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少疑心,别偏执,不忧郁

 走心夜读 2023-09-10 发布于河北


《黄帝内经》有言:“百病始于心。”

人活着,生病在所难免,但大多数的病,都是心病。

疑心他人、固执已见、心情忧郁,这些常见的毛病,影响的何止健康,更是人生的方方面面。

唯有少疑心、别偏执、不忧郁,才能身心健康、长寿多福。

01


少疑心

《答制问事》里说:“人情不能自明,则必疑虑,疑虑则必不安,不安则必危惧,危惧积则愆过生。”

与人相处,要懂得相处之道,疑心太重,无中生有,不但自己不安生,还会带来不可挽回的祸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

秋天的时候,公猴外出摘果子,母猴子在窝里守果子。

一天,公猴采果子回窝,却发现果子变少了。

他心中怀疑是母猴偷吃了,而母猴却好像没事发生一样。

第二天,公猴回来时,发现一窝果子,竟变成了半窝,立马就怒了:“我摘果子摘得那么辛苦,你居然背着我偷吃,还吃的那么多!”

母猴一听,也非常生气:“我没偷吃,果子是自己少的!”

公猴勃然大怒:“这果子又没有长翅膀,难道自己会飞不成?你偷吃了,居然还不承认。”

说完就把母猴撵了出去,此时,外面正下着大雨。

一夜过后,雨水把窝里的果子一泡,果子又变成了满满一窝。

公猴终于明白冤枉了母猴,就急忙去找,却发现她已经被冻死了,公猴悔不当初。

真是应了《菜根谭》的那句话:“福莫福于少事,祸莫祸于多心。”

有“疑心病”的公猴子,最终因为自己的猜疑,毁掉了原本属于他的美好生活。

有的时候,我们是免不了起疑心,但如果一味猜疑、责怪,不寻求问题的症结、不尝试沟通理解,一遇事就恶言恶行相向,最终只能自食恶果。

尤其是家人之间,更应该多一些信任、理解和支持,不要总是把人往坏处想,把爱的人往门外推。

像苏东坡的妻子王弗就很明白这个道理,她不疑心、会相处、懂疼人。

王弗非常细心,得知苏东坡给歌姬题诗后,并没有胡思乱想。

因为她非常了解苏东坡,知道他不过是喜欢酒宴,逢场作戏罢了。

而苏东坡好酒,王弗也很懂他。

有时候,她发觉苏东坡心情不好,还会主动提出给他弄点酒喝,这让苏东坡很开心。

正是如此,王弗死后多年,苏东坡仍念念不忘,还吟诵出了“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绝句。

人与人之间,长相知,方能不相疑,尤其是夫妻间,越长久的关系,越有赖于信任。

而猜疑,则是为了省功夫,无视背后的原因和动机,一步步将关系消耗殆尽。

《菜根谭》中讲:“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念头忌克的,如朔雪阴凝,万物遭之而死。”

心胸宽厚的人,理解体谅,如同春风送暖,万物繁茂;而心胸狭窄的人,刻薄猜忌,就像飞雪寒冬,让任何关系都“寸草不生”。

对待家人、朋友、同事,要打开心扉,少一些猜疑,多一些沟通,不在第一时间,妄下判断。

少疑心,既是相信别人,更是相信自己、成全自己。

02


别偏执

《潜夫论·明暗》有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一个人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执着于一个念头,一条路走到黑,最终只会害苦自己。

《阅微草堂笔记》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

清代的时候,献县有一个儒生叫韩生。

一天晚上,他夜观天象,发现明天是个好天气,打算去踏青。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高高兴兴地背上东西出了门。

不料,刚出门,就发现天色不对,天空乌云密布,要下雨的样子。

但他却执意认为,昨晚已经看过天象了,今天断然不会下雨,也就没回去拿伞。

邻居善意提醒:“要下雨了,你还往外跑啊,连伞都没带,还是赶紧回家吧。”

韩生不以为然,依旧大步向前走。

结果,到地方后,他刚拿出工具准备采果子,天空就电闪雷鸣,下起了瓢泼大雨,把他淋成了落汤鸡。

韩生年纪大了,经不起淋雨,之后,就感染了风寒,病倒了。

临死之前,他依旧觉得自己没错,反倒大骂老天爷反复无常,没过多久,他就病死了。

记得有句话说:“偏执的人格,就是因为自己认知水平不够,思维发育不全,对自己的认定过高。”

真正的强者,往往站得高、看得远,他们懂得“一人之计短,两人之计长”,在不断的自省中,越来越强大,从而成就自我。

成吉思汗就是如此。

一次征战中,他攻下了金朝的一个城池,数百名无辜的百姓被他驱逐出城。

他下令,除了手艺人,其余的全部杀掉。

这时,一位将领却对他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您应该放了这些无辜的百姓。”

成吉思汗思索片刻后,便放了他们。

而那之后,正是他的贤明,对臣子、手下的交心用心,让他变得所向披靡。

有一句话说得精彩:“永不犯错是神的准则,尽量少犯错是人的目标,及时改正则是真正的智者。”

谁都有犯错时候,懂得接纳他人的意见,回过头来审视自己,便能回到正确的轨道,重新出发。

偏执一根筋的人,是愚蠢的;而开明懂变通的人,才是生活的智者。

03


不忧郁

《景岳全书》里说:“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为病也。”

一遇事便情绪不佳,心态不好,还久久走不出阴霾,心中的忧郁,得不到疏解,就会生病,甚至短命。

西汉著名的文学家贾谊,就是如此。

他少年得志,一路高升,22岁时就被文帝器重,破格提拔为大中大夫。

可没过一年,他就被朝臣嫉妒,又卷入政治风波,不幸被贬至长沙。

长沙偏远,气候还不好,政治抱负更是戛然而止,贾谊心中郁结。

赴任途中,经过汨罗江时,他想起屈原,写下《吊屈原赋》,更加重了心中的苦闷。

上任期间,他一直都郁郁寡欢,身体每况愈下。

幸而两年后,文帝再次启用他,让他担任梁王的老师。

可好景不长,一天,梁王从马上坠落,不治而亡。

贾谊得知后,一瞬间就崩溃了,他把一切责任都归咎于自己。

30岁的他,每每哭泣不止,百般痛苦,结果32岁就与世长辞了。

古时候,被贬谪的文人不占少数,比如乐天居士白居易,被贬九江后,他非但没有情绪不好,反倒借此“清闲”参悟人生。

而后被贬江州,在漫长的岁月里,他积极乐观,认真工作,坚持创作,过得逍遥快活。

不忧郁的生活态度,让他安然度过各种低谷,愉快地活到了75岁的高龄。

《黄帝内经》有言:“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开不开心,关键在于我们的心,心情舒畅,就哪儿都舒服。

积极的情绪,能让我们保持健康,快意人生。

打开心扉,接纳人生的不如意,越早从低谷中复原自己情绪的人,越能活得幸福快乐。

有人曾说:“内心不设限,人生才无限。”

这指的是一种“绿灯思维”,也就是人生在世,要以开放的心态过生活、以积极的态度过一生。

内心不设限,便能发现更棒的别人、更好的自己、更美的生活,收获更自在的人生。

余生,多些信任,摒弃猜疑;汲取意见,学会变通;接纳处境,笑对生活。


点个“在看”,与君共勉!

来源:

来源:走心夜读(ID:zxyd999520),作者:贤九,用文字书写生命,用心灵触碰世界,转载请联系编辑gzzjw888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