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50多岁的老头,居然打破了戴森垄断,每年卖上千万台高速电机,赚钱赚麻了

 蓝鲨消费 2023-09-08 发布于北京

这个50多岁的老头,居然打破了戴森垄断,每年卖上千万台高速电机,赚钱赚麻了

原创 陈若男 蓝鲨消费 2023-09-07 15:33 发表于北京

图片

本文共计

2992

|

阅读需要

6

分钟


蓝鲨导:高速电机的核心是声音和产品结构。

作者 | 陈若男

编辑 | 卢旭成

说起戴森,很多中产消费者会为之眼前一亮——这是全球公认的优质消费科技品牌。戴森也确实凭借领先的高速电机技术,让它的产品可以做得更小、更漂亮,但使用效果却更好,成本更低。很多创业者羡慕戴森的高利润,但发现无论如何都山寨不到那么好的品质。

偏偏有一位年过半百的创业者,却敢于摸着“戴森的石头”过河,硬是用新的技术路线,研发出媲美戴森的高速电机,让中国的小家电和个护品牌有了追赶和反超戴森的机会。

这个创业者就是深圳中驱电机有限公司匡纲要。近期,中驱电机又拿到了中力资本和头头是道投资基金等知名资本的B轮投资。

8月17日,恰巧是中驱电机7周年纪念日,蓝鲨消费《蓝鲨面对面》连线了中驱电机创始人兼CEO匡纲要。

01

50岁老兵“硬刚”戴森
在中驱电机创立之前,匡纲要早已在电机领域默默耕耘多年。从1992年在大连理工大学完成硕士学业,到加入日本微型电机公司,他在电机行业的各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日本微型电机公司的13年里,匡纲要深入参与了生产管理、工程技术研发、精益生产和品质管理等工作,为他今后的创业积攒了宝贵的资源。2005年,他从大连来到深圳,加入某著名民营电机企业,担任技术副总,为企业带来了高速发展。

这中间,电机产业链也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从大连到长三角、珠三角,电机产业的转移助推了匡纲要的创业进程。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50岁的匡纲要看准了机会,2016年创立中驱电机,一路开挂。这一年也被他视为人生下半场的“天命”之年。

02

传统技术路线突围
戴森吹风机以及其在吸尘器领域的知名度在众所周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戴森投入了高达30亿元的研发费用,创造了多款引人瞩目的高速马达,成为了该公司的核心创新。

2016年戴森在日本发布了第一款高速吹风机,其中的核心零部件为马达(高速电机)。与传统的有刷直流马达相比,戴森的马达不仅每分钟转速高达11万转,而且其重量仅有54克左右。此外,它还采用了无刷电机技术,通过数码脉冲技术产生电磁力来驱动转子旋转。这样的创新投入,使得戴森在吹风机和吸尘器领域获得了绝对的技术地位,形成了强大的专利壁垒,甚至在全球高端市场中形成了垄断地位。


中驱电机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高速电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2017年开始研发,并选定高速电机这一细分赛道,跟踪戴森的前沿技术。

当时,这一赛道的企业无非有两种选择:一,直接抄袭戴森的专利技术,但这并不是匡纲要所希望的,而是希望能够独立自主,研发出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从2017年到2019年,中驱电机花了3年的时间,来突破戴森的专利技术;从2019年到2021年,又花了两年时间,来解决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工艺问题。

匡纲要透露,研发的过程很曲折:一开始,他们试图弄清戴森技术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并想尝试以戴森的技术为参考,用另外的方式去实现这些功能。因此,第一期的产品还有明显戴森的痕迹,从专利角度来说有很多问题;随后,研发团队又进行了第二次开发,但研发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电机的声音、寿命问题,不良率也很高。这时,研发团队似乎看不到未来,只能硬着头皮不断的进行实验,寻找技术的突破口。

反思整个过程,他们发现,如果换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问题会变得更简单,思路和方向也更清晰,如果总是把注意力放在戴森的产品和技术上,总是会把问题弄复杂,进而迷失方向。匡纲要指出,突破戴森专利技术的关键点,在于找到了研发高速电机的底层逻辑:不去想戴森的技术如何实现高速,而是去思考传统电机为什么不能实现高速。

他们发现,传统电机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但都没有实现高速的功能。如果顺着戴森的思路去研发,达不到要求。经过深度思考,匡纲要和团队发现,传统电机由于声音和寿命的难题,从而使得马达转速较低,故无法实现高速。中驱电机一开始也面对了这个难题,但为了避开戴森的结构,匡纲要和其团队做了无数次实验,试着从不同的方面去做一些改良和创新。

主要是两个方面:

1、声音。匡纲要和团队从材料、加工精度、产品结构、电磁学、流体仿真、电磁仿真等多方面去深度思考利于吸音的材料。经过无数次反复试验,最终他们找到了新的减震降噪材料,这是中驱高速电机声音柔和、没有高频音和金属音的关键。

2、产品结构。高速电机旋转的时候转速最高可以达到11到12万转,这就要求结构平衡好。如果达不到平衡,就会产生很大的震动(共振)。为此投资500多万元添置20多台高精密平衡机,对转子做100%动平衡检查与加工;

他们还做了很多工艺上的创新,随后又发明了内转子结构,也就是传统马达的结构,成功避开了戴森的单相结构。


三年时间里,经过无数个不眠之夜,最终创新地利用传统马达的两极三相结构,避开戴森技术同时,成功研发出高速电机。目前已经获得了日本和韩国发明专利,欧盟与美国的发明专利也已经通过专利审核。国内的专利已经获得34项。前不久,中驱电机获得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荣誉称号。市场占有率也位居全球前列。

传统电机和高速电机的本质差异在于结构的不同——戴森采用了单相悬臂梁结构,而中驱电机采用传统马达的两极三相结构,这一差异进而导致两款电机在控制方法、驱动原理、实现路径的不同。

匡纲要坦白,研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烧钱的过程,也是一个折磨人的过程,虽然痛苦,但主要是看能不能坚持下来。最初,中驱电机团队里只有七八个人,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研发,反而恰恰是因为团队足够小,明白只有创新才有活路,所以创新动力十足;再加上团队成员过往经验十足,技术背景强,愿意坚持和拼搏,没有出现大企业里工程师研发动力不足、遇到困难容易逃避的问题,所以在最开始的几年时间里,面对同行激烈的竞争,他们幸运地活了下来。

在创办企业之初,面对工程师到企业家这一身份的转变,匡纲要认为是有很大挑战的。由于工程师和企业家的工作逻辑有很大不同,他透露自己在创业之初并不是很适应。作为一个企业创始人,内心要足够强大。企业家要承担更大的责任,需要思考企业如何“活下来”,并且要找到合适而且正确的方向,带领团队做正确的事。

匡纲要说,一开始是在黑暗中逐步摸索,方向也没有很明确。实际上,在确定做高速电机之前,匡纲要和其团队曾为摩拜共享单车、OFO共享单车提供智能锁电机。成本低、技术也没有很难,所以很成功地赚取了创业的第一桶金。这也为后来开启高速电机的研发做了一定的资金储备。

03

系统化服务
由于技术过硬,再加上高达95%的良品率,中驱电机迎来了第一个种子用户——日本松下,全球知名的吹风机产品品牌商。这个品牌对突破戴森技术的高速电机很敏感。在这之后,中驱电机逐渐打开了海内外市场。目前全球知名品牌都在与中驱电机合作中。由于很多客户寻求整套产品的解决方案,中驱电机逐渐形成了结构研发团队,帮客户设计成品。
这样,中驱电机从一个单一做马达的企业,慢慢进化成了一个优秀的产品系统方案的服务商。中驱电机不生产成品,但是给客户提供系统的成品解决方案。中驱电机的高速电机实现了产品系列化,外径25/27/29/32/36/40/50/60;在深创投、高新投、小米、希杨资本、中力资本、头头是道等国内知名资本的助力下,生产实现了自动化,这是目前国内唯一实现自动化生产的高速电机企业,为实现走出国门,在东南亚、欧盟、南美、北美建立生产基地打下良好基础。

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匡纲要说,除了给电吹风等国内外企业和品牌提供高速电机外,中驱电机还瞄准了两个机会:一个是半导体晶圆加工,一个是工业类的(例如高速数控机床);半导体晶圆加工用高速电机目前都是在海外采购,因此,中驱电机未来的发展道路依然值得期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