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死后,贾珍如丧考妣,仗着父亲贾敬在道观不回来,便任性妄为的铺张开来,将葬礼操办的极尽奢华。 按说以秦可卿贾府重孙子媳妇的身份,存放七日足够。
![]() 虽说后世规矩越来越多,人们停放的时间也就越来越长。基本来说三天、七天正常,四十九天是极限。 时间越长,葬礼越隆重,就越花钱。 结果,秦可卿的葬礼就办了七七四十九天,圆满了天数才出殡归于铁槛寺寄放,等合适时间再由贾蓉送还南京祖茔下葬。 如此长的葬礼时间,就便是后面贾敬和贾母,也不过如此天数。可见贾珍说要“倾尽所有”绝非虚言。
![]() 这还不算,因为棺材板不够好,就用了薛蟠提供的原义忠亲王老千岁的“万年不腐”的樯木。 又因贾蓉只是个监生,葬礼不好看,便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捐了一个五品龙禁尉的实职。秦可卿便能够以四品恭人的仪仗出殡安葬。于是她出殡当天的排场就与普通人不一般了。
更夸张的是东西南北四王,以及各家的祭棚林立,蔚为壮观。 纵观秦可卿的葬礼,给人感觉是异乎寻常的盛大和奢华,档次拉满,不免揣测她何德何能享有这样的排场。 然而,就事论事。秦可卿葬礼尽管奢华铺张,像贾珍说的“尽我所有罢了”。既然有钱都紧着花,自然能用金的不用银的,能用好的不用差的,能用一百就绝不用五十。规模和声势肯定大。 ![]() 这就好比普通人家娶媳妇和富豪人家娶媳妇,差距肯定不能比。 但是,古代婚丧嫁娶的“档次”,可不光是有钱奢华就是高规格。一切都在“礼”的范畴。 比如说秦可卿持续四十九天的葬礼,有钱有时间,有精力哭就闹呗,顶多被人讲究两句“吃饱了撑的。” 比如那副樯木棺材板,只要没人追究,谁也不说,也不算啥。皇帝也不能因为一副棺材板就对先皇老臣算账抄家。只会秋后算账时才添上一笔。 其他面上的,可以用贵的,用多的,但绝不可以用“高”的。 这就是贾珍要捐官,戴权一听就知道是为了要葬礼“好看”的原因。 再有钱的人家,比如薛蟠父亲死了,也只是商人富贵的档次,不可能以官家礼仪排场铺张。而那时,官家礼仪才是最高档次的“排面”。 ![]() 贾蓉是监生,秦可卿就只是宁国府的孙媳妇,没有敕命更没有诰命,花再多钱也只是个普通人,不好看。 所以,花钱买五品龙禁尉,秦可卿就有了五品宜人诰命,“死者为大”再抬升一级以四品恭人的标准去操办葬礼。仪仗就不一样了。 不过,这个不一样也只是比较之前的普通豪门媳妇来说。四品在“一块牌匾掉下来能打好几个官”的京城权贵堆里,并不算什么。 尤其是在贾家这种世袭的权贵之家,秦可卿的葬礼尽管豪华却并不高档。 后面贾敬死了,皇帝下旨追赐五品,贾府肯定要按照四品甚至三品的排场来操持。自然要比秦可卿的葬礼档次高。何况还有礼部鸿卢寺的祭奠。 等到贾母再死,荣国公诰命夫人可是郡王妃等级,那时候单论规格档次之高,十个秦可卿也比不得。 ![]() 秦可卿葬礼唬人的是四王八公这些人不得皇帝圣旨违法出席,引人揣测。贾母要死的话,这些人却没有争议,必须出场才行。皇帝也得亲派人来祭奠。这就是差距。 所以,秦可卿葬礼豪华,只代表贾家有钱,任性贾珍浪费。 四王八公集体出席,代表贾家与之结党营私。 皇帝从始至终静悄悄,源于秦可卿没资格得到皇帝重视,贾家花再多钱办豪华葬礼,也就是一场富贵表演,上不去“新闻联播”。只会让皇帝在心中记一笔坏印象。如此而已。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暑期创作大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