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抓大放小,突出重点——《花的学校》教学思路及实践

 蕾言小语 2023-09-10 发布于河北
(教材版本为2022年版,2023年版第4段去掉了“站墙角”)​

       关于《花的学校》老师们都反映比较难教,本身诗意的句子就不好理解,如果换一种形式来表达就会减少诗的味道。也有教师在文章中写到对这首诗的解读:泰戈尔从小厌恶正规学校的教育,靠家庭教育和刻苦自学度过少年时代。他认为孩子应该是天真可爱的,是自由的,是要回归自然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孩子有很多压力,家庭、学校等总会压制他们该有的童真,所以,泰戈尔写《花的学校》,实际上还想表达对当时教育现象的不满。

       可是,我认为把握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才是重点。文章的结构很清晰:1-2段描写了阵雨落下时,花儿在绿草上跳舞、狂欢;3-4段想象关了门做功课的花朵们;5-6想象雨一来就放假了,他们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7-9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对着妈妈扬起了双臂。本文除了有新鲜的词语和句子,还有新奇的充满童趣想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情入境地朗读,在情景中仿写句子,从而读懂课文。

片段一:

师:我们昨天学习了《大青树下的小学》了解了边疆民族小学,今天来学习《花的学校》,看到题目你有什么想法?

生:花的学校里肯定特别漂亮。

生:花的学校在哪里?

生:花也能有学校?它们也学习吗?

师:这首诗的题目就让人感到新鲜,充满疑问。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找寻更多的新鲜感。我们一起读第一段,你觉得哪些词让你感到新鲜?

生: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他这里把东风当成人来写了。

师:你可真会发现。具体是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这种新鲜。

生:走过荒野,吹着口笛。

师:作者对东风的描写和雷云、阵雨不同。这样写就带给人们新鲜感。这样读来,你觉得东风怎样?

生:我觉得东风比较大,他都能吹响口笛了。

生:我觉得东风比较悠闲,还吹口笛。我见过有人高兴的时候吹口哨。

师: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甚至还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真好。带着你的感受我们再读这一段。

生读

师:像这样把事物当成人来写的句子还有很多,你找到了哪一句?

生读第二段

师: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新鲜?

生: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师:阵雨落下时,这些花突然跑出来,而不是长出来,确实让人感到新鲜。他们在绿草上跳舞、狂欢。结合第一自然段,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我好像看到了有两朵花在跳双人舞。

生:我好像看到了有很多的花围在一起跳圆圈舞。

生:我好像看到了一朵特别高的花在教矮的花跳舞。

生:我还看到了他们在比舞。

师:这场面看起来够热闹,那听起来呢?他们在狂欢啊。

生:雷云轰隆隆

生:东风吹口笛

师:这些都是伴奏,花儿们呢?

生:喇叭花吹喇叭

师:你的思维可真敏捷。还有没有?

生:这些花们一边跳舞一边笑。

师:充满欢声笑语。让我们带着这些的想象,再读第二段。

生读

师:我还发现一个5用的比较新鲜,就是这个“一群一群”。咱们平时形容花是?

生:一朵

生:一束

师:对,形容花多,我们还可以用一片。文中说“一群一群的花”是不是也是把花当成人来写?

       在教学3-4段时,我提出疑问“为什么文中的孩子说花的学校在地下”。学生们有的回答:他们生活在地上,种子需要种在地下。有的回答:“他们的种子生活在地下,要吸收营养才能发芽长大开花,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知识一样,知识就是营养。”其他学生点头称是。学生们说到这,我真的不想去纠正他们的想法,说这是泰戈尔对正规学校教育的批判。甚至第四段提到“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会被罚”,他们也觉得跟自己一样,老师是为了他们好。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是我们班的学生来说,上学并不是一件让人讨厌的事。可是他们毕竟是儿童,又有着童心童趣,谁不喜欢下课和放假呢?所以在这一部分,我没有过多的讲解,只是强调了孩子想象奇特,有趣。

片段二:

师: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结合我们前面的学习,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生:下了雨以后花开得更鲜艳了。

生:有了雨水的滋润,又有很多的花开了。

师:你看,文中的表达更有趣,更有新鲜感。他不说“雨一来,花都开了”却说他们放假了。你能仿照着这个句子,试着补充下面的句子吗?

清风一来,他们________。

蝴蝶一来,他们________。

生:清风一来,他们便跳舞了。

生:清风一来,他们便去散步了。

生:蝴蝶一来,他们便和蝴蝶打招呼。

生:蝴蝶一来,他们便张开双臂迎接她。

生:蝴蝶一来,他们便扬起笑脸等待蝴蝶的亲吻。

师:你们都成了小诗人,这些花在你们的表达中也有了动作和情感。我们继续找有新鲜感的句子吧。

       学生们又说了第六段的句子,抓住关键词“冲了出来”感受花儿们对自由的渴望。7-9段主要是指导朗读,读好反问的语气。学生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花的绿叶向上舒展的状态,理解花的家在天上,以及对妈妈的依恋,对家的信任。最后总结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现得自然深厚。

       我们还一起读了《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的第二句。这也是泰戈尔的一句诗,出自《职业》。我们由“三更灯火五更鸡”来理解“更”以及“更夫”这一职业。阅读《职业》一诗,通过小孩的视角看职业,培养热爱生活、甘于奉献,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泰戈尔认为选择职业的标准: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情愿与否和是否为人们带来美好感受的区别。选择自己自由的、快乐的、热爱的并能为人们作奉献的职业。继而我们通过朗读和摘抄积累语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