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利涛:四诊心法要诀注释(白话解)34,革伤精血,半产带崩,等诸多虚实之脉。

 新用户25016145 2023-09-09 发布于湖北
图片

革伤精血,半产带崩。牢疝症瘕,心腹寒疼。

【注】

革,内空之脉,故主男子亡血,伤精之病,妇人半产,崩。带之疾。牢,内坚之脉,故主诸疝,症瘕,心腹寒冷,疼痛之病也。

【张注】

革则弦大而数,浮取强直,而按则中空。凡芤牢紧脉,皆属此类。

丹溪曰∶“如按鼓皮”,最为亲切之喻。凡亡血失精,肾气内惫,或虚寒相搏,故脉少和柔,而有中空之状。若不固肾补精,舒木除寒,而以革浮属表,妄用升发,其不真阴告绝者鲜矣。

经曰∶“三部脉革,长病得之死,卒病得之生”,以卒病者精血未大丧,久病者,精血大丧,正不胜邪,然新病久病当活看,只在精血充否,邪气胜否,不在新久。

撄宁生曰:“革乃变革之象,虽失常度,而按之中空,未为真脏,故仲景厥阴例中,有下利肠鸣脉浮革者,主以当归四逆汤,得非风行木末,扰动根株之候乎?”。 而张淑霄以为芤脉与革脉不必区分,皆为精血大丧之像。

树本以根深为牢,盖深入于下者也,沈氏曰∶“似沉似伏,牢之位也。实大弦长,牢之体也”。

其状弦大而长,按之强直搏指,浮中二候,了不可得, 深居在内之象也。

凡沉、实、伏、弦、革,皆属此类。所主之证,以其在沉分也,故悉属阴寒,以火之气易散之意,非不为热,少而已;以其形弦实也,故咸为坚积,以其固结不去,根盘深劳。

若牢脉属热者,必有痰、湿、淤血、风寒之类夹裹热邪,热气不散,邪气不除,正气与之搏结,故脉牢而实。

而寒之所留,则阳气虚耗,寒气伤人,留而不去,故为诸般久泄、寒疝、腹痛等寒邪结聚在内之病者。

其若夹裹淤血、痰、湿等诸般邪气,致成坚结症瘕之类,则耗伤阳气,若里实表虚、胸中气促、劳伤者,皆阳气大为损耗之像也;

故虚证少见牢脉,而风痉拘急,坚积内伏,寒疝症瘕等病多见之。

虚主诸虚,实主诸实,芤主失血,随见可知。

【注】

虚,为三部无力脉,故主诸虚。
实,为三部有力脉,故主诸实。
芤,为营空之脉,故主失血。

然此三脉,皆随所见之部位,可知其上下,内外之病也。

【张注】

虚则豁然浮大而软,按之不振,如寻鸡羽,久按根底不乏不散,凡芤濡迟涩,皆属虚类。乃气血空虚,营血不调之候。

盖气为阳,主浮分,血为阴,主沉分,虚脉愈按愈软,浮分大而沉分空,故浮而虚者为气衰,沉而虚者为火微,虚而迟者为虚寒,虚而数者为水涸,虚而涩者为血亏,虚而弦者为土衰木盛,虚而尺中微细小为亡血失精,虚而大者为气虚不敛。 

虚虽曰微濡迟涩之属,皆为虚类,然而无论诸脉,但见指下无神者,总是虚脉。

《内经》曰∶按之不鼓,诸阳皆然,即此谓也。

实脉举按皆强,应指逼逼。凡弦洪紧滑,皆属实类。为中外壅满之象。经云:“邪气盛则实”,即此一语,可为实脉之总归。

大略言之,表邪实者,浮大有力,以风寒暑湿外感于经,为伤寒瘴疟,为发热头痛、鼻塞头肿,为筋骨肢体酸疼、痈毒等证。

里邪实者,沉实有力,因饮食七情内伤于脏,为胀满,为闭结,为瘕,为瘀血,为痰饮,为腹痛,为奔豚,为喘呕咳逆等证。

火邪实者,洪滑有力,为诸实热等证。寒邪实者,沉弦有力,为诸痛滞等证。夫脉既实矣,谅虚证之必无也。

证既实矣,谅假象之必无也。但以热邪亢极而暴绝者有之。在伤寒阳明病,不大便而脉实则宜下 ,下后脉实大,或暴微欲绝,热不止者死;厥阴病,下利脉实者,下之死,病脉之逆,从可见矣。

且伤寒有热深厥亦深之语,内热闭结,脉气不通,故外显肢厥之假象,脉举之似小,深切之则渐渐转幅幅而强矣;若内寒固结,逼阳浮越,发热不退,人无精神,脉初按强大搏指,久则渐渐现虚泛无根,于此三思,真假虚实无遁形矣。

其消、瘅、鼓胀、坚积等病,皆以脉实为可治。若泄而脱血,及新产骤虚、久病虚羸而得实大之脉,良不易治也。

芤脉者,浮大弦软,按之中空,中按虽不应指,细推仍有根气,纵指却显弦大,按之减小中空。其状与按葱管之上无以异也。

刘三点云∶“芤脉何似,绝类慈葱。指下成窟,有边无中。”其于芤脉已大意已明。然刘三点以为绝类慈葱,殊失弦大而按之减小中空之义。盖虚则阳气失职,芤则经络中空,所以有虚濡无力,弦大中空之异,其为血虚不能濡气也明。

戴同父云∶“营行脉中,脉以血为形,芤脉中空,脱血之象也”,其症必见发热、头昏、目眩、惊悸、怔忡、喘急、盗汗、失血、脱血。然或芤见微曲,则芤必挟瘀积阻滞;芤兼弦强搏指,症见血溢身热,则芤又为真阴槁竭。

太阳病有脉浮而紧,按之反芤,本虚战汗而解者;暑病有弦细芤迟,血分受伤者,芤为失血之本脉。

经云:“脉至如搏,血温身热者死”,详“如搏”二字,即是弦大而按之则减也。

又云:“脉来悬钩浮为常脉”,言浮而中空,按之旁至,似乎微曲之状,虽有瘀积阻滞而指下柔和,是知尚有胃气,故为失血之常脉。

若弦强搏指,而血温身热,为真阴槁竭,必死何疑。凡血脱脉芤,而有一部独弦,或带结促涩滞者,此为阳气不到,中挟阴邪之兆,是即瘀血所结处也。

所以芤脉须辨一部两部,或一手两手而与攻补,方为合法。若至左右皆芤,或兼弦搏,定为必死之候,无足异也。

仲景云:“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

革则胃气告匮,而弦强搏指、按之无根,非芤脉中空之比。

文章摘自:《四诊心法要诀》注释 张利涛著 感谢张利涛老师授权,我们连载老师的书稿,希望能给大家的中医之路带来助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