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是公开的,纳税人遇到困难和"困难"常会打电话进来,总会认真倾听,给以正解或良策。 16日下午4时许,一电话打进来,尾号是"氢弹",大人物还是有钱人?赶忙接一下,得知是卖煤的,确认为有钱人,了解一番后得知对方是因为自己的商贸公司涉煤销售,被列为风险户,不能开票了,电话里似乎听出底气不很足,我是讲政策和宽心的,不管帮"忙"… 【案例】F商贸公司在A市进行注册登记并进行财务核算、申报纳税,税务机关发现,F公司在B市有煤炭销售业务。税务机关认为,F公司为什么不在A市而在B市卖煤给客户呢?是否存在虚构业务的嫌疑? 如果当地税局认为F公司有风险,但不一定就已认定F公司有问题,一般情况下当地税局可能需要F公司提供以下说明。 ①购销业务情况书面说明,内容包括购销业务经营方式的需要和理由,一般是购销合同或协议。 ②企业当地银行账户、购销对象基本情况、货物明细及货款结算方式,货物运输方式及费用结算方式。 ③异地仓储场所安排情况及费用结算方式,异地营销管理人员情况及报酬支付方式等真实的文书资料。 一、商贸企业常见的风险特征 ①纳税地与交易地不一致。 典型的 “两头在外”的商贸公司,就有这样的特征。“两头在外”商贸企业的“两头”指的是上游供货商和下游购货商,“在外”指的是上游供货商、下游购货商均与商贸企业不在同一县市的情况。“两头在外”商贸企业一般在当地进行工商税务登记,在当地进行财务核算和缴纳税款,而购销业务的交易对象均在所在县市范围外,且经营的货物没有进入本地仓储场地管理的商业企业。 如上述案例中的F公司,在A市注册,实际购进业务、销售业务都在B市。货物实行异地仓储,或者根本不需要仓储,采取合同约定的方式,做平台销售或直销交易。 ②交易分布广,业务流量大。 跨地经营的商贸企业,货物购进与销售分布全国,交易量大,变动性强的特点给税务机关对其交易真实性的核查形成了难度大、成本高、时间长的特点。 ③人员少,资产少,流动大。 很多商贸企业没有办公用房,常见就是"皮包"公司,"口袋"公司,在注册地租赁办公,只有不常用的电脑等形象办公设备,且常住人员少,人员流动性大。 ④业务量与税负不匹配。 类似这样的商贸企业投入少、获利快、流动性较大、业务的真实性难以鉴别。尤其是有的全国性的商贸公司,交易量频繁,销售收入特别大,但通过虚构成本降低总体税负,往往还能享受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 ⑤虚构业务,虚开发票。 不少的商贸企业为了少缴税款,往往铤而走险,通过虚构业务,取得增值税专票,抵扣税款,甚至在没有真实货物交易情况下,伪造合同、结算资料等,上下游企业抱团虚开、虚抵增值税专用发票,团伙犯罪,迅速回流资金,获取高额报酬。 二、风险排查 ①是否有取得异常凭证、涉嫌虚开虚抵行为。 ②是否“两头在外”货物流向异常,购销双方是否均为外地,进、销货物名称是否匹配。 ③是否存在一人办理多个公司,一址多户的情况。 ④是否存在法人或者主要出资人年龄太小或太大,不符合常规。 ⑤是否由中介公司负责办理各种涉税事项,且代理公司更换频繁,企业税务资料保管混乱。 ⑥是否存在税收洼地,税额返还等可能引起涉税风险的其他事项。 三、何为虚开发票 ![]() ![]() ![]() 四、虚开发票的主要后果 1.行政处罚 ![]() 2.刑事处罚
第十七条 失信主体信息自公布之日起满3年的,税务机关在5日内停止信息公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