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宝玉为什么很讨厌那些“文死谏、武死战”的名臣?

 只为看见更多 2023-09-08 发布于广东

发布 |只为看见更多(ID:Self-see)

唐朝武则天时期,为了维护统治,女皇帝起用了一批酷吏,以周兴、来俊臣为首的这些人专门抓捕反对女皇的大臣和百姓。朝廷官员一旦被他们抓到,就会遭到严刑拷打。没有人能经受住那些酷刑,只能承认酷吏们早就编造好的“罪行”。靠着滥用刑法,酷吏们杀死了一批又一批无辜官员。

狄仁杰是唐朝有名的元老重臣,也是一位有智慧有谋略的老人。在武则天一朝,他面对酷吏奸臣,耿直不阿,得到武则天的敬重,尊称他为“国老”。

有一次酷吏把狄仁杰抓进监牢。被抓进监狱后,狄仁他从一开始就认罪,酷吏们说什么,他承认什么,口供放到面前,他忙不迭地按手印。酷吏们都说:“看狄仁杰平日在朝堂威风凛凛,没想到是个软骨头,还没打就全招了。”于是放松了对狄仁杰的看管。

等到酷吏们放松了警惕,狄仁杰咬破手指写了一封血书,让来探监的儿子交给女皇。武则天看了后,明白了狄仁杰的冤屈,命人将他释放。后来武则天奇怪地问:“爱卿,既然你没有造反,为什么要在造反的供词上画押?”狄仁杰说:"如果微臣当时不画押,恐怕这把老骨头立刻就被打散,再也见不到陛下了!" 

自古名臣难做,狄仁杰却在政治风浪中一再保全自己,这归功于他对现实清醒的认识。

《红楼梦》里贾宝玉很讨厌那些“文死谏、武死战”的名臣,因为他们只顾邀一时之名,逞一时意气,糊里糊涂地死了,他们一死不要紧,谁来辅佐国君、保卫国家?!

这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楚汉时期项羽的八百骑兵突围、东城厮杀以及乌江自刎故事。

本来打了败仗带着众人又逃至了乌江边,先准备渡江,后再图霸业。

乌江亭长赶一条小船过来,对项羽道:楚王请速渡江,江东虽然小,但沃土千里,民众数十万,也足以称王。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如果汉军到了,便没法再渡。

项羽原本是想着渡江东去的,见乌江亭长这么一说,便再没了去意。

停顿一会道:昔日我领江东子弟八千西渡乌江征伐,如今只剩我一人西归,现即便江东父老怜我,让我再为王,我又有何面目再见江东父老。于是项羽拒绝再渡乌江。最后被追杀到乌江边,战斗到只身一人后而自刎。

不否认项羽的魄力与个人魅力,但是因为他太好面子了。江东仍有千里土地,几十万众。但是项羽却输不起,即便他赢了八年,赢了七十多场战斗,但却输不起这一场,与刘邦相比,他情商太低,经不起失败

所以一根筋的人固然能让人赞一声有骨气、有勇气,可是从长远目光来看,他们只是得到了个人名誉,却远远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有些时候,达到目的需要矢志不移;有些时候,需要对现实做一些让步,以迂回的方式取得成果。

在职场也是一样的。

总有遇到和上级或领导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总有客户故意刁难的时候,或总有领导或客户犯低级错的时候,但我们不能一根筋,只讲对错。撞了南墙不回头只会让自己头破血流。

因为在成人的世界,没有对错,只有利益或利弊。

比起完美主义者,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偏执,他们太过注重原定的目标,太过死板地执行原定计划,完全忘记变通这回事。他们忘记想要达到目的,认准一个目标固然是对的,但达到目标的方法有千万种,只认准一种方法死钻牛角尖,很容易导致功亏一篑。

工作说白了就是为了合作,只要在不做违反违纪或不道德的前提下和对方协商好,换位思考,达成共赢才是我们的目的,也是我们的谈判能力。

-End-

点击👆只为看见更多👆关注与加星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