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在《晚熟的人》书后

 读睡 2023-09-08 发布于湖北
读后感



写在《晚熟的人》书后

昨天,我收到从网上买的莫言的《晚熟的人》。在此之前,有买过他作品全集,其实主要是收集他的长篇小说。后来又买过他的长篇小说《蛙》,这个长篇我是从头到尾认真看完的!此外,我看过莫言的一些短篇小说,大概我的藏书库里也有他的其它作品选。

莫言的作品,是共和国的一面镜子。有了它,我们能照出这个时代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似人非人的东西。没有它,我们虽然时时刻刻感受到它们存在,却没有能力没有勇气没有思路将它们表述出来。

我想,大家诟病莫言小说,大概主要是因为他的小说不似我们习惯认识的小说,而更像是旧式小说——故事。莫言并没有在文体上去花太多心思,他的着力点是在讲故事,讲现实生活真实故事中的人性,深度地将人性在残酷社会中暴露出来。他暴露这些隐藏在看似松散、人情世故、虚假温和表层下的那种处处勾心斗角、致人死地、恶毒而阴险的人性本真。

故事也罢,小说也罢,杂文也罢,这些已经不是核心问题,也不是评定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才能和技术娴熟与否的标准。再说,这种标准又有什么价值呢?遥想当年,鲁迅就他写的各种文体都编辑在一本本杂文里,谁曾批判这种做法?!——过于计较文体的归属,过于计较小说新旧形式,或过于计较莫言小说叙事模式,已经远离了欣赏的初衷,也远离了莫言与你之间的“对话”意义。

了解古今中外文坛名家,我们不难发现,莫言就其写作气度而言,与两个人最为相似,一个是鲁迅,一个是卢梭。鲁迅把矛头主要对准外头,对自己家的人,对自己家的亲属圈,几乎很少去写,去批判。直到今天,我们似乎都认为鲁迅家还是内部和谐的,除了二弟不争气外,大家都还比较和睦,起码不似莫言笔下那么矛盾尖锐。其实,这是假象,鲁迅家的那些家族“故事”其实也是一地鸡毛。

鲁迅毕竟是生活在“绍兴师爷”圈子里,家丑不可外扬,所以,一地鸡毛也尽量不提。

莫言大概是发现了这个鲁迅漏洞,觉得倘若有了灯下黑,那么,要想拯救、哪怕是教育他人几乎都是不可能的。世人总会出人意料地说:别学鲁迅,他抛妻弃母,跟自己学生搞到一起,已经道德败坏!父志子承,鲁迅儿子做了什么?至于他孙子,据说五十岁之前都是浪荡子,老了后,混不下去,摇身一变,钻进了鲁迅研究会,吃起了坑爷饭!……于是乎,鲁迅的伟大作品的伟大影响力被世人轻轻一推,就显得轻若鸿毛。君不见鲁迅的作品越来越少出现在课本了吗?!君不见所谓鲁迅文学研究院不过是学习政治文艺讲话的宣教场嘛!

是的,我觉莫言最像卢梭,这个法国启蒙运动的先贤,这个浪漫主义运动的鼓旗手,这个现代西方社会制度的起草者,这个人类现代文明的奠基者!他,卢梭也是第一个将笔头对准身边人的伟大的文艺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卢梭和莫言一样,自他的《忏悔录》出来后,他就一直饱受西方世界文化人的诟病!因为,卢梭把那些本来应该成为后人崇拜、歌颂、镀金的先贤们的诸多丑陋之事,都一一记录在册。他的《忏悔录》像盘古开天辟地的巨斧,把那种在虚假、造假、迷信、虚荣、鼠尾续貂等种种灯下黑系列统统斫碎。就像,一向以贵族知识分子自居哲学家罗素在面对卢梭的作品所揭露的前代贵族精神丑陋病态,他便觉得像是被卢梭狠狠抽了耳光!

莫言的作品,无疑是国人的一面镜子,让我们从此不再认为自己真的是“人之初,性本善”,也不再让我们动不动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人设的幌子。中国人,说白了也是从“猴子进化来”的,而且,从未比他国人进化的更早一些,更美一些。……一切需要冷静下来,通过镜子照照自己,作为人,你的人性进化到何等程度了?

2022年7月19日下午4点57分


作者:邵风,安徽肥东人,作家、编剧、书法爱好者。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来贝》;剧本《出租房》系列、科幻剧本《托鲁传奇》等;长诗《贾佑思历险记》等。


面朝大海,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读睡诗社创办于2015年11月16日,诗社以“为草根诗人发声”为使命,以弘扬“诗歌精神”为宗旨,即诗的真善美追求、诗的艺术创新、诗的精神愉悦,诗对生存生命的揭示现已出版诗友合著诗集《读睡诗选之春暖花开》《读睡诗选之草长莺飞》。诗友们笔耕不辍,诗社砥砺前行,不断推陈出新,推荐优秀诗作,出品优质诗集,朗诵优秀作品,以多种形式推荐诗人作品,让更多人读优秀作品,体味诗歌文化,我们正在行进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