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油画基础:绘画中的透视

 xiaojun6768 2023-09-10

一、透视的发展

在开始系统的学习前,先让我们更好的来了解一些透视的”前世今生

1.什么是透视?

“透视”一词源于拉丁文“看透”,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透视”创造了看清世界的新方法,也教会我们如何在二维平面图上展示三维的深度,通过它还可以制造空间幻象的想象能力。

2.【透视的历史】

人类对透视原理的认可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透视作为数学和几何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出现,对透视的科学研究开始于14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完成于18世纪中叶,透视学几乎经历了从萌芽到盛期的整个文艺复兴时期。

古希腊画家阿哥塔尔库斯画的布景画,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透视画;英国艺术史学者贡布里希认为,古希腊绘画末期最大的发现就是透视缩短法,缩短法在当时的瓶画中可以显现。

古希腊黑绘瓶画

首先人们是出于本能地运用了透视法,14到18世纪文艺复兴的口号响彻了文学、戏剧、美术、雕塑、建筑等各个领域,这一时期是西方文明史上极为重要的阶段,为了复兴古典绘画,再现视觉真实,出现了大批的艺术家研究探索透视规律。

14世纪以前的埃及壁画和圣母图

拉斐尔的湿壁画👆画面明显可以看出一点透视关系

佛罗伦萨画派创始人乔托的作品《金门之会》,画中的建筑不再是简单的摆设,而是运用透视和明暗法来表现建筑的体积和空间,使建筑承载整幅作品空间的深度。

乔托提出视觉观察的重要性,引导人们揭示自然内在的规律,开启了透视法之先河,开辟了走向文艺复兴的新路,但却没有寻找到科学的透视方法,因此这个时期绘画中运用的透视并不准确。

乔托的作品《金门之会》

3/运用科学知识探索科学的透视法。

马萨乔的代表作品《纳税钱》,首次运用了单一的焦点透视法,采用特定的光源投射到物体上,使物体产生明显的明暗层次,进而形成一定的立体感。马萨乔在绘画中运用的空气透视法,表现纵深的三维空间感。

马萨乔的代表作品《纳税钱》

佛罗伦萨画派的弗兰切斯卡,是一个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的画家。他相信科学的透视是绘画的基础,在阿尔伯蒂的理论影响下,弗兰切斯卡穷其毕生精力研究绘画中的透视。他的每一幅作品中都少不了透视,并且具有系统研究特殊学的著作。

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鞭打基督》

4/【文艺复兴时期对透视法的新发展】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技法在绘画中运用达到了另一个高峰,艺术家们通过运用透视组织画面不再局限于平面中,表现三维空间的纵深感和惟妙惟肖的真实感,更多的是为了追求形式之美。大部分画家追求严谨的结构形式美,使画面产生平静、稳定的效果,趋向简化完善的境界,适应了古典主义时期的审美趣味。

《哀悼基督》 意大利 曼特尼亚

《哀悼基督》波提切利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是采用【焦点透视法】,当时焦点透视法属于创作实践的最初范例。

5/【透视的基本规律】

透视的基本规律就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比如说我们图中的电线杆,高度相同的电线杆,在透视的影响下,近处的更长远处的更短,形成了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

6/【视点与视平线】

人观察物体的时候通常会有三种情况:俯视的情况、平视的情况以及仰视的情况。

二【透视之于绘画的重要性】🔥

达芬奇曾说:“Perspective is to painting what the bridle is to the horse, the rudder to a ship.”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透视之于绘画就相当于缰绳之于马匹或船舵之于船只”。

那我们就来试着解读一下达芬奇大师的这句话

首先,透视对于绘画来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骨架。

其次,我们所用的透视,归根结底只是一个帮助我们画出更接近于事物在真实世界的本来面貌的画的工具,而这个工具带给我们的更多是一种参考、导航作用。也就是说允许你有误差,允许你进行艺术表现,只要大的方向没有错,你画出来的东西肉眼不会感觉到不舒服,就可以。

我们画画,大部分情况是要将一个具有三维空间属性的场景、物体、人或者想象中的事物表现在二维平面上,并且还要让看到的人感受到这张画是有空间感的,有体积感的。

在画面中想做到这点,必然要借助透视。

我们常见的透视有:

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空气透视。

1.一点透视

是透视中最常见,应用也相对比较广泛的,也是最简单的透视。它的定义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画面中有且只有一个消失点和灭点的画面,在绘画中一点透视也叫平行透视。

那么讲到这里,这里会引申出两个相关的词语,一个是灭点,一个是地平线。

什么是灭点呢?

画面中两条或多条平行线线条向远处地平线伸展至聚合的那个那一点,叫做灭点也叫做消失点。

那什么又是地平线呢?

画面中地面与天空相交的边界线就是地平线。

一点透视的应用(文森特·梵高《阿尔勒的卧室》)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2、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是透视中最常见应用最多的一种,它的定义,我们可以参考一点透视的定义,简单的理解为画面中两个消失点和灭点的画面叫做两点透视。

两点透视在美术教学中也有一个名字叫做成角透视。如何理解呢?当你的视线正处于观测一个物体的侧面,有一条边正好在视觉偏中间的位置,那么它一定是成角透视或者说两点透视。另外,区别于一点透视,两点透视至少可以看到物体的两个面最多可以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举个例子👇

描绘这个教堂的内部,我们首先找到地平线和消失点的位置,再进行画面的表现,这样就能比较准确的表现出这个教堂内部的结构。

3、三点透视

三点透视顾名思义,当画面中存在三个消失点的时候就是三点透视,其实三点透视是建立在两点透视的基础上,由于我们观测物体的角视角出现仰视或俯视的情况,出现的透视现象。

立方体的仰视和俯视角度👆

4、空气透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会发现近处的花草树木看起来颜色更为鲜明,远处的颜色比较灰暗,色彩纯度更低。近处颜色暖,远处颜色冷。这就是空气透视。如下图👇

有的同学可能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风景画要把处在前面的物体画得那么清晰、明暗对比那么强呢?为什么要把后面的物体虚化呢?

这其实是为了体现空间感。这种因为物体与我们之间的距离增大而导致的物体清晰度和明暗对比减弱的变化就是消逝透视。

班班也会以实例的形式给大家解读一些最常用的透视知识

在作画前我们要对物体的透视进行分析,才能绘画出较为准确的画面效果。这对我们更好地理解物体的结构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视觉上对物体直观的透视关系是近大远小和近实远虚的规律,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我们看物体的时候,从近向远看,近处很清晰,越远越模糊,道路向远方延伸时越来越窄,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道和两旁的树木越往远处变得越来越小等,其实这便日常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透视现象在转换到画面中的直观感受:

图中人的手在最前面,人物在很远的地方,所以表现在画面中手几乎占据了画面的一大半位置,远处的人物还没有一个人的手指头高。

当我们观察眼前的一支笔,然后我们随着笔的慢慢转动,我们的视视角发生变化,它原来的是一根线,它垂直我们的视线的时候会变成一个点。

同理观察一个圆柱体


实际运用

圆的透视怎么画?

圆柱的透视怎么画?

圆在平视角度上面,它就是一条线,当它的透视角度越大,然后我们所看到的面积也就越大,当它垂直于我们视角的时候,它会变成一个正圆形。

立方体的透视怎么画?

我们在起型阶段,可以把世间万物看做几何形的组合体,只要掌握好球形,圆柱体,立方体的透视结构后,就能画出各种物体的透视关系了

总结:

1、视觉透视规律

近大远小,近长远短。

2,空气透视规律。近实远虚,距离近对比强,距离远对比弱。亮边线条锋利重且清晰明确,暗面线条粗重且对比微妙。

3、色彩透视。包括明度对比、色相对比、冷暖对比、纯灰对比。

①明度(亮度)对比:亮面明度高暗面明度低,明度高低与距离光源呈负相关。

②色相对比:距离光源越近环境反射光对物体边缘颜色影响越大,反之越小。

③冷暖对比:物体受光面与背光面冷暖对比,受亮面受光源冷暖影响大,暗面受环境影响大;暖色与冷色并置。视觉上暖色靠前,冷色靠后。根据画面整体色调判断画面的冷暖调性,暖色:黄,红,品红;冷色:蓝,青,绿。

④纯灰(饱和度)对比:距离人眼近纯度高,距离人眼远纯度低,即近纯远灰。

海面波纹:近疏远密

冷暖对比:近暖远冷

纯度对比:近纯远灰

如何判断透视正确与否?

1.直觉法:通常如果画面出现透视问题,整个画面就会显得非常的别扭怎么看怎么不舒服,这个时候我们逐个方面去寻找看看是那个地方不舒服,然后看看是否符合近大远小,近实远虚这个法则。便可以判断出透视是否有问题。

2.辅助线法:在物体上延长一下辅助线,看一下这些线条的走势是否符合原理,一点透视的辅助线最后会交汇于一个点,而两点透视我们就要看看能不能连到两个灭点。

结语:

今天分享了很多,希望同学没有乱哦~

虽然透视理论看起来很复杂,不过在我们的画面中,大概做到近大远小近实远虚基本看上去就比较舒服了。一幅画的好坏并不会以透视的正确与否来判断,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能迷信透视。它帮助我们更好的去搭配色彩,理解形态。我们的画笔不是照相机也不是建模。很难做到把透视画的绝对正确,只要大体看看上去不出错就行。

今天没有完全理解也没有关系,再之后的练习中,讲师会带领同学们一点点的渗透和理解的。班班也会在点评指导的过程中,根据你的具体问题进行解答加强理解。

给同学们科普透视知识是因为看到很多同学课下临摹课程之外的范画,在结构和空间上问题比较明显,同学们了解透视规律之后,也能更好的去理解画面。希望同学们能有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