听不懂,而孙悟空听了却欢喜雀跃、手舞足蹈。须菩提说,悟空你怎么乱蹦?悟空说,祖师讲得太妙了,让俺老孙心生欢喜。因为悟空根性好,听懂之后,法喜充满。

当听到无为法的时候,如果能心生欢喜,从内心涌出无量喜悦,感觉能量具足。每一处都能听到妙处,那你就是接舆了,就要准备好做传法的木偶、大道的傀儡。村长就是听明白得太早了,世间人迷的那些“乐”那些“财色名食睡”,我还没享受过就听懂了。那时候二十多岁,大学刚毕业,没有钱,什么山珍海味全都没吃过,就开始吃素了,就开始当“傀儡”,是不是挺“冤大头”的啊。

如果村长现在讲的大家都能听懂,充满法喜并豁然开朗,那就等着当“傀儡”吧。不是我选你,是天道选的打工人,天天吃着白菜面条,还要操天下的心,苦的很。不过这样也好,造的业少。

村长二十五岁大学毕业,在北京工作两年多后开始接触佛法,刚开始就是看的《金刚经》,一看《金刚经》犹如雷劈一样震撼,太过瘾了,觉得这才是我一直在找的东西。在看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当下顿悟。后遇到妙印法师,护我修习大般若经、楞严之类大乘佛法,使我道心坚固,当时就发愿这辈子啥也不干,就当传道的“傀儡”了。还曾一度想出家,当说法师,讲佛法,这些都是村长的亲身经历。

图片

大有迳庭,不近人情焉。

大有径庭。“大有”(dà yǒu)元吉,是归元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意思是无所不包,应有尽有,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大有即是自性!大有却又空空如也,黑洞中心为大有,黑洞之外一切物质围绕着中心转动。径庭,字面意思为路径、庭院。可以沿着路径进入庭院最后登堂入室,室即大有,指接舆所说的话其实归真之言,能够指引迷闷之人走向大道,回归真元。虚空不是大有,虚空能显示相但不生相,它类似一块屏幕,上面的画面是世间的万象。真正能生相的是后面的投影源,即心识,七大唯有识最大,包揽虚空大地。

不近人情也。讲的并非世间家长里短、东拉西扯的人情事故,或者外道心外所求的有为功用。接舆说的都是如何归无极之乡,出世间的无为妙用,是道情。

大家修道的同时,对外还得学世间的人情世故方便法,学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仅以道人自重,在世间会格格不入,内圣外王两个都得兼备。真正有道的人,有修为但不显露出来,看着就像世间凡夫一样,五毒俱全,但内心有大智慧。

村长有首歌是写悟海禅师,“悟觉海,山人匿云天,隐鳞戢羽指迷津”意指即使是位真龙、真凤,能将自己的鳞片、尾巴隐匿起来,低调无为为众生指点迷津,表面却如普通凡人无二。

姜子牙已经证道了,不仅娶了个媳妇,还在市井上卖米面。内心有大智慧的人,都是内秀。但凡爱展示仙风道骨,摆出鹤立鸡群的姿态的,都还在北冥,没上道呢。来世间的大菩萨跟普通路人一样,肉眼你是看不出来的。菩萨与众生为伍,终不言自己是真菩萨。末法时期的五浊恶世,还有很多当年在佛陀楞严会上发了愿,来五浊恶世度众生的菩萨、阿罗汉,天人们。发大愿:将此深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 ,五浊恶世誓先入。

我跟悟海师请教过这个问题,我说:“这些发大愿来末世的菩萨知不知道自己是菩萨?是否知道自己曾经做过什么?”悟海大师说:“他们不知道,要是知道,演的就不像了”。他用一句话就把我给点开窍了,这就是高人,引灵机与指迷津。正因为不知道,菩萨们在世间演的爱恨情仇、各种生离死别、愁苦交织才痛快淋漓。纵然受尽委屈折磨,心始终不离佛道,不离众生。

图片

连叔曰:“其言谓何哉?”
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
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连叔问:那他怎么说的呢?

肩吾将接舆说的有道之法重复了一遍: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姑射山在《山海经》东山经里有提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又南水行三百里,流沙百里,曰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石。又南水行三百里,曰南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无草木就是穷发之地,多水是代表内心还有波澜,多石代表心念凝结,但未开化。

《山海经·海内北经》列姑射 ,在海河洲中。不但有姑射山,还有北姑射山、南姑射山。山海经中有很多山,庄子为什么只用姑射山齐谐,寓指什么?“姑射山”三个字是文眼,到姑射山去找神人,首先得知道姑射山在哪

姑:“女”即是道,古人依“女”作古、成圣。

道在哪?在“射”上。“身”+“弓”,意指道在自身上求。庄主用姑射二字来表达从古到今,得道之人都是躬身自求、反躬自省,不向外求。姑射山在《西游记》里叫灵台方寸山。“人人有座灵山塔,莫向灵山塔下修。”是同一个道理。在姑射这两个字前面加了个“藐”字,就更有深意了。

“藐”不是往外看,是往近处看,向内收摄神光观自在,而不是向外看,跑神。往外看的是东瞅西瞅的樵夫。我们看黄帝、圣贤、尤其是菩萨佛的画像都是眼帘下垂,似睁非睁,似闭非闭,眼神向内的,叫藐视。瞪大眼向外看的是护法、修罗。我们看很多的圣人和菩萨佛的画像的头上有些有光圈,有的没有光圈。有光圈的是什么意思,没有光圈的是什么意思?

比如太乙真人、元始天尊头上都有光圈,底下的童子就没有光圈。有光圈是神光能收摄回来、明心见性的开悟之人,安于大圆镜智之中如如不动。无论是佛位还是菩萨位,只要是能得道,能见道,能安住在自性上,安住在本明里,就都有光圈。能在光圈里如如不动,能安住在自性之光上,自性光明,那个光圈就叫“圆光”,一切诸佛圣贤菩萨等觉悟之人都在圆光之心中。

藐,姑射山,把这几个字连起来就是说,不要向外求了,外边什么都没有,收摄神光内敛,把神收回来,在自身求,自身就有道。你的神人在哪住着?就在自身的灵台方寸山住着,没有在外界,要躬身自求姑射山的本神。后面讲帝尧见了姑射山的四位神人,窅然丧其天下焉。见了四位神人之后,虚空天下皆碎?也。

姑射山的四位神人都有名字,庄子没说,但村长知道四位神人名字分别叫:见自、闻自、觉自、知自。不但道家在讲见闻觉知,佛家也一直在讲见闻觉知啊。姑射山就是我们自身,四位神人就是我们日用而不知的见、闻、觉、知。哪有道啊?骑驴找驴。

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谜底已经揭晓,神人在自己身上六根门头住着呢,就是见闻觉知四神。广义说是六神,究竟说是一神,就是本来无一物的菩提本心!

图片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

庄子把这四个神拟人化,类似代表大道无为的庖人一样。他形容这四个神人,肌肤若冰雪,就是通透无暇,一尘不染。就跟琉璃光药师佛一样,“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出自《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何在见闻觉知上下手?

以“见”为例,见即通过眼睛能看万象的视觉,能看五颜六色,能看明暗,能看大小,小能看原子,大能看虚空。见“觉”是大的还是小的?是红的还是蓝的?是绿的还是白的?必须思考,就在这悟道,在这如果不参透,一辈子参不透道。

能见之“性”是什么颜色?有没有大小?有没有明暗?没有,它不会见了红色的东西,就被染成红色,它不会见到绿色的东西,就被染成绿色,就跟虚空(指屏幕)一样,当投影源没有了,虚空还是虚空,虚空不会被染成各种颜色,也就是说见闻觉知它只是一个功能,出现什么观什么,见性自身是没有分别,没有爱恨的。

分别的是我们的脑子,是意根。比如在愣神儿,当眼睛什么都不聚焦的时候,你前面的东西是一样明明了了的。这时突然聚焦看到杯子,你会说这是个杯子,此时就是大脑在分别。当我们不分别的时候,它只是一个能见世间一切万象的功能,它是“能”。

猪八戒叫悟能,这个法号其实是观世音菩萨希望他能悟到 这个“能”,住在“能”上,而不是攀缘“所”见之色。猪八戒太贪恋外界的东西了,他悟不到 “能”,全部都在“所见”上,见美女生心,见财宝生心,见什么东西就生什么心,如同我们所有众生都在“所”上,在“所见”上,在“所听”上,在“所闻”上,悟不到“能听能闻”之性,因而见不到自家姑射“神”人。

禅宗祖师爷“慧能”大师,“慧”指本来就有这个能力,叫慧能,就是佛家讲的能所,是眼根能见一切万象的功能,见红见绿,见明见暗,见大见小,它都能见没有分别。你不可能说,我不喜欢绿的,让我看不到绿色,你没有这个功能。

猪八戒太贪恋外界的东西了,所以观音菩萨叫他悟能。一旦住在“能”上,心就不会再分别万象,因不取于相,故无执无妄,如是葆光,直至妄尽还原。

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出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五十一)

人一直在分别之中,永远证不到如来的智慧德相。村长慢慢带着你去征心,也是像《楞严经》一样,七处征心,去找到 “能”,找到不分别、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真心,如如不动的真心。

肌肤若冰雪。是一切世间的尘埃都染污不了它,冰清玉洁。你的视觉也不会被染成五颜六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它不是一个物,它是能力,所以它不惹尘埃。这也是六祖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其实这个性就是我们的佛性,如如不动的佛性,如来藏性,你见到它其实就是见佛了。

图片

绰约若处子

处子,就是没有结婚的女人,结过婚的女人叫妇女,妇也通复数的“复”,有配偶了,“偶”就是“俩”了,有俩就是复。这句话的意思是表达这种能力不与世间尘相所合,世间尘相染污不了它,无法和它交媾。 

绰约,就是安安静静的不动,它不起妄念,绝世独立,不着世间尘相,不垢不净。这只能意会,再往底下讲就言语道断了,有些东西,村长是只能领你到桃花源“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地方,剩下的路得靠自己去走,刚开始的时候会出现“初极狭,才通人”,然后你再往前走一段,会发现豁然开朗,当下明心见性。

有些禅宗老参,参几十年都悟不到,佛陀在《楞严经》里面把他最后一点压箱底儿的东西,全都给你透露出来了。

不食五谷

我们的“见闻觉知”不是食五谷的,他跟世间尘相没有所合。但是,尽管说他不合,但是也不离,如果离开世间的尘相找不到 “见闻觉知”,只能找到龟毛兔角。 “和光同尘”是混元,混在一起,分不出来哪是尘相、哪是见闻觉知。

佛让阿难看园林中的一棵树,他问阿难,你看那棵树是不是你的“见”?阿难说我不能说他是我的“见”,如果说这个树是我的见,那树已成见,那我看树的时候树也在看我,物如果能看我的话,那就不是物了;他说也不能说它不是我的“见”,如果说它不是我的“见”,那我为什么能看到它呢?它怎么能显示在我的“见”里边呢?

不能说是,也不能说不是,不与尘相所合,但是也不离尘。这个东西无是、无不是,无是无非,离一切相。

这个不往深里讲,再往深里讲会大家给绕晕了,佛陀当年讲法的时候,把弟子、阿罗汉全部都绕晕了。那些阿罗汉瞪着个大眼睛在那看,其中富楼那说,世尊常夸我说法人中,我为第一。他说像我这样的人都已经证阿罗汉了,神通自在了,我今天听佛讲这个法啊,犹如聋人,逾百步外,聆于蚊蚋,本所不见,何况得闻意思是罗汉听佛陀讲大乘佛法,就像一个聋子,在一百步之外,听一只蚊子在哼哼。这个蚊子我本来都看不到它,何况还听到它在哼哼。直接把二乘人都给讲懵了,他们根本不知道佛陀在讲什么。大家如果听村长这个内容,能听得懂,那你就不是二乘人根性了,如果你还听得欢喜雀跃,听懂了,那就等着当傀儡拉磨吧。这是无上甚深微妙法,很难懂,也很难讲清楚。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都是讲不与世间尘法所合,形容这四个神人 “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于四海之外四海就是四极,太极里面有四象:南朱雀,北玄武,左青龙,右白虎,四极就是四象,每一个象主管一个极,意思是四个神人不在太极圈里面,而是遨游于四海之外。我们原来讲的鲲鹏、御风飞行,那些人全部都是驴拉磨,在“四海”太极圈里面打转。

而四个神人—— 见、闻、觉、知,不在太极里面,他属于无极之境,完全是无为的,是一种“能”,而不是“所”,他是没有功用的,见闻觉知这个能力是没有边界的,跑到天上也能见,跑到地狱也能见,你的见闻觉知能遍一切地方,它不是世间有限的尘相能比得了的。

这一段是整个《南华经》的重点,一定要在这“得道”,在这“悟能”,如果悟不到“能”,一辈子都是八戒,一辈子都在世俗间贪嗔痴慢疑,五毒俱全里边绕。

图片

 后 记 

古人太厉害了,他把那么难懂的 “道”,用写故事、编小说的形式呈现出来,他都不想写这些后人能看懂吗?反正又看不懂,你写它干嘛。

别说这段看不懂,前面鲲鹏都看不懂,从鲲鹏那就开始一直错,到这就更看不懂了。庄子后面说“万世之后而一遇大圣知,其解者,是旦暮遇之也”,意思是说万世之后,如果出现一个能领悟我所说的话的人,简直是旦暮之交啊,就是庄子早上说的话,我晚上在这儿给他解,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神交,当然村长不是那个大圣人,但是我们通过《南华经》还是能体悟到若庄子是真实存在过的一个人,那真的是通天大智慧的大圣人。

“能、所”怎么分辨?

“能”是我们六根的“功用”,“所”是我们六根所见的就尘。我们拿眼根来举例子,这个所就是我们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的物象,我所见的东西是世间的物象,是有为生灭的东西。我们每天睁开眼,所见的世间的万象,都是“所”,我们耳朵这个闻听到的世间的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个都是“所”听。

“能”是我能见外界万象的“功能”,比如看东西的能力叫视觉,用耳朵听叫听觉,能觉察到外面有声音,能觉察到外面有成相。

村长只能把你领到这儿,再往前走没路了,言语道断了,没法再说了。你以后再跟着十方诸佛学,再找修道的人学,乃至以后未来千佛出世,也是这么跟你讲,不可能再变了。就是让你来归“自”找自己本有的“真性”。后面必须去悟,必须去参。佛陀说以手指月,顺着指头去看月亮,不要看我的指头。你看指头,就看不到月亮,你也不知道我指的是什么。禅宗的《指月录》还有道家、儒家得道也是在讲同样的道理。乃至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诸佛现在就在讲法,也是在讲这个道理。村长说的都是不近人情的事物,不是世间的东西,往藐姑射山反躬自求。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 (《楞严经》卷一)用妄想来修,就如鲲和鹏在六道里驴拉磨,因为没有找到常住真心。

今天就讲到这,明天更精彩,后面还有更好玩的。我姑妄说之,你姑妄听之。不着急去找那头驴,因为你现在就骑在驴上,骑驴找驴是很难的。实在是找不到,躬身自求,求不到,你多做点功德,多多还还债,多消消自己的业障。然后心慢慢安定下来,定能生慧。慧生,不劳而获,做无用功就行了。

-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