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输穴子母补泻取穴法

 新用户49044121 2023-09-10
1)本经子母补泻                  2)他经子母补泻
井 荥  输   经    合
所出为井   所溜为荥    所注为输   所行为经  所入为合。
井主心下满  荥主身热  输主体重节痛  经主喘咳寒热  合主逆气而泄
                     表1-1阴经五输穴表

图片

二、配穴方法
配穴方法是在选穴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应用的方法。配穴是选穴原则的具体应用,配穴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历代医家非常重视并总结出多种行之有效的配穴方法,主要有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穴时要处理好主
与次的关系,坚持少而精的原则,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适当配伍。
1.本经配穴法某一脏腑、经脉发生病变时,即选取某一脏腑经脉的腧穴,配成处方。例如:肺病咳嗽,可取局部腧穴肺募中府同时远取本经之尺泽太渊。如《灵枢·厥病》所载“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柱,后取足太阳”等,均属本法的具体运用。
2.表里经配穴法本法是以脏腑、经脉的阴阳表里配合关系作为配穴依据,即某一脏腑经脉有病,取其表里经腧穴组成处方施治在临床上常取相表里二经的腧穴配合应用。《灵枢·五邪》记载:“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取之涌泉,昆仑。”这就是表里经配合应用。特定穴中的原络配穴法,也是本法在临床上的具体运用。
3.上下配穴法是指腰部以上腧穴与腰部以下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在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如治疗胃病取内关、足三里;治疗咽喉痛、牙痛取合谷、内庭;治疗脱肛取百会、长强等。《百症赋》载:“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观其雀目肝气,睛明、行间而细推。”此外,八脉交会穴的配合应用,也属本法的具体用。
4.前后配穴法前指胸腹,后指背腰,选取前后部位腧穴配合应用的方法称为前后配穴法。前为阴,后为阳,故亦称腹背阴阳配穴法《灵枢·针》所指“偶刺”法和俞募配穴法,均属本法范畴。凡脏腑疾病均可采用此法,如胃脘痛,前取中脘建里、后配胃俞胃仓
5.左右配穴法一般说来,具有全身治疗作用的穴位双侧取穴,具有局部治疗作用的穴位双侧取穴。而对于特殊情况或者久病不愈者也可以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如刺经穴的“巨刺”和刺络放血的“缪刺”均属本法的应用。

                    表1-2阳经五输穴表

图片

五输穴是十二经脉之气出入之所,具有治疗十二经脉和五脏六腑病变的作用。古代文献对五输穴主治作用的记载不尽相同《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记载: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荣;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记载:“荥输治外经,合治内腑。”其总的思想是指井穴适用于与脏有关的病证,荥、输及经穴适用于与经脉有关的病证,合穴适用于与腑有关的病证。《难经·六十八难》说:井主心下满;荣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这是五输穴在临床上运用的又一方法。
五输穴的五行属性与脏腑的五行属性相合,五行之间存在着“生我“我生”的母子关系。因而《难经》结合脏腑的五行属性,提出了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选取适当五输穴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子母补泻取穴法,它包括本经子母补泻和他经子母补泻两种取穴法。例如,肺经实证可取肺经五输穴中的合穴以泻之,乃“实则泻其子”;肺的虚证,选取肺经五输穴的输穴以补之,乃“虚则补其母”,这是本经子母补泻法。除本经子母补泻法外,还有他经子母补泻法。如肺经实证,可取肾经合穴;肺经虚证,可取脾经输穴。这是他经子母补泻取穴法。各经五输穴子母补泻取穴详见表1-3
                表1-3五输穴子母补泻取穴表

图片

                                                   最后一个穴:少府

图片

注意:在取穴需要辩证虚症和实证——重点
虚而——补之;    实而——泻之;
                
                         ​募穴的内容和应用

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募穴是五脏六腑之气汇集在胸腹部的腧穴。俞为阳,均分布在背腰部的膀胱经上,故又称背俞穴是阴病行阳的重要处所;募为阴,均分布在胸腹部故又称腹墓穴,是阳病行阴的重要处所。每一个脏腑均有各自的俞穴和募穴,详见表1-4

图片

                               最后二个穴位是;石门 关元
俞穴和募穴与各自所属脏腑有密切的关系。《灵枢·卫气》载:“请言气街…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俞。气在腹者,止之背俞,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说明脏腑之气通过气街与各自的俞募穴保持密切联系。当某一脏腑发生病变时,常在其相应俞穴、募穴处出现疼痛或过敏等病理反应因此,临床上通过观察、触扪俞募穴处的异常变化,来诊断相应脏腑疾病,还可用俞穴、募穴,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素问·奇病论》载:“口苦者…此人者,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逆,而为之口苦。治之以胆募俞”即是俞募穴配伍运用举例。俞穴和募穴主治作用各有一定特点,一般而言,脏病、虚证多取俞,腑病、实证多取募穴。换言之,如果单用俞穴、募穴,背俞穴偏重于补虚,募穴偏重于泻实。 
脏病——虚证多取俞穴       腑病——实证多取募穴
在临床上,俞穴和募穴可以配合应用,还可以单独用以治疗与某脏腑经络相联属的组织器官所发生的病证。如肝开窍于目,目疾可以取肝俞;肾开窍于耳,耳鸣耳聋可以取肾俞等,均为临床常用之法。
肝开窍于目,肝主筋(爪)
肾开窍于耳,肾主骨(发)
肺开窃于鼻,肺主皮(毛)
脾开窍于口,脾主肌肉(唇)
心开窍于舌,心主血脉(面
                         原络穴的内容和应用

原穴是脏腑的原气输注经过留止的部位。每一脏腑各有1个原穴,故有十二原”之称,其分布均位于腕、踝关节附近原穴与三焦有密切关系,《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原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三焦为原气之别使,三焦之气导源于肾间动气,输布全身,调和内外,宣上导下,关系着人体脏腑的气化功能,而原穴就是其留止之处,所以说五脏六腑之有疾者,皆取其原也。原穴在临床上,可以用来治疗各自所属脏腑的病变,也可根据原穴部位的反应变化,推断脏腑功能的盛衰,以诊断脏腑疾病。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载:“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应,而知五脏之害矣。
络穴是络脉由经脉别出部位的腧穴,也是表里两经联络之处。十二经脉各有1个络穴,位于肘、膝关节以下。其主要功能是加强了十二经脉中表里经脉之间的联系,所以临床上用来治疗表里两经有关病证(表1-5)。

图片

原穴和络穴在临床上既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相互配合应用。本经原穴与其相表里经的络穴相互配合应用时,称为“原络配穴”,又称“主客配穴”,它是以脏腑经络先病、后病为依据,相表里脏腑经络同病,先病者为主,取本经原穴,后病者为客,取相表里经脉络穴。例如,肺病,即先取肺经原穴太渊,大肠后病,再取大肠经络穴偏历;若大肠先病,即取大肠经原穴合谷,肺经后病,再取肺经的络穴列缺穴。所以这种配穴法也属表里配穴法的一种。

             八脉交会穴的内容和应用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交通会合的8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均分布于腕踝关节部位上下。八脉交会穴具有主治奇经病证的作用,临床应用时可以单独治疗各自相通的奇经病证。如急性腰扭伤、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督脉病证,可取通于督脉的后溪穴;冲脉为血海血海蓄溢失常而导致的痛经,可取通于冲脉的公孙穴,冲脉挟脐上行,上冲心胸,所以胸腹气逆而拘急的冲脉病证,亦取公孙治疗。带脉绕脐一周,约束诸经,《难经·二十九难》曰:“带之为病,腹满腰溶溶若坐水中”所以腰软无力可取通于带脉的足临泣穴八脉交会穴还可以按一定原则两穴配合,治疗两脉相合部位的病证。例如:公孙通
冲脉,内关通阴维脉,两穴配伍可以治疗冲脉与阴维脉相合部位心、胸、胃的病证;后溪通督脉,申脉通阳跷脉,两穴配合可以治疗督脉与阳跷脉相合部位目锐眦、颈项、身、肩部的病证,这也属上下配穴法的范畴,八脉交会穴具体配合应用治疗部位(表1一6)

图片


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
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
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会穴的内容和应用

八会穴是指人体脏,俯,气,血,筋,脉,髓之精气聚会之处的8个腧穴。此8个穴虽分属于不同经脉,但均对各自相应的脏腑、组织等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临床应用时常作为治疗这些病证的主穴。如腑病,可取腑之会穴中脘;脏病,取脏之会穴章门;气病,取气之会穴膻中;血病,取血之会穴膈俞;筋病,取筋之会穴阳陵泉;脉病,取脉之会穴太渊;骨病,取骨之会穴大杼;髓病,取髓之会穴悬钟。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杼位于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并不在大骨附近。而“杼”与“椎”字体接近,大椎位于颈后高骨之下,故疑“大杼”为“大椎”之抄写错讹。另外,《难经·四十五难》说:“热病在内者,取其会之气穴也。说明八会穴还可以治疗某些热病(表1一7)
图片
                          郄穴的内容和应用

郄穴是指经脉之气深聚部位的腧穴。十二经脉各有1个郄穴,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也各有1个郄穴,共计有16个郄穴临床上阴经郄穴常用于治疗血证,而阳经郄穴常用于治疗本经循行部位及其所属脏腑的急性痛证;如肺病咳血,可取肺经郄穴孔最穴;治疗急性胃痛,取胃经郄穴梁丘等郄穴除单独使用外,常与八会穴配合使用,称“郄会配穴”。例如;孔最穴配膈俞治疗肺病咳血,梁丘配中脘治疗急性胃脘疼痛(表1-8)。

图片

            下合穴的内容和应用

下合穴是指六腑合于下肢阳经的6个腧穴,故又称为“六腑下合穴”。胃、胆、膀胱三腑的下合穴与本经五输穴中的合穴同名同位,大肠、小肠、三焦三腑之下合穴与本经五输穴中的合穴不同名不同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记载:
“合治内腑。”概括了下合穴的主治功能。在临床上,对于六腑病证均可选用各自相应的下合穴治疗。例如;大肠病证,可取上巨虚穴;胆的病证,可取阳陵泉等(表1-9)

图片

                  交会穴的内容和应用

交会穴是指两经或两经以上经脉相交、会合部位的腧穴,其具有治疗本经和交会经脉病证的作用。临床上常选用交会穴治疗多经病证。例如:三阴交穴既是足太阴脾经腧穴,又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故不仅可以治疗脾经病证,也可以治疗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病证;关元、中极既是任脉腧穴,又是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故不仅能治疗任脉病证,也可以治疗足三阴经病证。历代文献对交会穴的记载略有不同,但绝大部分内容出自《针灸甲乙经》,交会穴有90余个,此处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