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蔬菜 2023-09-09 06:30 发表于湖北 颠覆传统! “国外专家过来一看 惊得下巴都要掉下来!” 到底是什么“神仙”技术? 和小蔬一起来看看! “赤脚农民”让世界芦笋协会主席为之折服 施渭尧是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家喻户晓的“芦笋大王”。他从事芦笋种植近40年,21年前他看中了农业的发展前景,在萧山围垦开起了自己的农业公司种植特色蔬菜。 “经常有人说我外表看是个种地的,其实有满肚子学问”,施渭尧风趣地说。最令他自豪的是,连来自波兰的世界芦笋协会前主席尼古博士都被他的种植技术所折服。 “一般国外芦笋的采收期是60天,施渭尧通过自主学习,摸索出了一套模式,使得采收期达到250天,国外的专家过来一看,下巴都要掉下来,非常震惊。”尼古博士的关门弟子陈文静博士说道。 这样的超长采收期,得益于施渭尧的大棚芦笋栽培二次留茎三次采笋管理法,更得益于他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学习积累。“当年,不知道应该种什么,也没有什么技术,我每天跑省市的农科院,向不同的专家请教,最终确定种植芦笋这个特色品种。” 芦笋作为高档保健蔬菜,种植后可连续收获15年以上,其抗逆性和适应性极强,耐盐碱能力强,而且能耐-36℃低温,所以种植区域较为广泛。 ![]() 图片来源:绿野杭荫 为了种好芦笋,仅小学文化水平的施渭尧,白天忙于基地生产,夜晚学习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践。因为他经常跑新华书店,如今,但凡跟芦笋有关的书籍,他全部有,而且非常齐全。 “大棚芦笋栽培二次留茎三次采笋管理法,可以说是国内芦笋种植界的一个颠覆模式,当年还一举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实属不易。”陈文静说。 ![]() 在三次清园、土壤消毒的基础上,采用避雨留养母茎,喷涂母茎防治病害;采用杀虫灯,性引诱器捕杀害虫。
每每提起施渭尧,尼古都会竖起大拇指,毫不吝啬夸奖。“施渭尧的眼界开放,很容易接受新事物。如今,他已经汇集了全世界不同的芦笋种类,这在中国可以作为一个标杆。” “在尼古博士的帮助下,早几年,我引进了意大利、美国等地全世界最前沿的25个芦笋品种,建起了芦笋种质资源圃。”施渭尧感激地说。他在萧山围垦有1000多亩芦笋地,他一心想让自己的芦笋在品质和产量方面走到世界前列。为此,施渭尧的芦笋种植技术也不断更新迭代。 屡获专利!带动致富! 如今,在施渭尧指导的佳惠农业种植基地,百亩芦笋迎着潮水生长。在一个个大棚内,大片的芦笋枝叶绿茸茸的,长得足有半人多高。冒出土里的芦笋色泽翠绿,用手轻轻抚摸顶尖,像是能挤出水滴来。 ![]() “9月正是芦笋秋母茎长势旺盛期。”高级农艺师张旭娟笑着说,“芦笋现在基本实现全年生产。参照往年的收成,芦笋年亩产量大概能达到2900公斤左右,全年平均价格大概为9元/公斤,经济效益约每亩2.6万元。” ![]() ![]() 我国北方芦笋以露地种植为主,南方芦笋以设施栽培方式为主。芦笋越早采收价格越高,南方早春批发价格在30元/斤左右。但是,芦笋常规促早管理采用设施大棚下加小拱棚的覆膜方式,该方法搭小拱棚覆膜、拆除小拱棚收膜均较耗费人工,且PE薄膜用量大,用完无人回收,堆于田间污染环境。 市场上,需要一种能够提高早期笋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减少覆膜揭膜工作流程,节省人工的冬春芦笋应用降解膜促早栽培的方法。 ![]() 在冬季清园,施完冬腊肥后,在畦面上的覆盖宽幅范围为0.8‑1.2m,厚度范围6‑10μm的全生物降解膜,滴灌置于沟渠间,及时补充植物所需水分和肥料;进入3月,将滴灌置于全生物降解膜上;进入3月中旬,全生物降解膜进入大裂期,降解。 天窗式盖膜技术研究 图片来源:萧山发布 另外,“芦笋天窗式盖膜四季采笋栽培方法”也另辟蹊径,实现了芦笋的增效高产。 每年5月中旬时,芦笋种植户需对大棚1进行割膜开天窗2处理。此后,只需要在每年12月更换一次新膜,不需要多次盖膜和揭膜,就能够实现通风,补充光照,全年不直接接触雨水但能够利用雨水补充水分。
应用此技术后,大棚种植芦笋无需人工多次揭膜盖膜,节省人工成本;避免芦笋接触雨水,接收更多日照,进而改善芦笋色泽,降低散头率,提高优质率,最终提高芦笋质量。 ↕ 上下滑动阅读 佳芦1号是浙江萧山芦笋科技小院联合专家团队创制成功的芦笋新品种,为无性系杂交一代种,适合我国南方作大棚芦笋避雨栽培和北方的干旱少雨地区作露地栽培。 该品种生长势强,植株高大,丰产性好,增产潜力大。嫩茎圆柱挺直、粗度适中均匀、颜色深绿表面光滑、顶端圆锥形、鳞片包裹紧密。 目前,“佳芦1号”新品种已在全国推广3万亩以上。
图片来源:萧山发布 如今,施渭尧的芦笋产品远销全国各地以及亚太、欧盟等地,每年销售额高达3000多万元。2013年时,其种植的428克单支最重芦笋,刷新浙江省农业吉尼斯纪录;在G20杭州峰会期间,他家的芦笋还成为了“峰会芦笋”,在国际舞台上亮了相。 值得一提的是,施渭尧还自费几十万元承办公益科普活动,先后向省内外一万多芦笋种植户无偿传授无公害栽培技术和保鲜技术,带动了一大批农户走向致富路。 “赤脚农民”施渭尧说起自己的梦想,正如同他人一样朴实:“能把芦笋种好,把芦笋种子育好,就是我一生最大的愿望!” 【声明】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若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本平台将依据证明材料确认版权,更正来源及作者或立即删除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