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架上的《道德经》,爱因斯坦看过?

 龙潭今语 2023-09-09 发布于上海


爱因斯坦和他家书架上的1919年《道德经》德译本

1943年,陈省身(1911-2004)在普林斯顿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担任研究员,结识同事爱因斯坦(1879-1955)。爱因斯坦很欣赏这位后来被誉为“整体微分几何之父”的中国几何学家,罕见地邀请陈省身到家中做客。在那里,陈省身看到书架上放着不多的书籍,其中有一本就是德译本的《道德经》,两人还谈论了几句。

这段回忆刊发在2000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第五版,题为《几何人生:一个世纪的归程——访美籍华人、著名数学家陈省身》,是陈省身决定回国定居在南开大学时的访谈。自此,爱因斯坦了解《道德经》成为一个学术事实。那么,这位大科学家是否看过,印象如何?答案一直以推测为主在学术界模糊存在。

日前,记者追踪几位“全球老学”研究学者的不同研究侧面,得出确切证据——爱因斯坦不仅看过这本书架上的德译本《道德经》,在1951年还收到了一本法译本的手稿,并且回信认为“恐怕即令它是一部德译本,我也不会清楚地理解它。”

《道德经》(又译《老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家哲学的代表作,其译本和发行量之多仅次于《圣经》。德国的哲学家莱布尼茨、海德格尔,俄罗斯大文豪托尔斯泰都受过《道德经》启发,这已经广为人知。如今,这个阵列里又添加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虽然并未受深刻影响,但溯源这段学术史实得出的各阶段各国信息,充分显示了各国文明美美与共的互鉴。


人民日报报道截屏

爱因斯坦的德译本《道德经》,著者是卫礼贤,有众多版本

爱因斯坦书架上的德译本是谁翻译的,他哪一年购得?

记者反复求证,从希伯来大学图书馆的爱因斯坦私人藏书目录中得到确认,是卫礼贤版本。提供信息来源的是南开大学哲学院“全球老学”研究中心主任、美籍学者邰谧俠(Misha Tadd)。2017年,邰谧侠曾和该馆有过沟通,从管理员处得知爱因斯坦的私人藏书中的老子版本,著者是德国传教士兼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1873-1930),书名为《老子与道家 Lao-tse und der Taoismus》,1925年出版,这几年,其他中国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中也出现过这一信息。


希伯来大学图书馆爱因斯坦特藏书的馆藏书目查询页截屏 邰谧侠提供

但一周前,应记者要求,邰谧侠再次前往希伯来大学图书馆特藏部查询,爱因斯坦藏书书目显示是《道德经——老者的真谛与生命之书Tao te king : das Buch des Alten vom Sinn und Leben》,出版时间为1919年。专题研究《道德经》德译本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朱宇博博士查证,这是卫礼贤于1911年首版首译本的1919年的再版,由耶拿出版社出版。“该译本在全世界影响力相当大,首版后不断被各国再版再转译,直到今天仍在不断继续。”朱宇博从邰谧侠于2022年11月出版的《<老子>译本总目录:全球老学要览》中查到了卫礼贤版本首版后的近乎全部传播踪迹,最近的是2015年英语译本。


上为卫礼贤《道德经》德文版1911年首版封面(右)和1919年版封面(左)

下为卫礼贤1911年首版的内页


众所周知,1899年,26岁的卫礼贤来到中国青岛传教,深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吸引,当时,《道德经》在欧洲的翻译版本已经很多,他还是决定翻译,卫礼贤将《道德经》中的诗歌韵脚和德国的诗歌韵脚相融合,因此深受欢迎。“爱因斯坦所获的这本是1919年耶拿再版,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对欧洲人来说,也是在反思中的一种精神寻求和寄托。卫礼贤的译本出版恰逢那一时期欧洲的'老子热’,因此一些名流拥有了卫礼贤的翻译版本也是合情合理的。”朱宇博告诉记者自己的分析。

卫礼贤除了《道德经》译本外,还有哲学论著

而1925年卫礼贤所著的《老子与道家》,并非《道德经》译本,朱宇博介绍,这是一本论著。从她推荐的北师大徐若楠博士的《中西经典的会通:卫礼贤翻译的思想研究》一书中,记者得到了该书写作之前的卫礼贤的行动轨迹。


卫礼贤的哲学著作《老子与道家》1987年12月版封面(左)、1948年1月封面

1899年卫礼贤受同善会派遣辗转到青岛传教,到达后他陆续开办书院、医院和藏书楼等。1919年“五四”新文化爆发,他非常兴奋,认为这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和他的祖国魏玛共和国(1918-1933)从德意志帝国(1871-1918)废墟上宣告成立一样。1920年6月,他应邀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之关系”。1921年他短暂回国,说服传教会和德国当局,在北京成立学术机构——中国东方学社(Peking Orient-Institut),促进中西间真正的学术交流,1921年底,他也得到了新的委任——德国驻北京公使馆科学顾问。


徐诺楠2018年《中西经典的会通:卫礼贤翻译的思想研究》封面,来到中国的青年卫礼贤(右)

1922年3月7日,几经波折,卫礼贤平安抵沪。如同1919年5月杜威博士抵沪后受到热烈欢迎一样,他收到诸多演讲邀请,并与康有为会晤。回到北京,他活跃于蔡元培主持下的学术文化圈。他先在北大德文系代课,后成为德文教授,又在多所高校任职。当时,他既和胡适、徐志摩等新文化旗手交流,也和罗振玉、王国维等旧学代表切磋。

1924年6月,他再次收到法兰福克大学函电,催促他回校履职汉学系教授,而此前一年德国外交部大幅裁员,他已无公职身份。7月,他从北京启程,抵济南、青岛,从香港登船,挥别生活了25年的中国。《老子与道家》一书,是卫礼贤回国后写就于1925年出版。而当年11月,卫礼贤梦寐以求的法兰克福中国学院正式落成。

中国哲学家欧阳心农在1938年曾赠英译本给爱因斯坦


希伯来大学图书馆爱因斯坦特藏书查询页截图 邰谧侠提供

这次的查询中,邰谧侠再次强化了一个信息。在爱因斯坦的私人藏书中,还有一本英译本的老子,是著者欧阳心农(Sum Nung Au-Young,约1893-1942)所赠,书名为《老子的道德经:道教圣经Lao tze’s Tao the king:the Bible of Taoism》,由纽约的March&Greenwood 出版社1938年所出。这本书也从希伯来大学图书馆的爱因斯坦私人藏书目录中得到了确认。同时,邰谧侠还拍到了赠该书时的一个捐赠信息,翻译出来为:

爱因斯坦博士

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哲学博士欧阳心农

中国哲学和文化研究学院院长

中国外交部成员

原北平燕京大学和上海圣约翰大学教授&讲师

1933年起,爱因斯坦从德国柏林搬迁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此时,曾是北洋政府外交部成员的欧阳心农,已经移民到美国纽约,并且创办了中国哲学和文化研究学院,他有时间和机会向爱因斯坦赠送这本老子译本,这也是第三本华人英译本。欧阳心农是中国诗人和哲学家,曾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记者在孔夫子网查询,1938年的英译本目前售卖7300元人民币,朱宇博查询海外购书网,售1794.79欧元。可见,欧阳心农1938年版本已是奇货可居,看当年的纪录,仅印了350本。


孔夫子网价格表截图和海外网站价格截图



英译《道德经》中的插图“日月同婚”(左)和欧阳心农 来自网络

至此,史实可以还原为:1919年,爱因斯坦正在柏林工作,卫礼贤的《道德经》德译本再版本在耶拿出版,爱因斯坦极有可能这个时段或之后获得该书;1938年,中国学者欧阳心农出版了英译本的《老子》,将此赠送给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是在1933年搬迁至美国的。而1943年,陈省身在爱因斯坦家中书架上看到的是1919年版的卫礼贤德译本。这两本老子译本,如今都可在希伯来大学图书馆查到。

德译本除了从中文翻过来的,还有从满文翻译的

德译本除了传教士从中文翻译过去,还有其他语种吗?


《<老子>译本总目录》封面与作者邰谧侠Misha Tadd 来自网络

2023年4月22日,在南开大学哲学院“全球老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邰谧侠曾披露,德译本中还有从满文翻译过去的。从2014年就开始做“德译《道德经》翻译”课题研究的朱宇博继而查证,满文转译本的作者名字叫朱利尤斯·格利尔(Julius Grill),1910年,他先是由中文将《道德经》翻译为德文并出版;后来他发现了名为《Looze i Araha Doro Erdeum I Nomun》的满文本,翻阅后发现满文本更容易翻成德文版,于是,在1911年他又根据满文版重新翻译了德译本《道德经》,朱宇博查询,“这本新译作并没有出版,现在存放在图宾根大学图书馆。”

朱宇博的这个发现在邰谧侠的《<老子>译本总目录》得到了印证。朱宇博高度肯定这位美国同行所做的工作。“邰谧侠所做的工作非常出色,他梳理的译本总目录是目前国内外最为全面的《道德经》译本书目,更难能可贵的是详尽记录了各个译本的亲缘关系,不仅有不同语种之间的译本的,还有同一语言内转译译本的。”

通过对满文版的考证,朱宇博和记者交流了一个新的感悟: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中的包容互鉴。《道德经》不仅有古汉语版,也有了满文版,民族之间的融合也体现在文化的融合上,这一点也可以佐证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中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和平性。


卫礼贤德文《道德经》2019年再版封面,1923年再版封面

据研究资料表明,在德国,几乎每四个人就拥有一本《道德经》。“但德国的汉学其实起步很晚,大大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最早的《道德经》翻译起于1729年前的拉丁文,而德语作为一个小语种,能够后来居上,其版本的数量之多、影响力之广,仅次于英语版本,卫礼贤的版本再版转译极其频繁,根本原因还是德国底蕴深厚的哲学和东方哲学有许多相通之处,德国人在寻找人类文明时,希望能从中国哲学里找到滋养。”朱宇博颇为感慨。

1951年法译本作者是何缘分翻译了《道德经》?

到这里,我们还不能确切知道爱因斯坦是否读过自己手中的卫礼贤德译本《道德经》和英译本赠著,但1951年的这封回信给了我们证据:爱因斯坦读过《道德经》德译本。这封信从哪里发现?来龙去脉如何?

这封1951年的爱因斯坦回信目前珍藏在希伯来大学图书馆,是邰谧侠2017年在寻求老子的全球译本时首先意外发现的,他将复制品给了中央民族大学哲学系的尹志华教授,又因为一次学术会议的交流传到了朱宇博的手中。这封回信源于1951年,一位叫Paule Reuss的法国女翻译家给爱因斯坦寄了她的法译本译稿《道德经》,当时爱因斯坦就写了回信。朱宇博和尹志华切磋了这封德文信件的翻译,最后达成一致,信的原文是这样写的:


罗斯得到的1951年1月的回信复印件 邰谧侠提供

尊敬的Reuss女士:

对于惠寄的《老子》译本一事,我向您致以友善的谢忱。恐怕即令它是一部德译本,我也不会清楚地理解它,因为我从早年间的努力中得知,《老子》对于一名欧洲人来说是难以领会的。

友善的问候

您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得到爱因斯坦回信4年后的1955年,Paule Reuss出版了她的法语版《道德经》首译本。朱宇博在邰谧侠的《<老子>译本总目录》中找到了这条信息。非常有趣的是,通过学法语的同事的查询,朱宇博得知,这位翻译者是一位公主,她的姓氏里有一个de,是个贵族姓氏,她也是一位诗人,曾有三本诗集,并得到著名的巴黎文学圈女性Comtesse de Noailles的赞助。更有意思的是,这位公主诗人的第一段婚姻在1929年至1931年,丈夫是中国著名的旅美画家朱沅芷。

按常规,这段爱因斯坦是否读过《道德经》的学术考证到此可以圆满收官。但这位公主诗人与中国艺术家丈夫的婚姻爱情是否与《道德经》的法译本有关的好奇,使得记者和朱宇博在结识三个月后,沿着阿里阿德涅线团继续追踪,虽然没有得到直接结论,但是发现所得却意味深长。

中法文化的互相吸引:旅美艺术家朱沅芷画中的罗斯


朱沅芷的《坐在椅子上的女人》(右)《波丽·罗斯画像》(左) 来自网络

前天,朱宇博和记者分享了2020年9月11日中国嘉德拍卖网的一则报道,题目是“独步时代的幻彩容光——旅美大师朱沅芷、赵春翔、丁雄泉、陈昭宏精品汇现”。报道中介绍了朱沅芷的拍卖品、毕生钟爱的钻石主义时期代表作《坐在椅子上的女人》,这幅画是1940年所画,而画中主人公正是他的第一任妻子——被封为公主的德裔法国贵族暨诗人波丽·罗斯(Paule de Reuss)。

报道介绍,虽然此时两人分隔两地,但两人仍为挚友相互关心,罗斯曾四次入画,前三幅都是在婚姻中。这幅画中,罗斯V领,宽版腰带,手触书本,被指涉这是1930年代末巴黎流行的服饰风格。脸庞可见多边形组构的块体,天蓝、玫瑰红、嫩绿的色块为艺术家钻石主义的经典表征,正如跃动的音符,让罗斯展露独特的诗意与生气,而罗斯曾有诗歌:圆融围绕,我的心一片祥和。/友谊的火焰在我的烟囱里燃烧……/愿无数的明天鼓舞大地,让太阳长眠后重返人间。


朱沅芷(左)与1929年的公主罗斯 (右) 来自网络

法国艺评家蒙萨(Andre Salmon)在1938年《美术公报》上这样评价这位出生于1901年后打拼于法国、美国的中国艺术家,“朱沅芷是一位难能可贵的画家,也是一位诗人,他的作品最独特的一点,就是一般西方艺术家所缺乏的诗意与生气。这完全是从他深奥雄厚的文化背景中衍生出来的。从三十年前到现在,我始终认为毕加索是最伟大的创作者,如今看到沅芷的作品,其中表达的技巧与生命力却是独树一帜的。”

有意思的是,罗丝的这本1955年出版的法译本的序是朱沅芷所写,可以想见两人婚姻关系1931年结束后,友谊和艺术、学术合作已经维持了24年。不难推想两位中法青年诗人当时热烈的爱情,彼此母国文化的滋养、吸引也是更大的支持。


南开大学“全球老学”的老子译本书架,已收藏有343本:25语种《老子》译本共218本。陈鼓应著作72本,53本其他著作

据南开大学“全球老学”中心截止2023年4月的研究,目前已经发现了97种语言的2052种老子译本,1900年前的15种语言的71个版本已经列入中心的印刷计划。邰谧侠的研究成果显示:依据《<老子>译本总目录》前言里对译本的标准,目前译本数量排名靠前的有603种英译本,178种德译本,159种韩译本,121种西译本,107种法译本,90种日译本,69种意大利语译本,63种俄译本等。

而因为爱因斯坦和《道德经》的渊源,牵引出当代中外学者对三位百年前学者艺术家的溯源,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中的小浪花,但也让人意犹未尽。《道德经》持续的全球影响力,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互鉴交流的史实,还待各界学者的深度挖掘。

文末链接:

“全球老学”研究中心顺势而出:文明互鉴再添中国元素

《老子》研究全球化显月印万川:94种语言,1938个版本

  作者:李念(文汇报高级记者)朱宇博(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博士后)

照片:版本书均为朱宇博提供

  编辑:李念

责任编辑:李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