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内蒙古|刘全来:延安行 延安情

 阿拉善文学 2023-09-10 发布于内蒙古

原创作者:刘全来|内蒙古

“到延安去,到延安去,延安精神照亮了天和地……”歌曲《到延安去》里,唱出了人们对延安的向往、对延安精神的追寻。“圣地延安,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此次培训是对我心灵的启迪和思想的洗礼。参观学习中,我看到了信仰和坚持,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体会。延安精神就是要甘于牺牲,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乐观向上,为人民服务。
在淅沥的小雨中,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住过的窑洞和中央机关办公地旧址,追思革命精神,感受革命先辈工作生活的简朴、艰苦,感受了延安窑洞的马列主义,回味了延安整风的伟大意义,他们坚守了十三年的革命圣地,让我肃然起敬。
在当年毛主席为张思德同志开追悼会的现场,听老师深情讲述张思德生平事迹及领会为人民服务的真谛。“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的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说的办…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诵读《为人民服务》这更让我坚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不脱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办事”,做人民的“勤务员”是我们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源泉所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革命事业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仰望宝塔山,我心情凝重,想起入党时介绍人对我说:“要明确入党意识,端正入党动机,入党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一定要从思想上入党,不能入党前加把劲,入党后松口气。”我将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主动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在毛泽东故居,一张摄于1942年的照片,毛泽东穿着打有大块补丁的裤子,给八路军120师团以上干部作报告。此情此景,使我直观感受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在延川县梁家河村,我还走进总书记插队工作过7年的梁家河,参观知青故居,领会为民情怀。追寻总书记青年时期的艰苦经历和心路历程,感同身受年轻的总书记与梁家河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住窑洞、睡土炕,经历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四关”的历练过程。带领群众建沼气池,办铁业社、磨坊、代销店和缝纫社的故事,真实再现了他当年凭着超常的苦干精神,赢得了当地百姓认可和拥护。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面对鲜红的党旗,我庄严宣誓,重温入党誓词。大厅陈列的许多照片、文物,无声诉说着当年革命先烈们在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当年的革命战士,用枪蘸着青春的热血,书写了捍卫祖国神圣领土的凯歌;用锄头蘸着无数的汗水,书写出了建设延安的颂歌;用革命的乐观精神书写出了悠长高亢的陕北赞歌。
“四·八”烈士陵园,向长眠于此的烈士们敬献了花圈,借以缅怀革命英烈。纪念碑上“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的镏金大字深深烙入我心中。
一路走来,无论是从宝塔山到革命旧址枣园、杨家岭、王家坪,还是从抗大到延安革命纪念馆、“四·八”烈士陵园、梁家河,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革命先辈们为了新中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于担当,不畏牺牲和乐观向上的痕迹。
一次延安行、一生延安情。我要把先烈们的革命精神深深扎根在思想里,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做到“站岗一分钟,尽职60秒。”把延安精神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见之于行。

刘全来,中共党员。就职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邮政分公司党委党建工作部,爱好文学写作,作品《初心不改,信念弥坚》荣获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我和党的故事”主题征文三等奖及内蒙古自治区邮政、锡林郭勒盟邮政新闻宣传及信息工作先进个人,多年当选镇、旗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


★★ 平台简介 ★★

阿拉善文学】公众平台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艺两新”合作平台,《驼铃》文学季刊、阿拉善盟作家协会、阿拉善盟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推荐原创文学平台,为《阿拉善文学》期刊推选优秀作品及新人。公众平台不限年龄、地域,为作家、评论家、诗人、文学爱好者等提供原创文学作品免费编辑、分享发布、推广展示等服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