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闪电战、拿破仑和吉利汽车:战术是如何决定战略的

 新用户2307qzQG 2023-09-08 发布于上海

战术决定战略:从坦克到闪电战

闪电战的核心是坦克,但是坦克并不是最早出现在德国。即使在各国军队都装备坦克后,德国的坦克也不是数量最多、装甲最厚的。

李德哈特在《隆美尔战时文件》中写道:

与一般人想象的完全相反,德军并不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而他们所能调集的兵力,甚至还不如对方。德军只剩136个师可发动攻势,但是对手,包括英法荷比四国兵力在内,相当于156个师。
 
德国战车共有2800辆,而联军在4000辆以上。当时法军战车的装甲厚度在40-60毫米之间,而德国的中型战车只有37毫米。
 
在德军的136个师当中,只有10个是装甲师——但是利用这一点微弱的兵力当矛头,已经完全决定了整个战役的胜负,而德国的其它军队,只不过是配合装甲部队而已。
 
在比利时境内的3个法军机械化师,本来奉命向我们进攻,但是这个命令却未能付诸实行——因为有相当数量的战车都已被分散用在各处去支援步兵作战了。至于英国方面,他们在法国只有10个战车营,也都分散给各个步兵师了。
 

坦克是英国发明的,坦克数量最多的是英法比荷联军,坦克装甲最厚的是法国。但是把坦克用得最好的是德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我们认为其中的哲学就是:战术决定战略,战略推动战术。

坦克在法国那里只是战术,顶多只是有效战术。这种军事哲学在行动上的表现是,坦克被平均分配到步兵营中,作为步兵作战的辅助。这个时候战术还没有升级为战略。

坦克在德国那里是战略核心,坦克被集中使用,步兵装上卡车跟着坦克前进。这个时候坦克已经从有效战术升级为战略了。

步兵的行军速度,一昼夜极限奔跑大约是130公里。坦克的速度是一小时70到100公里,一天10小时能跑700多公里。所以导致在两军对战时候经常出现一辆或三辆法军坦克对战20辆德军坦克的局面。

法国的坦克整体数量很多,但是被德国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

正是靠着对坦克的战略性认识和使用,德国才可以在坦克数量、质量不如对手的不利局面下屡次获胜。

在《隆美尔战时文件》中,李德哈特指出:盟军不仅犯了用坦克配合步兵的错误,还犯了分散兵力的错误。德军能快速地、大范围地调动兵力,靠的是发达的铁路网络。

火车,和坦克一样,都是英国人发明的。甚至德军扬名世界的闪电战,最早也是英国人提出的。

在有效使用铁路的态度上,也只有德国将之升级为国家战略。

李德哈特是杰克·特劳特很推崇的军事理论家,《隆美尔战时文件》是任正非推荐的战略三部曲之一,另外两本是《闪击英雄》和《失去的胜利》。

《营销革命》这本书提出了战术决定战略、战略推动战术的营销哲学。它认为战略存在于有效战术之中,战略制定者需要深入一线市场去寻找它,而不是在办公室里凭空想象。

军事理论的落后,让法国在二战中处于下风。但是法国历史上也有过战术决定战略的实践,只是当时的人没有把实践总结为理论,后人也就没有传承下来。

《商战》中提到拿破仑在34岁就成为法兰西皇帝,其关键是在战争中把大炮这个有效战术升级为战略。拿破仑是老天给法国人的军事天才,但是法国人并没有把天才的行为转化为理论。

这一点可能是德国人看得更清楚。德国的军事战略家克劳塞维茨说,天才不需要理论,理论需要天才。

稍微说句题外话,很多人不重视理论,觉得有实践就足够了。其实如果是天才的话,确实用不到理论,就像拿破仑这样的。但是多数人不是天才,甚至就是普通人,还要学人家不重视理论学习,那就太遗憾了。

战术决定战略:青年拿破仑成为法国皇帝

在18世纪末,有皇家血统和皇室姻亲的年轻人绝不会想参加炮兵部队,因为那可是嘈杂、肮脏、费力的苦差事。那时的高才生们都乐于参加骑兵部队,身着精美的制服,骑在马上耀武扬威。

然而,战争在战术层面上发生了变化。当时的骑兵除了用来侦察,在大型的陆军作战中几乎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从来没人用骑兵突破过英国人的方阵),最具战术意义、杀伤力最强的武器是大炮。

没人比拿破仑·波拿巴更懂得这一点。这位前炮兵军官在24岁就当上了将军,34岁时登基称帝。
 
拿破仑战略的高明之处在于大炮的运用,他可以使大炮起到最大的战术效果。拿破仑坚持发挥炮火的机动性,在尽可能近的范围里集中火力,在敌人的阵线上为自己的步兵和骑兵轰开一个缺口。
 
——《商战》

1807年的弗里德兰战役,拿破仑下令30门大炮向前推进到距离敌人120米时,一齐开火施行齐射 。25分钟内,正面俄军阵地的4000多人被击溃。

1813年吕岑战役,拿破仑又集中了八十门火炮,一口气发射炮弹三万九千发,普鲁士、俄国的联军全面崩溃。

法国也有坦克,德国也有坦克,为什么是德国的坦克占上风?因为德国对坦克是集中大量使用。

俄国也有大炮,法国也有大炮,为什么是法国的大炮占上风?因为法国对大炮是集中大量使用。

战略级的重视和战术性的使用,看上去一样,本质上差别很大。我们经常在咨询中听到这样的回应:你这个想法我们也试过。

这其实就是没有区分战术和战略。你只是想过,试过,这是战术性的使用,不是战略级的重视。

法国也可以说,坦克我们也有。俄国也可以说,大炮我们也有。然后把失败归罪于战士的执行力不行。

就像创业者把商业失败归罪于团队执行力一样。事实上,真正的战略是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例如小罐茶的小罐子,很多茶叶品牌也在模仿,但是你除了小罐子还有小盒子、小坛子的包装,顾客就不会认为你是这个品类的代表品牌。你这是在给小罐茶教育顾客。

例如飞鹤奶粉的更适合中国宝宝,其实这个战术在贝因美那里也出现过,但只能处于战术级别。只有飞鹤奶粉把它升级为战略。

例如经济型SUV这个品类,所有的汽车企业都有。但是只有长城用专家品牌哈弗来代言这个品类,并且聚焦企业资源去推动这个品类。

错过这个品类机会的车企,尽可以说:这个车型我们也有,错过机会不是我们决策失误。

回顾哈弗汽车、飞鹤奶粉、小罐茶的案例,我们会发现在商战中,历史总是会重复。

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从历史中获得的教训就是我们不会吸取教训。

比拿破仑更早的16世纪的英国,也有人践行了战术决定战略的军事哲学。同样重复的历史是,他们也没有把实践升级为理论。

1560年,英国伊丽莎白一世登基,英国进入大航海事业的时候,距离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外扩张已经过去了68年。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美洲,西班牙就起跑了,随后葡萄牙跟上。

日不落帝国要崛起,就必然和老牌霸主竞争。一场海战不可避免,经历过数次交手之后,迎来了决定性的时刻。海盗出身的德雷克船长带领英国海军,和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进行决战。

双方的实力对比是这样的:英军有34艘皇家海军战舰,60艘私人战船,共有作战人员9000多人,全部是船员和水手。战舰船体小、速度快,火炮数量多、射程远。

西班牙人有130艘战舰。总吨位58000吨,火炮2400门,射程短,威力大。船载陆军19000人,加上海员和奴隶一共6万人。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英军必败无疑了。杰克·特劳特也说过,上帝站在人数多的那一边,战争中总是人数多的那一方获胜。

火炮是一个有效的战术,但是在西班牙那一边,火炮只是一个战略部分。火炮的作用是双方接近时攻击对方,然后趁对方防守不力登上对方的战舰,展开肉搏战。

但是火炮在英军这里,由战术上升为战略。德雷克说,海上的事就要在海上解决,跟步兵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在西班牙人眼里,海战只是陆战的延伸,他们的战术是接近对方炸沉船只,或者到对方的船上展开陆战。

在他们眼里,对方的船只就像陆地上的城堡,要做的只是用大炮轰开城门,冲进城堡或船只展开肉搏战。

而在德雷克的眼里,海战就是海战。发挥英军火炮射程远的优势,不给西班牙人靠近的机会。为了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极致,德雷克让船队首尾相接,形成一线队形,直接在远距离炮击对手。西班牙人的炮火射程短,根本构不成威胁。

最终大获全胜。

二战后期的德国在美国的绝对空中优势兵力下,它的坦克就成了一堆废铁。因为美国强大的工业制造能力,源源不断地造出大量飞机。飞机作为新的有效战术,对坦克的优势是降维打击的。

新的有效战术总是会不断出现,骑兵、飞机、无人机,曾经都只是侦察用途,但是随着制造能力的进步和军事理论的进步,它们都被升级为战略核心。

对企业来说,新媒体像微信、抖音、外卖、元宇宙等等,都有机会从有效战术升级为战略。

太二酸菜鱼总部有100多人的团队,专门在用户群里和粉丝聊天。每个人管10个群,每个群500人。

完美日记不只是在小红书和B站上投广告,它还招聘大数据分析师,洞察社交媒体上的用户需求变化。它的专职用户服务团队也有100多人。

这就是对新媒体这个有效战术的战略级使用。很多人对新媒体的理解,只是组建十几个人的团队写软文或拍视频,这种档次的理解就跟英荷海战中的荷兰、二战时的法国是一样的。

战略就是占据优势位置

是不是所有的有效战术都能升级为战略?当然不是。

王老吉在找到预防上火这个定位之前,曾经发现过“吉庆礼品”和“火锅伴侣”的有效战术。

在温州市场,王老吉、旺仔、百威这些品牌因为名字中含有吉庆的文字——吉、旺、威——而被当地人当作礼品赠送,图个吉利。因为这个原因,王老吉销量很好。

但是这个有效战术并没有升级为战略,因为在全国市场没有这样的认知基础。

火锅伴侣也是有效战术。事实上后来的王老吉就是从火锅这个渠道进入市场的,凉茶能够预防上火,火锅容易引起上火,定位为火锅伴侣几乎是天作之合。

但是咨询公司认为,这样做能取得早期效果,但是不利于凉茶走出餐饮渠道,成为普适性的饮料。

并不是所有的有效战术都能升级为战略,只有那个能够占据优势位置的有效战术才可以。

怎样才是占据优势位置?这是另一个话题了。让品牌在顾客认知中占据优势位置,这是品牌定位的终极目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综合的工作。

配称:围绕战略设计的运营活动

《营销革命》中说:

“自下而上”战略的重点是组织本身的改变。没有产品、服务、价格或渠道方面的改变,任何战略都将变为一串毫无意义的文字。

传统“自上而下”战略的重点是外部环境的改变。“为了实现市场份额增长10%的目标,我们必须提升品牌喜爱度”,具有传统思维的人会这样说。

换言之,你自己无须改变,而是要努力去改变市场。这是“自上而下”思维最糟糕的情况。

我们看看法国在大炮这件事儿上做了哪些组织上的改变。

大炮刚出现的时候,没有职业军人来使用它们。各个国家都是用技术工人来操纵它,这些人缺少作为军人的专业精神,没法上战场。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成立了专职炮兵团,把军队划分为步兵、骑兵和炮兵三大军种,实施协同作战。这个时候的炮兵团还不是主力部队,它是配合步兵和骑兵的兵种。

后来法国接管了古斯塔夫留下的约8 000人的军队。拿破仑在古斯塔夫的军事体制基础上继续建立了炮兵旅,这一改革使炮兵从“辅助部队”一跃成为独立兵种。

1776年法国建立了专业炮兵学校,教育青少年学习炮兵理论、掌握炮兵技术,拿破仑就是炮兵学校的毕业生。

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建立了皇家科学院,根据伽利略提出的弹道原理,对火炮进行技术改良。

在亨利四时期,法国军队拥有400门火炮,路易十四时代火炮数量增加到了7 192门,路易十六时期火炮数量达到了10 007门,拿破仑时期的火炮数量增加到了27 900门。

从大炮数量、大炮制作技术、炮兵学校到炮兵旅,法国为大炮这个有效战术做足了配称。

做足配称的效果,是让竞争对手难以追赶。飞鹤奶粉为“更合适中国宝宝”这个定位做的配称,是一年30万场的地推活动。

吉利汽车的有效战术

说到吉利汽车,你能想到什么?

很多人想到的是收购沃尔沃,很让国人感到振奋。还有就是李书福的“汽车疯子”的故事,他说“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加俩沙发”,还有“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等等这些印象。

我们跟吉利的项目经理们交流的时候,他们说的是吉利的性价比特别高。常见的办法就是“堆料”,别人用10万的成本造车卖15万,吉利就用12万的成本造出来,卖13万。

很多比较懂配置的顾客都会选择吉利。但是品牌形象比较一般,不像合资车开着有面子。

持续深入了解后,我们发现在一线市场的三个有效战术:

一个是“不试不卖、不比不卖”,吉利的高端品牌中国星上市的时候,把中国星和同级别的合资车摆在一起,让顾客试驾之后再做决定。顾客试过之后再看两台车的配置,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吉利。

另一个有效战术,是来自认知市场的调研。吉利已经和“收购沃尔沃”“民族汽车骄傲”的标签深深绑定在一起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强的已有认知,也足以应对竞争对手。

在2021年,吉利汽车年度销量已经超过上海通用,位于第三名。对吉利来说,下阶段的任务是代表国产品牌进攻合资品牌,瞄准竞争对手的固有弱点创建定位。

除了“不试不卖、不比不卖”的有效战术和“收购沃尔沃”“民族汽车骄傲”的认知标签,我们还发现一个很常见的有效战术:销量领先。

截至2021年底,吉利汽车已经累计销量超1100万辆,遥遥领先于其他自主品牌,是妥妥的国产汽车销量冠军。

很多人对销量遥遥领先的说法感到审美疲劳,说定位公司搞的策略都是销量领先这一招,缺少差异化。

其实,如果放在全国的范围内看,强调销量领先的广告并不多。你之所以觉得很多,是因为你很关注定位式广告。

更重要的,是销量领先的广告语效果很好。当顾客听说吉利汽车已经累计销量过千万的时候,就会对品牌产生很多信任感。因为这么多人都买吉利了,那说明产品本身很好,不然为什么这么多人买?

金杯银杯不如用户的口碑,销量领先就是用户口碑的最真实体现。我们直接说结论:

吉利汽车

民族汽车代表品牌

累计销量超1100万辆

连续5年自主品牌销量冠军

更好汽车,当然更多人选择

在执行层面,我们建议把“不试不卖、不比不卖”的有效战术执行到最大化。最大化的意思是,最好能做到飞鹤奶粉对商场地推的一年30万场那样。

有人会说,这个策略不怕被竞争对手抄吗?不怕,因为这就是定位理论里讲的占据优势位置。你的优势位置是别人抢不走的。

就像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公开发表的,日本人也能看到,但是也没办法。最好的战略就是打明牌也能赢。

吉利汽车是性价比最高的品牌,不管是跟自主品牌比还是跟合资品牌比,从配置上看没有对手。所以其他品牌不会傻到和吉利汽车比配置。

民族汽车代表品牌的定位也是实至名归,因为是自主品牌销量冠军。有人说那红旗和比亚迪呢?红旗汽车,是民族汽车高端品牌。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代表品牌。

战略定位的最终目的,不是把竞争对手都打败,而是占据一个合理的生态位。老虎不会把狮子灭绝,他们都有各自的生态位。我们常常看到的悲剧是,很多品牌放弃自己的生态位,去抢占别人的,或者明明有好的生态位不用,每年尝试一个新的创意。

我们认为战略存在于有效战术中,决策者要深入市场一线去寻找那个能够占据优势位置的战术,并将之升级为战略。要围绕这个有效战术,完善企业配称,也就是根据这个核心重新调整内部运营活动。

我们也要提醒的是,通过有效战术制定战略,只是战略制定的方式一种,不是唯一方式。也不是所有的有效战术都能升级为战略,只有那个能够占据优势位置的、瞄准对手固有弱点的才可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