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记得那个让你难忘的老师吗?

 人杰地灵h8p9lk 2023-09-09 发布于湖北
“还记得我的初中语文老师,她让我做了课代表,还送了我一本古诗书,多谢她,让我对语文有了浓厚的兴趣,大学进了中文系。”
“我的高中英语老师,刚毕业就来教我们,口语很流利,人很善良,后来我自己也成了英语老师。”
“我的物理成绩不及格,快放学,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让我晚回家一会,单独给我补了课,还给我打了饭。在此之后,我认真学习,每次考试都保持在前三名。”
......
内容图片
我们一生中有很多老师,你是否还记得他们?
也许你早已忘记他们教过的那些知识,但他们那时给我们带来的感动、支持与鼓励,甚至恨铁不成钢的斥责,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个教师功效理论,是一种从老师的行为出发的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理论,该理论认为,老师的行为能够积极促进学生的学习水平。
“兴学之本,惟有师范”“师恩难忘意深浓”“经师易求,人师难得”......可见老师对我们的影响可以有多深。
你对他们还有什么印象?
那些对我们影响很大的老师做了什么?
表率
古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老师的职能要求只高不低。
由封闭的学堂到开放的社会课堂,从对学识的传授到对学生心理的重视,老师不仅仅是“教书”者,更是“育人”者。
内容图片
学习管理者、“学科专家”、“知心朋友”、榜样等等,都是老师的角色。扮演这些角色的过程是困难的,角色间可能会互相冲突。
如老师想要做到了解学生,但可能他们的言行是违反学校规定的,知心朋友和管理者的角色就产生了矛盾。所以,做一个好老师是不容易的,需要统一自己的角色。
积极心理学中认为积极的自我情绪具有正向价值,是老师职业精神中积极力量的来源。
老师的积极人格品质,如智慧、正直、宽恕、自律、仁爱、幽默等,也是直接和间接影响学习环境和学生心理的因素。
你有没有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了这门课?这可能是一种情感泛化表现,对老师的喜欢泛化到对这门课也产生了积极的情感,而兴趣正是学习的重要内驱力。
传授
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显示,“以情优教 ”,用情感来优化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那些曾经带给我们感动和深远影响的老师,无不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时传递着情感的交流。
他们通过感染学生的情绪,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促进同学间和师生间的人际关系。
这个过程中最直观的就是老师的言语,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感的重要交流工具。
内容图片
老师们的言语最重要的是真诚,并且坚持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对不用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语言模式,针对性的进行有效交流。
传授过程中也存在着教师期望效应,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学生的发展,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让他们展现自我并且超越自我。
学生在积极的愉悦的情绪状态下,创造性会更高、发散性思维更流畅。
情感教学心理学中还提到,老师的情感教学中也有着迁移功能,学生对某对象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之有关的其他对象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奖惩
老师自身作为表率,又注重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情感传递,以让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心理素质,这之后的反馈也尤为重要。
老师的奖励与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积极或消极的效果体现,是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
内容图片
我们可能都熟悉操作性条件反射,简单来说,老师的鼓励性言行或实质性的奖励,可以让学生重复做得好的行为,是一种正强化
如学生在课堂上答对一道题,老师给予及时的口头表扬;同学间互帮互助,奖励更多的课间活动时间等。
惩罚要十分注意的把握。在教师相关的著作中,有这样一句话,“惩罚只能是教育的手段,如果它不能产生教育效果,不如不用”。
如果一个老师只一味采用机械化的惩罚方式,如体罚等,违背了尊重学生的前提,没有解决不良行为背后真正的问题,治标不治本,还可能埋下消极隐患。
师恩似海深,谨此教师节来临之际,祝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内容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