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青林《漫游海口骑楼老街》

 老鄧子 2023-09-09

图片

 大榕树下·散文

漫游海口骑楼老街

作者:青林

闻名遐迩的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南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为完整,并且是地域文化特色最为鲜明的老街景观。这里每年吸引很多海内外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作为一名海南人,我虽然也慕名已久,并且之前也有几次从老街旁边匆匆经过,但是就一直没有进到老街里面去好好走走看看。我这人有个脾性,就是有点喜欢访古探幽。平时不管走到哪里,总会趣味盎然地先留意当地的文化古迹,而对那些欣欣向荣、异彩纷呈的现代文明热情不高。

我们这次从县里到省城海口来学习的人员主要以年轻人为主,我是临时被替补参加学习的“年轻人”。活动主办方把我们的住宿安排在骑楼附近的一个酒店。这或许是他们的有意安排吧,好方便我们在学习之余就近到老街去观赏文化古迹。这对于我而言就是正中下怀,学习游玩两不误,一举两得,这难道不是一个美差吗?每天学习结束后,我们培训班的年轻人总是迫不及待地纷纷往市里热闹的商城跑。少数年龄大些的学员或找同学朋友喝茶叙旧,或三五成群在附近路边的小酒店里浅酌慢饮,并互相调侃,说这是在“小酌怡情”。总之大家都不想枉来省城一趟。

我不甘从众,于是在私底下单独行动,悄悄享受这点难得的闲暇时光。在这几天时间里,我没有去别的地方玩,也没有去做别的事情,特意去老街逛了四趟。由于每天早上和下午的学习活动开始得比较晚,所以我这四趟的逛分别选在早上、中午、下午和晚上四个时间段。一个人在骑楼老街的角角落落里悠闲漫步,尽情领略老街积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土人情,美美放纵自己猎奇探幽的性情。

图片

海口骑楼老街主要集中在博爱路、中山路、新华北路、得胜沙和解放路等5条街区,占地面积约八万平方米。在这些街区的每条路上,有大大小小的街巷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行走在老街里,偶遇的每一座庙宇、每一处历史遗址都好像充满磁性一般强烈吸引着我的好奇心,让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放慢下来,朝它们兴致勃勃地凑上去,悉心端详古迹,仔细品读碑文,然后驾驭自己的主观臆想在脑海里像播放电影画面一样追溯着老街久远的历史前尘。

图片

据了解,骑楼老街建筑群大约形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其中最古老的四牌楼始建于南宋时候,距今已有700年左右的历史。骑楼建筑风格源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建筑。这种建筑风格近代流行于南欧及地中海一带,并传至东南亚。上世纪|初期,为谋求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一批又一批勤劳勇敢的海南人下南洋谋生。在经历了无数血泪创业历程中,他们有人成功也有人失败。那些发展顺利,创业成功的华侨衣锦还乡,在老家海口盖楼定居养老。这些走南闯北的“番客”把长年闯南洋创造的财富带回家乡搞建设,把在天南海北吸纳的多种优秀文化元素融入到骑楼建筑里,多元优秀文化的撞击与融合,形成了海口骑楼建筑的独特风格。

图片

得胜沙路是海口骑楼老街不能避开的重要话题。它是老海口最早形成的东西走向的街道之一。据说在清道光二十九年,海寇张十五侵犯海口,清兵把总黄开广带领海口、府城一带军民顽强抵抗,贼寇最终被军民驱赶出外沙,“得胜沙”因此得名。可以说,得胜沙在海口的地位有些类似于上海的外滩,北京的东交民巷。早在唐朝,海口就已经是琼州的外滩了,这里设的“白沙津”为古渡驿站,它见证了海南由任人欺侮到逐渐强盛的历史进程。1998年,海口市政府投资把得胜沙路改造成服装批发商业步行街。在得胜沙路街道的两旁,店铺一家紧挨着一家,店里商品琳琅满目,尤以服装为盛。这里的服装店铺主要经营格式女性服装,来此购物的以女性居多。各地追求时尚的美女慕名结伴而来,她们在这里挑选自己喜爱的服饰,把自己打扮成一朵花。街道上美女如云已经是一年四季的常态,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片

海口骑楼老街的骑楼大多是两三层高,最高的也不过五层楼。这些骑楼的立面通常分三段结构。下段为骑楼列柱,拓展出宽敞的廊檐,在当地炎热多雨的气候环境下非常有利遮风挡雨。中段为居住的楼层,往往分布有房间若干。上段为女儿墙,这应该是一家人的活动天台。从建筑结构看,老街骑楼都是商住两用布局,多半是“前店后居'或“下店上居”的建筑布局。走进这些老建筑,看到如此特色的老宅子,不得不让人脑海浮现一幅幅居家历史画面:楼房的底层铺面前,场面熙熙攘攘,形色各异的人在每个店铺的门口进进出出。深谙经营之道的店家掌柜正忙着热情招呼每位客人,脸上堆满殷勤和蔼的情态,“诚信经营”“和气生财”是他们笃定的经营信念。宅院后庭里,几个调皮的孩童在深一脚浅一脚地追逐嬉戏,他们的欢笑声爽朗。一位步履蹒跚,满头银发的老奶奶跟在她的宝贝孙儿后面,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泛出慈祥的笑意,嘴上不停地唠叨:“慢点,慢点,别摔着了……”楼上有几扇格木窗,窗门或张开或虚掩。敞开的窗口里面,男主人一手捏着长长的旱烟杆吸烟,一手捧着线装书卷阅读。他的目光凝聚于书卷,嘴角在砸吧砸吧地一阵一阵喷吐白色烟雾。在烟雾笼罩下的神情显得那么从容,那么悠然自得。在男主人身旁,来来回回闪动着家主妇忙碌的身影。这应该是已经远去的骑楼街市里每个勤俭和睦的普通商贾家庭的缩影吧。

图片

几百年以来,海口骑楼老街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形成多样的历史人文色彩。在老街的历史上,曾经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以及商会等。这里有中国共产党琼崖一大会址,有中山纪念堂等革命遗址,有后人敬仰的西天庙和天后宫,有威震一方的武胜庙和冼太夫人庙等文化古迹。曾经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修建起来的家族式连排骑楼中,最有代表性的如邱氏祖屋、饶园等,它们是海口几百年兴衰发展的历史见证。

海口骑楼老街蕴含丰富的民俗文化。文化街里有军坡节文化、琼剧文化、黎锦文化、饮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这些是外地游客了解当地民俗民风的最直观媒介。这里每条道路两边都是门面装修很有特色的店铺,店铺里面各种特色商品琳琅满目,让南来北往的游人目不暇接,惊喜连连。漫步在每条窄窄的小巷里,各种当地特色小吃香味扑鼻,吸引不少过往游客驻足流连。他们眼花缭乱,不知道该选哪种口味,但是对每种口味都想品尝一番。在每个摊铺前,那些游客不论男女老少,都在那里或站或立,津津有味地品尝自己喜爱的特色小吃。虽然他们的吃相有不同,不论斯文与否,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脸上显现满足惬意的神情和不停地点头赞许的举动。就是不知道他们心里是否都有不虚此行的想法。

图片

漫游海口骑楼老街,沐浴老海口的街市历史文化,这是我此次海口学习之旅的意外收获。途中看到那些很破旧的骑楼浑身装满脚手架,工人正在忙碌地对它们进行加固修复作业,这让我心感欣慰。这些隐藏在现代都市里的骑楼老街形象诠释了历史与现代的文化传承,系统反映了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是海口的历史文化地标。

这个集文化观光、休闲购物、特色饮食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骑楼老街是海口市最值得向外地游客着重推荐的旅游名片之一。相信这里的独特历史人文景观一定能够给初次莅临此地的每位游客带来不一样的行程体验,在他们心里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


作者简介
图片

图片

青  林    原名陈清林,男,黎族,海南保亭人,本科学历,中共党员,高级教师,海南诗社会员,保亭作家协会会员,三亚天涯诗社成员,《七峰文学》编辑。


栏目编辑:魏有恒(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