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外层髓鞘结构的改变

 昵称66398640 2023-09-09 发布于北京

     脑白质脱髓鞘指脑白质中发育正常的髓鞘磷脂遭到破坏,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炎症,包括多发性硬化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较为常见。如果考虑存在这类疾病,临床需进行头部核磁共振平扫、增强以及腰椎穿刺检查,综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

     多发性硬化常见于20-40岁的中青年,可以呈反复性发作,经过急性期治疗后可快速恢复正常,之后会有再次发作的情况。部分患者发作以后,可能遗留后遗症或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为肢体无力、偏瘫、复视、头痛以及感觉障碍等。不同功能区发生的脱髓鞘,可能出现对应的功能障碍。

  

     脑白质脱髓鞘改变是指大脑部分神经纤维髓鞘由于缺血、炎症、感染等引起的外层髓鞘结构的改变。脑组织由神经元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组成,髓鞘包裹在神经纤维发出的轴突外,在大脑中起绝缘作用和神经冲动传导作用,神经细胞发出的信号可通过髓鞘往下一级神经元进行传导。髓鞘结构发生改变,可影响其正常的绝缘、传导作用,从而导致脑的功能的异常。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清淡、低糖或者是低脂的饮食,还需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例如辣椒、芥末或者是胡椒等,同时需要适当运动,例如慢走、打太极等,也需保持室内干净、整洁,注意个人卫生,并保持乐观的心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