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月亮》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及反思

 冯栎钧是老师 2023-09-09 发布于四川

感觉《走月亮》的第一课时,快乐是词语给的。

这节课的设计很简单,具体如下:

1.默读课文,找一找“我”和阿妈都走过了哪些地方?在文中标记出来。根据小朋友的梳理板书。

2.读一读词语,借助词语回忆课文内容,聊一聊哪一组最有画面感,为什么。介绍大理,浅聊“风花雪月”。

3.聚焦第四自然段,体会和感受月下溪边的美景。背诵第四自然段。

说说词语。

先出示第一组词,通过图片介绍了苍山洱海,借助“大青树”聊了聊作者,交流了云南生活对他的影响。

接着出示了后面四个横排的词语。交流哪一组最有画面感,让你想到了什么?

排名第一的是“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有三位同学进行了交流。

一位说,在九寨沟看到满天的星星映射到水池里,就是小水塘里抱着一个大月亮,非常美。

一位说,在老家南川,自己端出一张躺椅和家人一起躺着看星星。感觉整个星空都是自己的,特别美。

一位说,在内蒙古,在蒙古包里看星星,就是很多的小星星手牵手。满天都是星星。

排名第二的是“像银毯的稻田”。小朋友说,老家是农村的,到了夏天稻谷就快要收获了。月光下的稻田就像银毯一样非常美丽。

排名第三的是“跃出水面的鱼儿”。小朋友说,自己在江边看过捕鱼,捕鱼人撒一张大网到水里。鱼儿纷纷跃出水面,特别的欢快。

因为聊得很嗨,后来学习第四自然段和进行仿写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很轻松。这大概是词语激发了大家对生活的回忆和想象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