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000名红军东进山西,彭德怀强烈反对,事后真心佩服毛泽东决策

 行云流水vmmxd6 2023-09-09 发布于辽宁

1935年10月,在经历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后,中国工农红军顺利到达陕北,实现中国革命根据地的转移。此时,中国红军面临的困境依然非常艰难,而为了应对国民党军的围剿,以及保证红军队伍的军需供给,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东渡黄河、挺进山西的战略决策。

彼时,令人想不到的是,毛泽东的建议却引来很多人的反对,其中作为中央高层的彭德怀、杨尚昆、林彪等就提出顾虑,担心红军过度疲劳渡不过黄河。然而,最终中央决定采取毛泽东的建议——东渡黄河。

而事实也证明,经历75天的东征之后,毛主席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彭德怀从开始的强烈不满,到事后对毛主席的英明决策表示真诚的佩服,并表示这是红军到达陕北后的第二个伟大胜利。

一、东渡计划提出,彭德怀强烈反对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有了暂时落脚之地,但是在敌人围剿以及军事补给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风险,为了能够摆脱这一困境,毛主席久久坐在地图旁边进行研究。

当时党内有几种不同的意见,分别是南下、北上、东进的分歧。彭德怀主张北上、林彪主张南下,而毛泽东则主张红军东渡黄河,向山西发展。在毛主席看来,东渡黄河,不仅可以保护党中央在陕北的所在地,而且还能够在与日军作战中掐住其咽喉。另外,山西人口密集、物产丰富,对满足红军扩军以及补充军事所需,都能够更好的解决。

1935年12月下旬,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现场气氛一度陷入紧张之中,在会场之中,彭德怀眉头紧锁,强烈反对毛泽东的提议,并表示:

“眼下红军刚刚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在敌军的围剿下,红军战士疲劳过度,军需短缺,如何能够渡过黄河?”

听到彭德怀发脾气表示不满,毛泽东也有些着急上火: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更应该采取东进山西的战略决策,只有如此,才能够打破现有僵局。”

此时,彭德怀认为北上的战略方案最为稳妥,这样能够保证同陕北根据地的联系,防止受国民党军队威胁。

对此,这次的会议,众人几乎不欢而散,主要的问题焦灼于北上与东进两条方案上。

随后的几天中,中央政治局会议多次商讨,毛泽东更是向彭德怀点明,向北没有出路,只有取阎锡山为对手。

当然,毛泽东也表示彭德怀对东渡作战的担心不无道理,认为部队向回撤退无隔断之危险时东渡黄河计划可行。

就这样,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最终确定以毛泽东东进方案为主。直到1936年1月10日,张闻天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商讨东征山西的作战方针及准备工作。1936年1月15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签发了“关于红军东进抗日及讨伐卖国贼阎锡山的命令”,随后命令主力红军部队即刻出发,打到山西。1936年2月20日,红军主力13000人开始东征作战。

事实证明,在经历了75天的东征军战斗下,彭德怀也不得不真诚地对毛泽东道:

“这是红军到达陕北后的第二个伟大胜利,现在红军结束东征回师,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你当初决策东征的英明。”

而毛泽东也真诚地回应道:

“我要感谢你当初反对东征,这样才能够使得东征部署更为严密,往来都顺利,所以还是要耳听八方好啊。”

二、坚持东进山西的理由

那么,毛泽东为什么要如此坚持东进山西呢?

在他看来,红军东进并非是单纯的为了扩大红军队伍,增加军需补给。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山西地处黄河中游,东邻河北,北接察绥,南抵河南,西壤山西。如此得天独厚的位置,不仅可以保护陕北根据地,而且还能够在与日军对抗中,遏制住其重要位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通道。

从军事上来看,阎锡山如今派出五个旅围剿中央红军在陕北苏区的革命根据地,一旦红军东进山西之后,阎锡山必然会将进驻陕北的晋绥军快速调回山西,这样自然缓解了陕北苏区的压力。

在毛泽东看来,东进山西能够避免红军与国民党东北军、十七路军的正面较量,减少人员伤亡,让红军得到更多休养生息的时间,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另外,在红军东进山西之后,可以在吕梁开辟抗日根据地,这样在地理位置下,也能够与陕北苏区相互依托,形成互帮互利的局面。

与此同时,中央决定以讨伐阎锡山卖国贼的名义,引发全国人民的支持,推动全国各地救国的热潮。

所以,最终毛泽东认为,不论是向北还是向南向西挺进,对红军队伍的恢复与修正都是极为不利的,只有东征山西才是最正确的战略方向。

三、战果

1936年,毛泽东宣布2月21日晚上8时开始渡河,由于准备出充分,渡河时间提前一天。

2月20日晚8点,红一、红十五军团1.3万人从北起绥德沟口,南到清涧河口百余里的黄河线上,发起渡河战斗。而先头部队率先控制东岸滩头阵地,保证红军主力迅速过河。

截止到2月23日,红军突破晋绥军防线,占领山西境内三交、留誉等村镇在内的纵深35公里、横宽50余公里的广大区域,并在4天内歼灭和击溃阎锡山部5个团、俘虏1200余人,控制了吕梁山地区石楼、中阳、孝义等地。

面对来自中央红军的阻击,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阎锡山快速的从入陕部队中紧急回调,打算对中央东进红军进行反扑,其中阎锡山召集了14个旅部队,分四路发起攻击,与此同时,阎锡山迅速致电蒋介石,希望获得对方援助。

然而,毛泽东以及彭德怀等人早已经做好后方准备工作,联名发布《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其内容为:“号召一切爱国人士,不分新旧,不分派别,不分出身,只要同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红军都愿与之联合。”

此布告一出,蒋介石也变得十分为难。一方面,国民党军一直对红军进行围剿,另一方面,如果国民党军出兵援助阎锡山,那么蒋介石也必然会成为民族的罪人。于是,蒋介石并未回应阎锡山的求援,而是等待时机,静观其变。

3月10日,红一、红十五军团主力乘兑九峪晋绥军二、三纵队立足未稳,集中优势兵力,发起猛攻,在击溃敌主力、歼灭约2个团后立即撤出战斗。

随后中央红军开始陆续向灵石、平遥、介休等地进行开进,为了围堵中央红军的进攻,阎锡山再次纠集4个纵队进行反扑。

而毛泽东则下令,要求红一军团兵分三路,中路军在永和一带牵制晋西国民党部队,而右路军则沿着汾河与同蒲路南下,左路军则直逼太原,并掩护红一军团。

很快,各路军团取得重大胜利。

4月5日,毛泽东、朱德发表《为反对蒋介石、阎锡山阻拦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下抗日捣乱抗日后方宣言》,显然,毛泽东决定将蒋介石以及阎锡山放在烈火上烹烤,

4月下旬,阎锡山、蒋介石集结的军团达到51个,在蒋介石的强令下向陕北推进,面对敌我力量的巨大变化,中央红军决定回师陕北。

5月初,中共中央达成停战协议,一致抗日的通电呼吁,国共暂时在陕、甘、晋停止内战,相互磋商抗日救亡具体办法。

国民党部署在陕甘根据地周围的东北军以及十七路军,主要由张学良以及杨虎城带领,而在以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发布的关于声讨卖国贼阎锡山的口号下,我党和东北军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这也为陕甘根据地提供了保障,保证了东征的顺利进行。

显然,历时75天的红军东征顺利结束,虽然没有达到预定目的,但是在军事以及经济、政治上都取得了重大成效。

此次红军东进山西,共扩大红军8000多人,增加了大量的革命力量,另外,在军事上,消灭国民党军7个团,歼敌13000余人,俘虏4000余人,缴枪4000余支,火炮20余门。组织地方游击队30余支,筹款30余万元,不仅装大了抗日武装力量,而且还锻炼了部队,提高红军的战斗力。

更为令人鼓舞的是,在政治上宣传了中国红军抗日的主张,扩大红军影响,与此同时,粉碎阎锡山阴谋,扩大苏区。

此次红军东征,在事先扩充红军、筹集物资,宣传中国红军抗日主张的同时,也建立了多个苏维埃政权,发展了地方组织,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也正是由于毛泽东的正确战略方针以及彭德怀、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相互配合,才保证了东征战役的顺利行动。

结语

正如彭德怀所言,这次东征,是中央红军进入陕北后的第二个革命胜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救亡图存。虽然在一开始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彭德怀与毛泽东两人各抒己见,有过争执,但是,事后红军东征的胜利以及收获,让彭德怀也意识到,毛泽东在高瞻远瞩这一方面确实是能力过人。

不过,彭德怀的主张虽然没有采纳,但是在中央高层认可毛泽东的战略计划时,也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见,这让整个东征战略变得更加的谨慎,避免在细节方面产生失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