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工站“成长护航”青少年暑期夏令营 | 社工案例计划

 社工客 2023-09-10 发布于广东

 单位 | 济南市长清区平安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


一、活动背景


平安街道社工站站点社工在前期开展“社区漫步”活动和低保入户时发现,由于农村拆迁安置上楼,大量的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留给家中老人照看。

因为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对家的感情非常渴望,暑期生活也比较单调乏味。

为了让辖区青少年度过一个安全、有意义且丰富多彩的暑期,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挖掘自身闪光点。

济南市长清区平安街道社工站联合北汝山居苑以夏令营为阵地,发挥“五社联动”优势,整合社工、社区、志愿者等资源,为辖区部分留守儿童组织开展“成长护航”青少年暑期夏令营活动。

二、需求评估


社工通过文献法、问卷法等形式,一方面利用书籍、网络等渠道搜集有关青少年现状及对策文献,并利用下午放学后、周末时间在北汝山居苑小区内进行走访,并发放问卷进行需求调查;

另一方面,社工利用周末时间,在开展活动的同时以参与式需求调查的方式收集青少年的需求和期待。

1.心理发展方面

搭建亲子沟通交流平台,提供心理健康知识辅导,满足隔代抚养青少年心理需求,实现青少年多元成长。

2.家庭健康方面

由于父母与孩子沟通不足,所以渴望得到父母关注与照顾,形成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3.社会支持方面

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促进自我社会性发展,搭建良好的同辈社会交往平台,使社区内隔代抚养青少年有学习交流的机会,形成良好的同辈支持网络。

三、理论依据


(一)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在对他人行为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而这个习得过程是一个积极的、能动的、对环境的刺激进行有选择的反映并且把所选择的刺激进行组织并转化的过程。

因此,在小组工作过程中,小组工作员要正确地利用奖励和惩罚,使得小组成员能观察和模仿到正确的行为,从而学习和习得良好的行为。

(二)场域理论

场域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的每一个行动均受到行动行动所发生的场域所影响,而场域并非单指物理环境而言,也包括他人的行为以及与此相联的许多因素。

在小组这个动态场域中,小组的物理环境、人文环境、小组自身的动力环境等于个人自身的个体因素共同影响成员的行为和改变。

在小组工作中,工作者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场域空间。在小组工作中要重视此时此地,重视当时环境对成员行为的影响,了解、分析成员的需要,及时解除成员的紧张情绪。

这样有助于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将环保理念传达给儿童,更容易达到小组活动的目标。

同时,此次小组活动将以个人积分制的方式增强小组动力,鼓励组员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 。

四、服务计划


(一)小组目的及目标

1.通过开展以“成长护航”暑期夏令营为主题的小组活动,使留守儿童表达内心真实情绪,鼓励留守儿童将内心所想画出来、话出来。

2.让辖区青少年度过一个安全、有意义且丰富多彩的暑期,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挖掘自身闪光点。

(二)小组基本信息

1.小组性质:学习类成长小组

2.节数:5节

3.活动时间:2023 年7月-8月

4.小组人数:10人

5.服务对象:4-7 岁的儿童

6.小组活动频次:一周一次

7.每次活动持续时间:两小时

8.活动地点:平安街道社工站

(三)小组活动主题

1.活动前期准备:7.1-7.15 宣传与招募

2.第一节:7.15 DIY手工活动

3.第二节:7.28 “百变橡皮泥”

4.第三节:8.15 “趣味折纸”

5.第四节:8.18 一起“趣”运动

6.第五节:8.24 “共同成长”

五、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结合组员特点,从组员实际需求出发,为组员制定小组工作计划,并开展5节小组活动。

1.DIY手工活动


小组第一节,社工为组员讲述了小组的背景、计划、目标等,与组员们一起制定契约,并约定共同遵守。

随后社工让组员们互相介绍自己,并通过破冰游戏“初印象”和带领组员进行DIY艺术创作陶瓷娃娃的绘制两个环节,缓解组员与组员、组员与社工之间的陌生感、拘束感,活跃小组气氛。

随后组织组员讨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的时候,需不需要别人帮助,并相互分享感受。最后宣布小组小组结束,并告知下节小组具体时间和内容。

2.“百变橡皮泥”


小组第二节,社工邀请上节表现优秀的组员进行点名,并带领组员回顾小组契约、小组目标,巩固小组概念。

然后社工将橡皮泥材料包分发给组员,引导组员主动表达自己的困难,向别人帮助,通过互相合作完成“小动物”作品,鼓励儿童相互交流、沟通。

并让组员思考在什么情形下需要帮助,并共同思考讨论。最后社工进行小组总结并进行下节小组预告。

3.“趣味折纸”

小组第三节,社工带领组员回顾上节内容,随后让组员挑选自己喜欢的卡纸,参照已有的教程折出成品;

引导组员认识作品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与差异,接纳他人的不同之处,随后让组员共同讨论分享在这折纸过程中帮助他人的体会和感受。

最后社工进行活动小组总结并进行下节小组预告。

4.一起“趣”运动


小组第四节,社工联系“平安使者”志愿者协助我们一起开展本次活动。

随后,社工依据设计的趣味卡片、弹跳乒乓球、掷沙包三个环节——一起“趣”运动,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开展暑期夏令营第四节趣味运动会。

最后社工进行活动小组总结并进行下节小组预告。

5.“共同成长”

小组第五节,社工告知组员本小组的最后一节,社工带领组员关注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成长,并以“我的收获,我的成长”为主题,让组员积极反馈此时此刻的感受,绘制出自己的“成长树”。

随后社工让组员围成一个圆圈,带领组员回顾小组过程,罗列小组目标达成情况,鼓励组员在生活中要继续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结识更多小伙伴,并对组员的离别情绪进行处理。

最后告诉组员本节小组正式结束。

 小组活动进行中

六、小组活动总结评估


(一) 评估方法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个案访谈、以及焦点小组等评估方法,评估对象为参加此次小组活动的小组成员与家长,评估包括过程评估、对社工的评估、对活动内容的评估。

(二) 过程评估

1.服务对象参与度评估

主要以问卷形式对服务对象进行需求评估。

根绝服务对象需求,结合社工服务特点涉及本次项目活动,及时跟进小组成员心里发展变化与整个小组走向,得到服务对象与家长一致好评。

服务对象参与度较高,通过签到表反馈,百之九十以上的组员能够做到参与率百分之百,不能参加会及时与社工请假报备。组员从开始不积极回答问题到最后积极主动回答问题。

组员之间从开始对其他组员的不闻不问到最后小组中会主动帮助到其他组员。

2.对社工的评估

小组负责社工积极与服务对象及其家长交流,及时了解和反馈服务对象表现,通过小组评估反馈表可以看出小组成员对活动负责社工满意度极高,并且大部分人表示还会参加此类活动。

3.对活动内容的评估

通过小组评估表显示,小组成员与家长对该活动好评率高,觉得活动培养了孩子的动脑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同时使孩子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了解环保的重要意义。

七、专业反思与改进


1.组员分享偏离主题后要及时引导


在分享过程中,组员分享的内容与主题偏差时,社工如果没有及时给与引导,会导致所有组员分享的内容都是向第一位组员分享的方向偏移。

社工要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在引导过程中,有的组员会存在不理解,或者不知道怎么讲,这时需要社工要有耐心,给与鼓励,或者进行示范,引导组员的分享内容回归主题。

2.多种技巧维持小组纪律


开展儿童小组时,经常会有秩序混乱的状况

小组活动过程中出现次小组情况,由于年龄和组员参加社工活动时间等问题,有的小组成员之前就已经认识,这就导致小组活动中熟悉的组员扎堆,出现次小组现象。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与组员强调小组秩序规范,会短暂快速的起到效果。

此外还需要一些方法技巧来维持小组秩序和小组的整体性。

比如社工可以用“铃铛”响的方法,当铃铛响的时候,大家都要把嘴巴闭上不讲话,或者用盖章积分奖励的形式,或者选出一名纪律委员,让他协助维持小组纪律。

3.加大活动宣传力度

社工要加大活动宣传力度,本次活动参加的小组成员大部分还是往年小组成员,新组员较少,这就要求社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公众号、新媒体等多种途径,宣传项目组开展的服务,吸引更多服务对象。

八、小组活动总结


(一)专业反思

儿童“成长护航”暑期夏令营小组中,社工通过设计儿童喜爱的游戏形式,既新颖又充满挑战,在开展过程中社工充分运用引导、支持、鼓励技巧,充分调动组员的参与积极性,使组员融入其中。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社工把时间留给组员,从引导者的角色到观察记录者,相互转换身份;

让组员在自主探索中学会交流、沟通、合作,对于目标达成情况来说,是水到渠成,在每一节结束组员都会主动分享,有所收获,从组员对游戏的兴趣中直接体现服务成效。

同时为了减少小组组员流失情况,社工带领组员设计挑战卡,出勤率较之前活动开展有所改善。

总的来说,社工在本次小组活动中,开展儿童活动的专业服务技巧得到提升,但在对小组理论的运用方面需要继续加强,要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学会活学现用,将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实务工作中。

(二)小组分析

本次小组活动为儿童兴趣成长小组,以游戏和技能学习为主,社工引导儿童在探索中挖掘兴趣潜能,提高儿童的专注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

在游戏中始终保持活动氛围轻松但不放纵、自由但不散漫,鼓励组员在游戏中勇敢尝试,促进组员之间融洽沟通;

通过有趣的活动主题,带动组员参与积极性,同时不断形成组员共同成长的社会支持网络。

在活动中社工综合运用鼓励、强化、支持、引导等技巧,使组员在分享中收获成长,更好的融入活动主题,体现小组的服务成效。

本次小组活动通过丰富且新颖的活动形式,带领小组成员开展不同形式的学习体验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社工细心观察,耐心引导,鼓励组员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勇敢挑战,乐于分享,整个小组氛围轻松愉快,在组员参与的热情中,社工看到了组员赢得挑战的喜悦、战胜自我的成长以及对小组活动的兴趣。

组员之间相处融洽,保障了小组活动顺利开展。同时社工以回应服务对象需求为目标,充分融合社会工作专业技巧开展服务活动,引导组员在益智游戏挑战中学会沟通和表达;

善于挖掘和发现自身优势,不断形成因兴趣组成、促进成长的社会支持网络;鼓励组员与玩乐相伴,携智慧共生,发挥所长,提升自我,更好的促进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三)后续跟进

本次小组为儿童成长小组,为了更好的促进辖区青少年儿童的兴趣成长,接下来,社工将通过对接辖区儿童主任和家委会,关注小组成员成长发展,及时了解需求,跟进服务后期。

同时,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促进自我社会性发展,搭建良好的同辈社会交往平台,使社区内隔代抚养青少年有学习交流的机会,形成良好的同辈支持网络。

社工与社区一起搭建亲子沟通交流平台,提供心理健康知识辅导,满足隔代抚养青少年心理需求,实现辖区青少年的多元成长。

鼓励父母多关注与照顾子女的心理健康成长,为他们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