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词例说 ||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总第573期

 国艺学堂 2023-09-09 发布于江西

国艺

副刊

清平乐·蒋桂战争

毛泽东(现当代)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梁再现。

      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词人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解题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军阀混战频仍。1929年三、四月,爆发蒋桂大战。军阀混战,给红色割据提供了存在的条件。1929年5月,邓子恢写信告知毛泽东,因蒋桂战争,闽西的国民党军队进入广东攻打桂系军阀,当地空虚。“蒋桂战争”即指蒋介石和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在1929年2至4月间为控制两湖而进行的战争。结果是桂系败入广西。此间,毛泽东亲率红军从赣南挺进闽西,大败地方军阀陈国辉,初步形成以龙岩、上杭、永定、连城、长汀5县为中心的闽西根据地。蒋介石急调闽、粤、赣三省兵力,对闽西苏区发动“会剿”。红四军主力先向闽中进发,后又折返闽西,连克溪南、漳平,龙岩、长汀等城。9月21日,红四军攻占上杭,继而攻占武平、永定。红军3次入闽,根据地扩大至长汀、上杭、连城、永定、龙岩、武平、宁洋、漳平等数百里区域。毛泽东为形势所鼓舞,在马背上口占成阕,形象地指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本质,表现了中国革命迅速发展的趋势和大好前景,说明了红色政权在旧中国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道理。

说词

     词虽小,却如史诗。诗人即事记事,注入史料元素,这是诗人多数作品一大特点。该词偏于写实,却用典作合逻辑的提炼,致意境闳阔。词一开始,就以“风云突变”交代时局与形势,包含国民党新军阀蒋桂冯阎四派纷争四起的政治局势。一个“突”字,一个“重”字,微言大义,反映军阀之间忽然言和忽然火并的现状。最受伤的还是百姓,故万民皆怨。“怨”字饱满贴切,因为是民怨,那就等于力量的蓄积,为后句顺承用典作了铺垫。“一枕黄粱”用到关键处,典出唐沈既济的《枕中记》,故事的要义说梦是虚的,现实是骨感的。三四句写蒋桂终将失败乃历史必然,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人民的企图不过是黄粱梦而已。上阕以开篇写实结句就虚的手法,形象地写出军阀混战的黑暗和所积民怨必将导致国民党反动派走向灭亡。下阕 笔锋一转,呈现一片亮色,与上阕成鲜明对比,是表达主题的重点。开头两句描写红军进入闽西,变上阕沉重的笔调,成欢乐和喜悦的气氛,展现出一幅雄伟壮丽、气氛热烈的图画。汀江流经福建长汀、上杭,红旗借代红军,此处描绘进军闽西的神速和红军战士的战斗英姿。“跃过”“直下”两词,极其生动形象地描写红军迅捷开辟龙岩、上杭等闽西根据地的情景,折射人民战争所向披靡的事实。金瓯指国土,语出《南史》梁武帝曰:“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后代指国家完美无缺,词里借指星火燎原之势,理想必定实现。以描绘红军所到新根据地发,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气象,抒发诗人的理想壮志,透视出中国革命无限壮丽的未来。这就是该词的上乘境界所在,也是诗人一贯的大气坦然的性情体现,不仅是真性情,而且富有动感和画面感。笔触貌似平淡,却极为精审。该词艺术上的一大亮点是对比手法。最明显的上下两阕,从内容、感情到色调、节奏,都成鲜明的对比。上阕写民怨,下阕写民乐。“风云突变”起笔,制造凝重的气氛,展示时代特征,即动荡、混乱的社会局面。“洒向人间都是怨”极顺,“洒向”实说理解为面积大,与“怨”字搭配恰到好处,使得意象突出;接着又一个对比,黄梁美梦好,终究是梦,不同于现实,其转换切入准确、快捷、自然,民怨民恨与黑暗政治,画面并立鲜明,想象空间极为广阔。这阕词将叙事、议论和抒情交并使用,写实写虚结合,多种手法齐用,蕴涵了深刻的历史内容,是典型的马背诗,堪可传世。1962年4月,毛泽东将这首词连同其他5首革命战争题材的词寄《人民文学》发表时,曾作说明:“这六首词是1929~1931年在马背上哼成的……”该词的真实性正是在于此。1928年10月毛泽东曾说:“国民党新军阀蒋桂冯阎四派,在北京天津没有打下以前,有一个对张作霖的临时团结。北京天津打下以后,这个团结立即解散,变为四派内部激烈斗争的局面,蒋桂两派且在酝酿战争中。”除此之外,该词两处用典贴均切、自然,词的语言也明快通达,口语化而不俗,诚如宋代葛立方所言:“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大禹、酿五谷酒、喝白露茶等。

国艺副刊

顾问:谭五昌   郑允钦

主编:欧阳滋生

编辑:云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