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传几代?和尚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真情感恩要真武 2023-09-09

前言

清朝自顺治开始,到溥仪灭亡,共传续了十位皇帝。这三百多年间,不仅普通百姓信奉佛教,连皇宫内也十分虔诚。有一次,顺治皇帝邀请了高僧玉林通琇进宫,询问大清能传几代,玉林通琇只回答了一句十四字真言。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传几代?和尚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这句话成为清朝一段佚失的历史,一直到清亡时,末代皇帝溥仪才明白其中含义。那么,这十四字真言究竟预言了什么呢?

一、三百年信佛的清朝皇帝

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标志着自元朝以来,中原王朝被北方游牧民族所统治的历史再次上演。尽管清朝皇帝出身满洲八旗,但他们并未摈弃汉族文化,而是聪明地采用了“满汉合流”的国策。为此,清朝皇帝们不仅学习习汉文化,还积极推广汉族的佛教思想。

自汉武帝迎来佛教起,佛教便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到了唐宋时期,佛教更是达到鼎盛,寺庙林立,信徒众多。明清时期,尽管佛教日益衰微,但依然根深蒂固地扎根在民间社会。普通百姓中,不少人持续皈依佛门,以求解脱世间苦难。而皇宫内,连历代皇帝也大多笃信佛教。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传几代?和尚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据记载,清朝共有十位皇帝,他们几乎人人对佛教推崇备至、极为虔诚。这其中,顺治、康熙、乾隆三位最为著名。顺治皇帝酷爱佛学,曾诏令高僧进宫讲道;康熙皇帝更是一生践行佛教戒律,精通佛理,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的皇帝之一;乾隆皇帝则用心整理佛教典籍,开刊大藏经,以极大程度保存了佛教文献。

不止皇帝,皇宫里的后妃嫔妃们也广泛信奉佛教。她们中的许多人终生处于深宫之内,外界的一草一木都无法亲见。佛教的无常观和对来世的期许,成为她们寄托精神和寻求慰藉的重要方式。可以说,在这漫长的三百多年间,佛教渗透入清朝皇宫的方方面面,成为皇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顺治皇帝邂逅玉林通琇

顺治皇帝出生于清太宗皇太极的次子豪格,本名福临,于1638年生于盛京。1643年,皇太极突然驾崩,8岁的福临被迫即位,是为顺治帝,结束了皇位争夺战。由于年幼,大权旁落在辅政大臣多尔衮手中。多尔衮专横跋扈,顺治自然极为不满。加之身负重任,顺治性格变得孤僻易怒。他把对多尔衮的怨气发泄在佛学上,投入到佛教中找寻慰藉。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传几代?和尚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1650年,21岁的顺治帝正式亲政,他重用了许多高僧进宫讲学,其中最得宠幸的是玉林通琇禅师。玉林通琇出生于江苏丹徒的一个书香门第。他聪慧过人,15岁便立志出家,后来更是因佛学造诣高深而出了名。顺治十六年,玉林通琇奉召进宫,给皇帝讲解佛经。两人一见如故,顺治帝对他极为倚重。

作为皇帝,顺治每日处理朝政繁忙,经常心力交瘁。而玉林通琇字里行间透出的禅机与般若智慧,总能让顺治放松心情、豁达开朗。两人时有讨论,顺治提出的种种疑问,玉林通琇都能巧妙地化解开导。顺治也逐渐心悦这个博学多识、渊博通达的青年禅师。甚至有谣言称,顺治想传位给玉林通琇,自己出家当和尚。

在这段期间,顺治对玉林通琇的礼遇可谓空前绝后。他不仅赐玉林通琇“大觉普济禅师”的尊称,还封他为“护国护教大师”,赏赐紫袍,让他享受与王公同等待遇。只要顺治一召,玉林通琇就会马上赶到皇宫,有时还会在宫中住上数日。两人成了莫逆之交。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传几代?和尚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三、玉林通琇测算清朝未来

一日,顺治正在处理奏折,心中惦记着刚刚修好的圆明园,想找人一谈。他让宫人唤来玉林通琇,两人把酒言欢,顺治说起心事,不禁感叹道:“我刚继位时,百废待举,要处理的事太多了。现在国家渐渐稳定下来,我也能抽时间修个园林,饮饮茶,访访僧,说说禅,这才是君王之道。大清这江山,不知能传几代呢?”

玉林通琇听后沉吟良久,然后淡淡说道:“十位皇帝九帝囚,还有一位在幽州。”顺治听后迷惑不解,连连追问这句话什么意思,玉林通琇却只是摇头,表示天机不可泄露。顺治虽百思不得其解,也无法强求,只能作罢。

其实,玉林通琇这一句话,道出了清朝的未来。预言清朝将有十位皇帝,九位都将被困在紫禁城,无法离开皇宫一步。唯有最后一位皇帝,将逃出皇宫,在幽州过上短暂自由生活。玉林通琇虽不可明说,但仍真心为顺治皇帝指明了一条生路,不过最后也无济于事。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传几代?和尚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玉林通琇之所以这般谨小慎微,是由于身处封建社会,皇权神圣不可侵犯。他明知预言朝代灭亡乃大不敬之举,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他小心翼翼,只以十四字真言隐晦地表达自己的推算,希望顺治能领会其意,及早布局,使清朝走上正轨。只可惜,历史并不因人的意志而改变。

四、十四字真言的谜底

顺治皇帝想破了脑袋,也没能猜出玉林通琇这十四字中的奥秘。他只好把这句话作为一种谶语并告诫儿子康熙,康熙皇帝再传给他的儿子雍正。历代皇帝都将这句话作为家训,希望能得出答案。

乾隆皇帝时,这句话甚至被编入《御览史籍》传说故事集,并配上画像。画中描绘乾隆皇帝磕头请教禅僧,企图解开心头之谜,而禅僧只是闭目养神,对他的疑问置若罔闻。画配文字是:“禅僧预言十四字真言,历代帝王至今未明。”可见,这句话的奥秘一直困扰着清朝皇帝。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传几代?和尚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灭亡,6岁的末代皇帝溥仪被废黜,永远离开了紫禁城。溥仪搬到北京城内的幽州居住,过起了平民生活。一天,他独自坐在月光下,思绪万千,忽然灵光一闪,明白了玉林通琇的预言。

原来,这十四字指的就是:清朝共有十位皇帝,除了自己之外,其他九位皇帝都被困在紫禁城一生,相当于在“囚”中度过一生。而自己这最后一位皇帝,确实逃离皇宫,来到幽州生活。玉林通琇的预言竟全都应验了!

五、溥仪醒悟十四字真言

一瞬间,溥仪恍然大悟。他终于理解玉林通琇的用意。三百年前,通过观天象观世变,玉林通琇已看出清朝必将灭亡,所以他不愿直言朝代覆灭之事,只以十四字来隐晦预言。希望顺治皇帝能及时察觉危机,延续清朝江山。

顺治问和尚:大清能传几代?和尚说了14个字,百年后果真成真

可惜,直到今时今日,这预言才被最后一位皇帝所懂。三百余年,这十四字真言就像一段佚失的历史,一直留在皇宫深处。它揭示了清朝的兴衰兴亡,道出了一个朝代的盛衰命运。而今,随着溥仪的醒悟,这历史终于被打开,谜底也终获揭晓。

其实,玉林通琇也并非全知全能。当年他如实预测后,并祈祷顺治皇帝能因此扭转乾坤,让清朝走向长治久安。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谁也无法改变这三百年的兴衰。今日溥仪虽然明白其意,为时已晚,一切只能成为云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