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祖”顾恺之的青春风华

 wsyqn 2023-09-08 发布于江苏

文|张鑫

顾恺之是中国画坛当之无愧的祖师爷。汉代以前,中国的绘画基本都是不自觉的艺术,那时候的画像石和画像砖等都是厚葬的产物,绘画的目的也都是为了歌颂功臣名将、描绘宗教场景,带有鲜明的政治和宗教色彩,并不以审美为目标。魏晋之际,绘画逐渐有了美的自觉,大家在创作作品时开始关注审美自身,以欣赏品悟、审美陶冶为主要目的。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顾恺之这位顶流艺术家闪亮登场,以一己之力照亮了中国美术史的星空。

点睛募捐

顾大才子很不幸,刚生下来没多久母亲就去世了,但是母爱的缺席并没有抹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他不断地向自己的父亲询问母亲的长相,并在自己的心中和画纸上反复描绘母亲的音容笑貌。从八岁起,他就开始按照自己的想象把母亲的形象在画纸上呈现出来,并让父亲和奶奶看,之后再反复修改。

就这样年复一年不间断地绘画,顾才子终于将母亲的画像画得生动传神。有一天,他将自己精心描绘的母亲肖像拿到父亲跟前,顾爸爸看后一片恍惚,“妻子你怎么回来了?”可见少年顾恺之所画的人物肖像已经达到了逼真传神的地步。

晋哀帝时,都城建康(今南京)要修建瓦棺寺,为了获取充足的资金,主办方开始向京城的士大夫阶层募捐。这和今天部分文物单位修缮建筑、维护文物、举办展览要多方筹措资金是一个性质,只不过晋朝修建寺庙只能依靠财力阔绰的豪门巨户。

募捐的消息发出后,京城的贵族阶层纷纷响应,但是他们的捐钱数额却没有一个超过10万。眼看募集的金额总数距离预期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主办方陷入了困境。

顾恺之暗自思忖,别人不行,我上!有我绘画的本领在,募集多少资金都不是事!他同时也想到,这正是一个“出道涨粉”的好机会。

顾才子风风火火地找到主办方,扬言自己可以募集到一百万。主事和尚听说后,瞪大自己的眼睛,加速转动自己手里的念珠,对眼前这个打扮普通、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伙子说道:“施主莫打诳语!”顾恺之一听,老和尚还不信我的,那我就证明给你们看。他对和尚们说:“只要你们为我粉刷一面墙壁,你们就等着收钱吧!”和尚们一头雾水,虽然不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最后还是照着顾恺之的指示,为他粉刷了一面墙壁。

白墙粉刷好之后,顾恺之带好工具,钻进古寺里面撸起袖子加油干,花了差不多一个月时间,精心描绘了一幅佛经中传说的学问渊博的维摩诘居士肖像。画作即将完成之时,顾恺之通知寺里的和尚们打开山门,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各路媒体前来报道,欢迎广大朋友们前来参观。原来,顾恺之要“点眸子”,为这幅画画上完美的句号。他对和尚们说:“开山门的第二天,你们请来参观的人捐钱,第一天捐十万,第二天捐五万,第三天之后随便捐。”

“新闻”发出之后,果然观者如潮,大家都要一饱眼福,看看这幅画在墙壁上的巨作有多传神。顾恺之在人潮面前挥笔点睛,维摩诘像顿时栩栩如生,光照全寺。前来观赏的观众都被深深震撼,纷纷捐钱捐物,没多久就捐足了一百万。顾恺之利用自己的画作和名气为寺庙的营建筹措资金,这和当今的明星开演唱会给灾区募捐的做法非常类似。

此事之后,顾恺之一跃成为当时画坛最具影响力的青春“爱豆”,顺利出道。连诗圣杜甫也写诗赞叹道:“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直言自己对顾恺之作品的喜爱。

妙手丹青

据史料记载,顾恺之的作品有七十多件,这些作品涉及历史故事、神佛、人物、飞禽走兽、山水等众多题材。但是这些作品大都散失了,流传至今的只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和《烈女仁智图》三幅画的摹本。这也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卷轴画。

《女史箴图》的灵感来源于西晋文人张华创作的一篇名为《女史箴》的文章。小顾同学读完这篇文章后灵感迸发,用自己的丹青妙笔将这些故事转化为视觉可见的形象。

“女史”是当时宫廷中的一种由女性担任的官职,她们主要负责制定一些规范妃嫔言行的规章制度,类似于在宫廷里工作的妇女主任。“箴”就是用于劝诫的格言。

当时,西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贾氏大权独揽,凶狠狡诈,荒淫放纵,宫廷内外的风气也逐渐恶化。朝中大臣张华搜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编成九段文字组成的《女史箴》,以女史的口吻告诫宫中的妇女都应该遵守忠君敬神、恪守妇道的基本行为准则。这篇文章也成为后来著名的道德箴言,产生了巨大影响。

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分为九段,和文中的九段文字分别对应,每幅画面都完美地诠释了文字的含义。其中有一幅画面描绘了女子在镜前梳妆的场景,并写有文字,提醒人们不能只注重修饰自己的外表,还要注意内在修养的提高,要做一个兼具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全人。

顾才子笔下的宫廷妇女,一个个都衣带翩翩、姿态优美。欣赏完这些画我们都不得不佩服顾恺之对线条把控的超凡能力。他的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灵动飘逸,充满灵动感和韵律感。那些看上去十分简洁的线条却有着极强的造型能力,人物动作、神态和衣服的褶皱都能被勾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有人用“春蚕吐丝”来形容他的绘画,实在是十分贴切。

顾恺之《洛神赋图》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曹植的《洛神赋》。这篇文章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曹植年轻时喜欢一位美貌女子甄氏,但是这位女子最终嫁给了曹丕,后来又不幸早亡。有一次曹植路过洛水,夜宿舟中,恍惚之间竟然看见甄氏美女凌波而来,风度翩翩,好似洛水女神。曹植猛然一惊,从梦中醒来,后来根据自己的回忆创作出这篇感人至深的《洛神赋》。

顾恺之的绘画分为三个部分,展现了故事步步推进的全过程。从曹植见到洛神到洛神离去,再到曹植悻然而返的过程,展现了作者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天才画家顾恺之在画面营造上极尽巧思,他一共塑造了61个人物,分别安排在画面中的不同位置,疏密得宜,情态生动。洛神的形象更是美丽典雅,楚楚动人,她驾着六龙马车在水面疾驰,四方有鲤鱼和其他神灵怪兽守护,显示出浓郁的神话色彩。

《洛神赋图》成功地描绘了人物活动的环境,山石、树木、河流、马匹等元素都画得生动逼真。这精湛的绘画水准、巧妙的结构布局、非凡的艺术想象力都显示出顾恺之卓越的艺术才华。

迁想妙得

顾恺之身怀绝技,号称才绝、画绝、痴绝“三绝”。他的画绝不仅体现在他精湛的绘画技法上,也体现在他能够利用人物的形象特征来为之搭配适合人物个性的环境。

顾恺之曾经为裴楷画像,在他的面颊上加上了三根毫毛,经过艺术加工后的裴楷显得格外有神,呈现出英俊而有学识的卓然风采。自此,颊上三毛成为裴楷独特的标识,就像齐白石笔下的虾,经过画家的艺术加工后反而比真实的原物更显生动传神。

谢鲲是寄情山水、淡泊闲适的隐士,顾恺之在为他画像时就有意把他放置在岩石和丘壑之间,在与人物性情相适应的环境中更能凸显出人物所特有的性情品质。

在生活中,天才少年顾恺之是一个富有智慧、幽默豁达的人。《晋书》记载说他“好谐谑”。他曾经担任大将军桓温的幕僚,桓温死后,他去桓温墓地拜谒,作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表达出他对桓温功绩的崇敬和对其去世的惋惜。有人和顾恺之开玩笑,问他,大家都知道你和桓温感情很深,他去世的时候你是怎样哭泣的,能描述一下吗?顾恺之答道:“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以坦荡幽默的语言直言自己内心的悲伤。

之后顾恺之又在殷仲堪处任职。有一次顾恺之回家探亲,殷仲堪送了他一条帆船。行走到一处叫做破冢的地方后不幸遇到了风浪,船翻了,所幸没有人员伤亡。大难不死的顾恺之给殷仲堪写信道:“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帆船无恙。”他把“破冢而出”寓含的死里逃生之意和“破冢”这个地方联系在一起,显得机智诙谐。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方面也卓有建树,他留有《论画》《画云台山记》等画论,提出“迁想妙得”“传神写照”“以形写神”等重要的美学命题,这些都成为中国绘画美学的重要理论。他主张绘画主要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重视对象的体验、观察,通过迁想妙得来把握对象的内在品质,在形似的基础上以形写神。

顾恺之的绘画作品及其理论,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的风度让人景仰,他的作品让人赞叹,他的理论更让人涵养无穷。顾恺之以后,一代代丹青妙手沿着先贤的足迹不断前行,共同描绘出灿烂中华文明中的一幅幅锦绣画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