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车展看中国车,会成为新常态吗?

 童济仁汽车评论 2023-09-08 发布于上海

以前中国企业参加欧洲车展,是带着朝圣的心态去的,也是被欧洲人忽略甚至笑话的。但在2023年的慕尼黑车展上,当50家中国新能源全产业链企业齐整地亮相,向欧洲人展示实力时,从欧洲产业到欧洲政坛,这次真的有点慌了。




在2023年的慕尼黑车展上,你看不到丰田、本田、日产,看不到通用、起亚,甚至看不到欧洲本土的标志、雪铁龙、菲亚特。但是,来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整车、动力电池、智能化软硬件领域的50家企业,却成为了慕尼黑车展的亮点。

阿维塔全球首发了新车阿维塔12,让欧洲市场知道优美的轿跑不只有保时捷和奔驰才能造出来。比亚迪包下了全场面积最大的展台,比亚迪和腾势重点车型悉数亮相外,海豹还公布了在德国4.49万欧元的起售价。小鹏宣布会在2024年进入德国市场,而零跑除了首发新车C10,更是把技术架构的合作模式又给欧洲人讲了一遍。


与此同时,你能知道的国内头部动力电池企业、智能驾驶软硬件解决方案供应商,这次都出现在了慕尼黑车展的展台上。

所以,真正让欧洲人感到震动的,不只是中国参展企业数量多、规模大,而是中国已经开始在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上进行全球化输出,甚至开始强化欧洲汽车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程度。这就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产业高地,正在向中国倾斜。在这片汽车发明者的土地上,这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情。


为此,德国总理朔尔茨即便带着伤,也要在慕尼黑车展期间为德国汽车产业“打气”。他表示,从前日本汽车和韩国汽车的攻势,都没有影响到德国汽车的地位,那么今天来自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竞争,也不应该吓倒欧洲汽车。随即,德国还宣布了一项1100亿欧元的激励计划,支持必要的产业重组,以确保德国的技术领先地位。


而德国汽车也的确在努力跟进新能源汽车革命的进程。

奔驰拿出了CLA级概念车,展示了全新电动车架构MMA的技术。宝马拿出了代表下一代纯电动3系的概念车Neue Klasse。至于奥迪,PPE平台首款SUV Q6 e-tron的内饰也迎来了首秀。


可是,这些车型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技术细节,相比今年中国最新的头部电动车型,并没有什么让人感到惊艳的。更不必说,明年开始中国品牌就会有大批配备800V高压平台、高阶城市智能驾驶、高度生态化智能座舱的车型上市,我们还有更大的成本优势与产业效率优势。



所以对于中国汽车而言,全球化固然是必然的趋势,但过程一定是漫长而反复的。在欧洲车展上秀肌肉,在欧洲主要市场开售,更大的意义是能在高势能市场扛住压力测试。如果中国汽车可以行驶在德国的道路上,如果中国的核心零部件与技术架构可以用在德系品牌的车上,那么中国汽车相当于得到了全球最严苛技术标准的验证,在更加广阔的新兴市场中,中国汽车就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的上海车展,众多海外企业的高管已经震惊于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而半年之后的慕尼黑车展,欧洲市场第一次见识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出击。在今后的国际大车展上,中国企业势必会是常客,全世界关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势必会成为新常态。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