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看到一个女生投稿吐槽自己的相亲对象,觉得他让自己很丢脸。 两人已经是第三次见面,这次见面一起吃了饭,随后逛商场。 在商场一家女装店里,女生看中了一件外套,售价699元。 女生和售货员砍价,砍到了500元,正当她掏出手机打算付钱的时候,相亲对象阻止了,甚至抢过她的手机,坚持要自己付钱。 因为当天的晚饭是女生买单,女生看到相亲对象如此坚持,便同意让他付了款。 买完走出女装店没多久,男生让女生把衣服给他。 女生以为男生是要帮自己提,瞬间觉得这个男生还蛮绅士的。 但没想到,男生一拿到衣服便要往回走,他告诉女生他要回去一下,让女生在原地等待。 过了一会儿,女生听到了远处传来的争吵声,她听出是那个相亲对象和女装店售货员的声音,便过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等到她到了那边,周边有围观的人群,相亲对象走出来,看到她便立刻拉着她走了。 不明所以的女生,一边被拉着走,一边听到售货员骂相亲对象抠门的声音。 女生被一路拉出了商场,相亲对象这才开口说出实情。 原来在买完衣服后,男生就在手机查了这件外套在网上的价格才300元,比实体店便宜了整整200元。 他觉得这家店很黑,便立刻把衣服退了,准备在网上买给女生。 女生非常无语,觉得他月入一万多,也不是没钱,不应该做买了又因为价格去吵架退货这样掉价的事,瞬间觉得下头了。 2 就买衣服这件事里,两人在各自的立场其实都没什么问题。 女生觉得这种做法很丢脸无可厚非,相对应的,在男生自己看来,这样做为了省钱也并不会掉价。 他们在各自的价值观里,都认为自己是合理的,又觉得对方不可理喻。 只能说明,他们两人很难走到一起。 回去后,女生微信问男生,是不是线下买衣服的时候都喜欢这么干。 男生说,实体店太黑心,自己不在实体店买衣服,都在网上买。 随后两人针对到底是实体店买好,还是网店买好进行了争论。 总的来说,女生觉得一分钱一分货,实体店与网店供货渠道不一样,质量会比较好,而且售后方便,再者因为房租水电等成本,实体店相较之下卖得贵点也正常。 男生则觉得价格差得太多,网上买退货也很方便,双方在这点上就已经无法说服对方。 双方在观念上大相径庭,但三观不合的情侣其实也有很多,他们通过磨合,也能走向长久。 但单看这件事两人的反应,他们却很难成为这样的情侣。 3 女生更在意的是,男生没有提前询问自己的意见与感受,便自作主张去退衣服,还为此和售货员吵架,实在不可理喻。 男生听到女生的抱怨,竟然说:“我觉得至少一个正常人都会和我一样吧。” 他不去询问女生的想法,就默认女生与自己观念一致,会认同自己的所作所为。 更致命的是,他甚至将自己的观念理所当然地标榜为“每个正常人都会如此”,带着天然正确性的标准。 女生说,一开始她也没想要让男生付钱,是对方坚持要这么做,他要是觉得贵一开始就别买单,而不是闹这一出,给别人看笑话。 男生则表现得“既要又要”,他既要让自己有绅士风度,觉得第一次陪相亲对象逛街不买单不好;又要为自己省钱,坚决不能让自己买贵了。 男生非常不理解,女生为何会如此反感自己的做法。 在女生一再表示,觉得贵就不用买,也不用在网上给她买,她需要考虑两人的关系时,男生甚至开始觉得委屈: “我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替我自己省钱得罪谁了。” 从始自终,男生都没有认真倾听女生的想法,而是在一味地输出自己的观点,还自以为是地对女生说教: “你平时花钱都大手大脚?” “我教你省钱还不谢谢我。” 他笃定自己的观念就是正确的,没有讨论的空间,不容置疑。 亲密关系里,可怕的不是遇到三观不合的人,而是过于确信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不愿意听取对方意见的人。 甚至他还要借此进行一番揣测,贬低对方。 两人相处,其实也不会总遇到大是大非的抉择,往往都是日常生活里的小分歧。 但再小的分歧,也抵不过对方一次次的冷漠、强迫和不理解。 4 美国一个持续14年的婚恋研究,追踪了168对伴侣,试图解答一个问题 : “为什么有些伴侣能更长久地携手走下去?” 研究人员发现:
他们发现,经营一段长期稳定婚恋关系的关键是:双方共享自己对于事物的观点和看法,概括为共享三观。 也就是说,两个人能花时间坦诚沟通,让双方在感情、对未来的发展上,形成比较一致的判断和体验。 但这也不是说三观要完全同步,而是彼此能接纳、理解、尊重对方。 在此基础上,找到三观相通的地方,再一起制定双方可以接受的行为。 就拿这对相亲对象来说,如果男方能尊重对方的体验,理解女方在事发后的窘迫,就不会做出没问过对方就退衣服,更不会说出“我为你省钱还不感谢我”这种火上浇油的话了。 观念可以不合,但不能不沟通并独断专行。 任何良好的关系,都建立在同理心、尊重与理解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