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王”书法的遗憾,被一位“恶霸”弥补,其功力之深,300年无敌手

 墨品书法网 2023-09-09 发布于北京

在临帖时名家们都会追求“心灵神会”的境界,通过大量的练习体会前人的笔法、墨法、结字的奥妙,体察内在精神气质,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

就像姚孟起在《字学忆参》中曾说:“古碑贵熟看,不贵生临,心得其妙,业始入神”,在参悟前人书作时,若一直纠结在技法之上。

书艺就很难有所提高,一点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墨色的浓淡、运笔的缓急,章法的疏密,感受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灵魂,进入“师古”的终极境界。

并在古法基础上衍生出高妙的个人之风,例如明代的董其昌在师法“二王”中,就达到了这一境界,他以魏晋的萧散淡雅之风为尊。

行笔空灵秀丽,婉转多姿,从前人的外形、气息中推算出笔势、笔路,相较于米芾单一的笔法相似,要更加精致细腻,富有艺术感染力。

同时董其昌还在前人格调中,摸索创新之路,以生秀和淡墨的搭配,为其行书赋予悠远的雅洁洒脱之气,在字体结构上,弥补“二王”无法放大的遗憾。

将颜真卿结体的放博明朗,与“二王”精致飘逸之美相结合,创造出强劲又优雅的大字行书,拓宽了书法的艺术表现力,例如从这卷《陋室铭》来看。

原文由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写,诗文风格犹如荷花之香,清幽远播,展现出乐观豁达、安贫乐道的思想,迎合了文人君子的风骨。

曾被文征明、文天祥等抄写过,董其昌用大小字都写过,相比于小字这卷大字更加精到舒展,一笔一划都精准到位,利于学书者钻研参悟。

初看可能感觉毫无特色,只有舒展妍丽之美,没有深厚的肌理,但是细细品味之后,就会发现董其昌的大字不似前人,把架构跟整体节奏放在重心。

而忽略了适合小字的精细变化,他每一个笔的内涵都颇为高深,让人越品越觉深奥,同时董其昌崇尚禅宗理念,内在意境上与文章核心思想吻合。

偶尔出现的枯笔,写出了宁静致远的超世思想,笔笔都有仙灵之气,非常适合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格调,加深对于艺术思考的深度。

时常临摹,可以加强运笔的灵活度和稳健度,让笔力坚实浑厚,对于墨色的枯润之变有所感悟与创新,让书法写的灵活宽朗,不被小字的紧结束缚。

不过在书坛中有人因为他“民抄董宦”之事,称其为“恶霸无赖”,但这件事情的真伪没有得到证实,一味以“字如其人”固守己见,对于书法发展也无利。

而且启功也曾说过:“我们骂董其昌,但是落笔就是董其昌的书写方法”,甚至他认为董其昌功力之深,300年来无敌手,此作就更不用说,每一笔都值得钻研。

原卷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董其昌的大字行书《陋室铭》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