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读: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

 学院2009 2023-09-08 发布于北京

原创 动力部 、EHS部 首席EHS官组织 2022-07-29 18:14 发表于福建

,时长04:01
双控机制的背景

01

我们国家的多数省市近几年都先后出台了与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指导文件,2021版的安全生产法中也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写进相关条款。

现在大家习惯把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治理体系简称为双控体系,所谓的双控就是控制风险和隐患,而风险与隐患事实上并不是两个体系,他们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关系。

我们想高效的做好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和风险管控工作,首先要对风险与隐患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辨识清楚,此后开展的风险分级工作和隐患排查工作才能有效,有的放矢,直击要害。

02


今天的第一个理念是有风险源必有后果。为了降低因为风险源而导致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风险源和后果之间通常会设置一些屏障。也被称为保护措施,他们就是瑞士奶酪。

这些奶酪每张奶酪代表着一层保护,奶酪上的空洞代表着保护措施中存在的漏洞,这些空洞的位置、大小并不是固定的,危险源就像一个不间断的光源,当每个保护层上的空洞同时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危险源就会像光源一样瞬间穿过所有的漏洞,将其危险性释放出来,导致事故后果的发生。

初始事件


在瑞士奶酪图上,我们认为需要再加上一个概念,初始事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例如人的操作失误或是泵的故障、跳停等,它被触发后,本应受控的风险源由受控状态转变为不可控,并导致严重后果。在没有初始事件的时候,即使这些奶酪上的漏洞存在,也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例如压力容器内的压力正常时,即使安全阀故障也不会有严重的后果发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将奶酪涂上的这些孔洞,也就是保护措施上这些瑕疵称之为隐患的原因。触发风险源有稳定到不稳定的原因千千万万,在高风险生产制造行业,主要是人的操作失误,设备故障、仪表或控制回路故障以及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包括供应工程的水电气供应故障或是气候的,他们是导致风险原因从受控状态转化为偏离正常范围的异常状况的原因。例如给反应釜降温用的循环水的调节阀故障,会导致反应釜内的温度持续上升,并引发可能的超压破裂的后果。

风险辨识

               本期就解读到这,下期见~

Made by:黄艳、卢琦阳、江志坚

解读: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下)

原创 动力部、EHS部 首席EHS官组织 2022-07-29 18:14 发表于福建
,时长03:07


1

大家好,我是来自动力技术部空调科的卢琦阳,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第二期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治理的小知识。

各个地区监管部门和企业自身都在大力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但对于如何排查隐患,主要依赖排查者自身的经验,或是制定一些检查标准清单,要求排查者按图索骥。

其实,对于提高员工隐患排查能力的最好的方式是让员工自己充分理解隐患是什么,那么他就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主动的去发现以任何形式、任何形态呈现出的隐患。而不仅仅是靠过去的工作经验,或者是公司与监管部门提供的薄薄的几张检查清单。我们应该从风险分析的根源上了解隐患是什么,然后稍微借助一些外力,例如检查表之类的东西,逐渐形成你自己对自身工作场所隐患的理解,从而实现尽量不留死角的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治理第一个要关注的是隐患的四种类型:

一、最表象的就是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和现象;

二、导致事故发生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

三、导致事故发生后果扩大的人的不安全行为;

四、导致事故发生后果扩大的管理上的缺陷。


我们通常在隐患排查过程中过于关注对1违规和2物的危险状态的检查发现,对3人的不安全行为,尤其是,4管理上的缺陷发现不够,我们需要在发现了一些表象上被认定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缺陷之后,稍微多问一下为什么会发现这一类人或物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说的管理上的缺陷。

另外,要将我们有限的精力和资源在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集中到瑞士奶酪图的两个概念,初始事件保护屏障。隐患一定是藏在他们俩之中,思考与检查那些会导致初始事件在工作现场发生可能性上升的人、物管理的问题。例如,为何我们工厂频频出现转动设备故障,并导致随后一系列的安全与稳定生产的问题。转动设备的故障是人的维修保养有问题,还是一开始的设计选型就有问题?当然,对于那些会导致保护屏障故障率上升的人物管理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隐患。

本次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收看~

Made by:黄艳、卢琦阳、江志坚

EHS分享 ║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原创 产销部、EHS部 首席EHS官组织 2022-06-28 18:28 发表于福建

2022年安全生产月

遵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

,时长02:07

     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会通过安全生产法修正案,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新安全生产法》首次提出双重预防机制,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双重预防机制的相关知识。

Q1:什么是双重预防机制?

    双重预防机制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合称为“双重预防机制。

Q2:为什么要提双预防机制?

    建立双重预防机制,一方面确保公司满足合规性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安全管理提升的必经之路,即强调风险预控、关口前移,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公司关键环节抓取和防范的能力。

Q3:双重预防机制如何实行风险分级?

     按照一类危险源与二类危险源分类。

      一类危险源指的是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量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特点为已经客观存在、无法消除、受约束,有一定的防护措施。

      二类危险源指的是导致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控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主要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不良环境、管理因素等。

ꔷ 举个栗子 ꔷ

很多人认为一类危险源是PI液,二类危险源是未佩戴低温手套。

但一类危险源其实是冷冻冰箱,冰箱导致PI液低温。

以上就是本次的分享

Made By:林磊、叶先烽、马瀚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