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剪自己(深度好文)

 刘刘4615 2023-09-10

有句话说:

“人生就像树木,总要修修剪剪,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栋梁之材。”

到了一定年龄,剔除身上的累赘,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清醒。

唯有定期修剪自己,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向着目标高歌猛进。

修剪杂念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让我们不快乐的,往往不是什么大事,而是生活中那些细碎的杂念。”

内心杂念太多,就会扰乱思绪,让生活失序。

唯有剪除杂念,专注当下,才能以最好的状态,直面生活中的挑战。

有一段时间,杨绛曾被安排住牛棚。

牛棚简陋而脏乱,不仅异味刺鼻,还有虱子跳蚤在草席上横行。

甚至有天夜里,有只猫叼着一只血淋淋的老鼠放在杨绛床上。

她又惊又恐,内心杂念丛生:

这次是死老鼠,接着是不是就是蛇和青蛙?

如果被人知道了,是不是又要生出别的事端?

这种让人心惊胆战的日子,还有必要苦熬下去吗?

从那天起,杨绛终日胡思乱想,直到变抑郁了,她才惊觉:

多想并不能让处境变好,反而让自己变得更差,与其内耗自己,不如打起精神,做出力所能及的改变。

于是,她先从周围环境开始,对牛棚进行彻底清扫,在打扫过程中,杨绛一并清除内心的杂念。

随着牛棚被打扫干净,她的内心也回归平静。

做事多想一步,是思虑周全;做人想得太多,则是作茧自缚。

就像有句话所说:

“凡事想太多,往往是一切苦恼的根源。”

人心犹如一个储物间,如果装满杂念,就无处安放美好,失去感受幸福的能力。

生活的智者,总能摒弃杂念,专注做好眼前的事,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内心少忧虑,人生恬淡安然,处处有雅趣。

修剪自己(深度好文)

修剪脾气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提出过一个著名的“ABC”理论:

意思是,导致最坏结果的,往往不是突发事件,而是对待突发事件的态度。

一味地发脾气,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走向更糟的境地。

东晋蓝田侯王述,原本脾气暴躁。

一次宴席上,他想吃鸡蛋,却因鸡蛋太滑没夹住,生气地将其摔在地上。

鸡蛋不但没摔碎,还在地上滚了几圈,把王述气得抬脚就踩。

结果他一脚踏空,摔得差点骨折,鸡蛋也再次溜走。

王述恼羞成怒,拾起鸡蛋塞到嘴里,嚼烂之后又吐出来。

可由于鸡蛋沾了土,他恶心了半天,搞得自己狼狈不堪,引得宾客哄堂大笑。

王述羞愧至极,自此痛下决心:要改掉自己的坏脾气。

后来有一天,一个叫谢奕的人,因怨恨王述,专门跑到他家用恶毒的话骂他。

面对辱骂,王述面壁而站,始终不动如山。

原来,谢奕是想通过激怒王述和自己打一架,坏其名声,不想王述不为所动,于不动声色中化解了一场纷争。

王述修炼的是脾气,提升的却是格局,使他成为一代名士。

如何管理脾气,是强者与弱者的分水岭。

曾国藩说: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

性躁者,少有远见卓识;易怒者,缺乏雅量高致。

真正的强者,早已戒掉冲动,他们都只关注问题,不掺合脾气。

不因骤然降临的事件而慌乱,也不因他人的无理取闹而动怒。

能掌控脾气的人,方能掌控人生。

修剪自己(深度好文)

修剪习惯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经历?

明明想着自己做饭,手却习惯性地点了外卖;

明明想着饭后运动,脚却不自觉地走向沙发;

明明想着早点睡觉,眼却无意识地盯着手机屏幕看。

一个人对自己最大的误判,就是高估自己的意志,低估自己的习惯。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座寺庙里,住着两个和尚,一天,老和尚教小和尚剃头。

他让小和尚先用冬瓜做练习对象:

“瓜皮干净而完整之时,便是你学成之日。”

小和尚勤勉苦练,手艺与日俱增。

只是他有个坏习惯,每次结束,都把剃刀插进冬瓜里。

老和尚提醒他:

“孩子,你这个习惯很危险,得改。”

小和尚不以为然:

“师父放心,真正给人剃头时,我是不会这么做的。”

老和尚便不再多言。

几个月后,小和尚学成出师,为检验他的手艺,老和尚让他给自己剃头。

小和尚利落地把他的头刮得又净又亮。

老和尚十分满意,刚想夸赞,小和尚就习惯性地把剃刀插在他头上,老和尚当场头破血流。

坏习惯,做起来毫不费力,背后则暗藏危险。

因为它会使身躯在惯性中暂时失控,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做出“伤人害已”的举动。

王尔德说:

“起先是我们造成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我们。”

坏习惯,易养成,却如绊脚石,只会阻碍你开疆拓土;

好习惯,难养成,却如金钥匙,帮助你开启更多可能。

修剪坏习惯,培养好习惯,人生才能行稳致远,持续优于过去的自己。

修剪自己(深度好文)

修剪圈子

贾平凹说:

“你所处的圈子其实就是你人生的世界,代表了你的审美和生活层次。”

歌唱家腾格尔曾经很喜欢喝酒,于是和朋友们创立了“啤酒协会”。

后来,他因唱歌出名,靠商演积累百万资产,朋友们便怂恿他:不如自己开酒楼,既方便大家喝酒又能赚钱。

腾格尔欣然同意,倾尽家产,连开四家酒楼。

自从酒楼开张,他几乎每晚都宴请朋友们喝酒,不醉不归。

朋友们来酒楼消费,也从不付钱,还经常利用腾格尔的名声组织饭局,为自己谋私利。

所以,酒楼的生意表面看似红火,实则一直赔钱。

不到三年,四家酒楼就因亏损全部倒闭。

那段时间,由于终日喝酒应酬,腾格尔根本没时间创作。

没有新作品的他,很快失去市场价值,再也没有商业活动请他演出。

他只好请朋友们帮忙,让他们帮自己联系一些私人演出,以维持生计。

然而,虽然有朋友帮他找活了,却也私自扣下了他的演出费用。

等腾格尔打电话要钱时,发现自己竟然被拉黑了。

他这才明白,协会里的那些朋友,和他在一起,只是为了利益。

从此,腾格尔彻底和啤酒协会断了关系,潜心创作音乐,最终凭《天堂》重回事业巅峰。

圈子就像一个能量场,你处于什么样的圈子,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负能量的圈子,会让你的人生囿于一隅;正能量的圈子,则能带你见识到天地辽阔。

正如《荀子》中所说: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成年人最大的聪明,就是修剪消耗你的圈子,与伤害你的人划清界限,靠近能滋养自己的圈层,持续提升自己。

有人问雕刻家:

“这么生动的作品是如何作出来的?”

雕刻家说:

“只要将它多余的部分去掉就可以了。”

雕刻如此,人生亦然。

修剪杂念,赢得自在;

修剪脾气,滋养格局;

修剪习惯,树立风范;

修剪圈子,增长能量。

没有生而完美的人,只有通过不断修剪,逐步接近完美的人生。

当你不断剔除身上的瑕疵,变得越来越强大,世间的所有美好,自会与你环环相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